首页 > 句子大全 > 正文

精选论语第二章原文86句文案

2023-08-02 12:43:06 来源:精选论语第二章原文86句文案 点击:59

论语第二章原文

1、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

2、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3、(译文)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在祭祖完毕撤去祭品时,也命乐工唱《雍》这篇诗。孔子说:“(《雍》诗上这两句)‘助祭的是诸侯,天子严肃静穆地在那里主祭。’这样的意思,怎么能用在你三家的庙堂里呢?”(论语第二章原文)。

4、(译文2)孔子说:“不怕没有官位,就怕自己没有学到赖以站得住脚的东西。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成为有真才实学值得为人们知道的人。”

5、(注释)(1)子:古人对男子的尊称。《论语》中“子曰”的”子”都是对孔子的称呼,义同“先生”。(2)时习:按时温习。(3)说(yuè):同“悦”。(4)朋:古时同门为朋,同志为友。同门就是同一师门,也就是同学的意思。(5)愠(yùn):怒。(论语第二章原文)。

6、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7、(译文)孔子说:“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8、(注释)①这句的“得”’宇应是”去”字之误,②恶(Wu)乎:哪里,怎么。③造次:匆忙,仓促。①颠沛;穷困,受挫折。

9、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10、第九章原文: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1、(注释)①射:射箭。这里指射箭比赛,是古代的一种礼仪。②揖(yi)让而升:揖,拱手作揖,古代的一种礼节。揖让而升是说在登堂比赛前先相互作揖表示谦让,然后才登堂比赛。③下而饮:比赛完后下堂饮酒互相祝贺。

12、(译文)哀公问道:”怎样做才能使老百姓服从呢?”孔子回答说:“把正直无私的人提拔起来,把邪恶不正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会服从了;把邪恶不正的人提拔起来,把正直无私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不会服从统治了。”

13、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14、(译文)曾子说:"谨慎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虔诚地追念祭祀祖先,这样做就可以使老百姓的道德风俗归于淳朴厚道了。"

15、(译文)子贡说:"贫穷而不去巴结人,富有而不骄傲奢侈,这种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诗经》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精益求精,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现在可以和你谈论《诗经》了,因为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了。"

16、   近些年,心灵鸡汤盛行,尤其是打着国学幌子的鸡汤更是风靡一时,不少人为了增加厚重感,热衷传播;后来大家渐渐烦它远离它,因为喝着喝着,发现根本就不是原汁原味的鸡汤,是迷糊汤,或者麻辣烫,里面压根没有中国文化这只“鸡”!很有讽刺意义的例子如顾城和海子,他俩喝汤不少,顾城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海子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似乎很有文化很懂人生,但自己却无法诗意的栖居,最后不仅不能救人,还结束了自己的性命,可能喝下的就是文化毒汤。   当然,用今天功利的观点看,读《论语》学不到多少具体知识,似乎对考试也无益。大家宁可附庸风雅,说孔子说《论语》,也不愿读《论语》懂孔子。所以,只有明白孔子教我们智慧,教我们方法,教我们准则,才会有方向、有兴趣、有动力。   学从哪儿开始?道。第二章紧紧围绕“道”展开。  “道可道,非常道”,道家之道,很玄虚;儒家之道,很具体,很明确,就是做人做事的原则、主张。儒家不教你如何脱离苦海,教你如何面对现实;不教你来世升天堂,教你现世如何做好人。它是完完全全的人学。

17、(译文)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两个相比,谁更好一些呢?”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呢?颜回听说一件事就可以类推出十件事,我听说一件事不过类推出两件事罢了。”孔子说:“是不如他,我和你都不如他啊!”

18、(注释)(1)夷狄:古代中原地区的人对周边地区的贬称,谓之不开化,缺乏教养,不知书达礼。(2)诸夏:古代中原地区华夏族的自称。(3)亡:同无。古书中的“无”字多写作“亡”。

19、为什么呢?因为下面根据古代的诗句来发议论,说孝悌就是根本。因为古代的诗句是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但是本是什么呢?孝悌是仁之本,可见君子务本的本是孝悌,本立而道生的道是仁道。

20、(注释)①女:即“汝”,你。②愈:更,胜过。③望:比

21、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22、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23、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24、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25、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26、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27、(注释)(1)告朔:朔,农历每月初一为朔日。告朔,古代制度,天子每年秋冬之际,把第二年的历书颁发给诸侯,告知每个月的初一日。(2)饩羊:饩,音xì。饩羊,祭祀用的活羊。(3)爱:爱惜的意思。

28、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见也。”

29、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30、  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尽孝了。)”

31、  子张要学谋取官职的办法。孔子说:“要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说,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可以少犯错误;要多看,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做,其余有握的,也要谨慎地去做,就能减少后悔。说话少过失,做事少后悔,官职俸禄就在这里了。”

32、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仲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33、原文: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4、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35、子贡问孔子:“我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你呀,好比一个器具。”子贡又问:“是什么器具呢?”孔子说:“是瑚琏。”

36、十一章原文:子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文: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但一个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37、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38、(注释)罔:通“悯”,迷惑而无所得。 殆:通假“怠”,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39、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40、(译文)孔子说:“(许多人)对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求,听到义不能去做,有了不善的事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事情。”

41、妈妈经常叮嘱小美:穿裙子时不可以荡秋千,不然,会被小男孩看到里面的小内裤哦!

