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句子大全 > 正文

精选怎样评价胡适一生45句文案

2023-08-09 12:40:38 来源:精选怎样评价胡适一生45句文案 点击:59

怎样评价胡适一生

1、当时大家给胡适叫了辆黄包车送他,谁知车夫见胡适酩酊大醉便起了贪念,将他推下车,把他的钱包、马褂、帽子等统统拿走。

2、当时的他可谓万千少女心中的梦中情人,就连原子弹之母吴健雄,也曾偷偷爱慕过他的才华。

3、但正像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写的那样“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

4、在思想信仰上独立思想,独立评判,不迷信权威,不崇拜教条,不固执成见,用“存疑”的眼光“重估一切价值”,同时要敢于负责任。胡适特别说明:这“就是我们当时提倡的‘健全的个人主义’。

5、胡适是上个世纪中国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和学者之一。他的影响,虽然也有消极的负面的成分,但其主要方面是积极的、进步的。这是因为他毕生着力提倡的是民主、自由思想和理性主义。

6、“天下有情人终难成眷属。”胡适与韦莲司虽然志同道合、深情款款,最终还是劳燕分飞,但他们还一直深爱着对方。并随时找机会鸳梦重温。1933年,胡适作为政府的文化使者访美时,还与韦莲司重浴爱河。

7、韦莲司一生唯一深爱的男人就是胡适,但她却从没想过占有他。她比胡适更要理智,她对胡太太非常敬重,也为胡适能有一个家而感到高兴。胡适曾经问韦莲司为何不结婚,韦莲司说:“我已经结婚了,与我相爱的人,在精神上。”此人正是胡适。

8、胡适待人宽厚,目光长远,作为丈夫,虽然风流,作为朋友,他十分义气。

9、戒牌不成,戒嫖失败,又寻思戒掉烟瘾,为了鞭策自己还在日记中写下狠话:“不知其过而不改,犹可言也。知而不改,此懦夫之行,丈夫之大耻。”

10、沉溺到以至于是堕落,胡适也确曾有过,那是胡适留学美国的前一年。(怎样评价胡适一生)。

11、用现在的话说他出轨,嫖妓,打牌,抽烟却是一个人好男人,一点不为过!

12、徐志摩不仅嫖妓,事后还写信给夫人陆小曼汇报:“今晚,春华楼为胡适之饯行。请了三四个姑娘来,饭后被拉到胡同。我本想不去,但某某说有他不妨事。”

13、1908年,胡适17岁,在上海就读中国公学,那时学校正闹风潮,于是他的学业不得顺遂;加上家里亲戚经商不利,变故频繁,这时他成为了一个心灰意冷、百无聊赖的少年。

14、作为妻子,江冬秀知道丈夫与韦莲司的交往,但她的底线是不离婚,所以她对破坏她婚姻的曹诚英恨之入骨,而与韦莲司却能和平相处。甚至于,1953年,胡适夫妇同访美国,就是在韦莲司的寓所住了将近一个月。

15、1949年2月,胡适经上海准备离开大陆时,亚东图书馆老板汪孟邹请胡适吃徽州菜,并请在复旦任教的曹诚英作陪。席间,诚英劝胡适留在大陆,胡适只是微微一笑……这一别就是音书断绝,再无相逢之日……

16、有休宁人金雨农者,留学威士康星大学电科,已毕业,今日旅行过此,偶于餐馆中遇之,因与偕访仲藩。十二时送之登车。

17、然而,20世纪中国最匮乏的精神资源之就是宽容。20世纪是一个奉行“斗争哲学”的世纪,因此,在那个年代,我们尚崇的是鲁迅式的“一个都不宽恕”,这句话成了那个时代的精神格言,也成了斗争性最强最坚决最彻底的个性表现。相反,胡适的宽容是价值的反面,它至少是和“软弱、妥协、不彻底”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奉持宽容的胡适因这软弱、妥协和不彻底从而成为鲁迅的反面比照。

18、胡适