42、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43、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44、子张问孔子:“今后十世(的礼仪制度)可以预先知道吗?”孔子回答说:“商朝继承了夏朝的礼仪制度,所减少和所增加的内容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继承商朝的礼仪制度,所废除的和所增加的内容也是可以知道的。将来有继承周朝的,就是一百世以后的情况,也是可以预先知道的。”

45、(译文)孟武伯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做父母的一心为儿女的疾病担忧。”

46、如果您对今日《论语》解读有其它见解,欢迎您在下方留言与大家分享。

47、(译文) 孔子在评论仲弓的时候说:“耕牛产下的牛犊长着红色的毛,角也长得整齐端正,人们虽想不用它做祭品,但山川之神难道会舍弃它吗?” 

48、第六章原文:子日:“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49、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50、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

51、(译文)孔子评论《韶》乐说:“声音美极了,内容也好极了。”评论《武》乐说:“声音美极了,内容却不够好。”

52、《诗经》有诗305篇。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即风土之曲,即民间歌谣;《雅》是朝廷之乐,由京都官员所作,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庙堂之音,是王室和贵族举行祭祀或重大庆典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合称三颂。《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53、(注释)哀公:鲁国的国君,姓姬名蒋,鲁定公的儿子,在位27年(公元前494一466)。举直错诸枉:举,提拔。直,正直,这里指正直的人。错,同“措”,放置。诸,“之于”的合音。枉,与“直”相对,不正直,这里指不正直的人。

54、人被一本正经制约着,稍有过头的话就产生联想,说原来你并不单纯。

55、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56、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57、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它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年即公元前1100-600年左右的诗歌305首,其中6首为笙诗(只有题目,没有诗)真正完整的诗有299首,故又称“诗三百”。

58、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59、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60、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61、(译文)子禽问子贡说:"老师每到一个国家,都必定得知那个国家的政治情况。是他求来的呢?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是靠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而获得的。老师这种获得的方法,大概和别人获得的方法是不相同的吧?"

62、(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摆出逢迎的姿式,低三下四地过分恭敬,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把怨恨装在心里,表面上却装出友好的样子,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

63、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64、(译文)孔子说:“臧文仲藏了一只大龟,藏龟的屋子斗拱雕成山的形状,短柱上画以水草花纹,他这个人怎么能算是有智慧呢?”

65、  子曰:“《诗》三百,一言蔽之,曰:‘思无邪’。”

66、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7、妈妈生气地说:不是告诉过你吗?穿裙子时不要荡秋千!

68、(译文)孔子说:“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才是好的。选择住处,不住在有仁德的地方,那怎么能说是聪明智慧呢?”

69、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70、子zǐ曰yuē:“见jiàn贤xián思sī齐qí焉yān,见jiàn不bù贤xián而ér内nèi自zì省xǐng也yě。”

71、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72、(译文)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没有固定的厚薄亲疏,无可无不可,只要是符合正义的就行。”

73、  子曰:“事父母,几谏,谏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74、(译文)孔子说:“再给我几年时间,到五十岁学习《易》,我便可以没有大的过错了。”

75、第九章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请教,取长补短,同时要有端正的态度。

76、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无不出于真情(都是真情流露,没有虚情假意)(也有说思想纯正无邪,似解不通)。”

77、(注释)(1)监:音jiàn,同鉴,借鉴的意思。(2)二代:这里指夏代和周代。(3)郁郁:文采盛貌。丰富、浓郁之意。

78、第八章讲富贵和仁义之间如何抉择,体现了孔子宁愿贫贱而坚守义,不义之财不可取的观念。

79、孔子说:“攻击那些不正确的言论,祸害就可以消除了。”

80、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81、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82、(注释)色难:态度好很难。色,容色态度;难,困难。弟子:与下文“先生”相对,弟子指晚辈,先生指长辈。馔:吃喝。曾:副词,竟:难道。

83、孔子评论南容说:“国家有道时,他有官做;国家无道时,他也可以免去刑戮。”于是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

84、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85、   先讲为政之道(1—3)。主要针对治理国家的各级“公务员”,其核心是“为政以德”,即德治。德治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为政者率先“修德”,自己做有德之人,二是对老百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加强道德教化,使老百姓也做有德之人,然后自觉地遵纪守法,“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但一定得注意的是:夫子并非摒弃法治,他只是强调德治在前,礼治(约等于今日之法治)随之。德的教科书书是什么?《诗经》啊!“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依据是“思无邪”,它是中国古人的一部生活史心灵史,其中有美好的爱情、亲情、友情、同情,以诗知天下,以诗治天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刑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规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后人常拿德治与法治比高低,非常肤浅可笑!   再讲为人之道(4—24)。“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为人之道的大纲(不能只看做孔子对自我人生的描述):少年(一二十岁)有志向,能拼搏;青年(三十岁左右)有作为,能自立;中年(四五十岁)有智慧,能顺应;老年(六七十岁)有理智,能包容。少年有志向,青年有建树,中年有智慧,老年有理智。这就是完美的人生道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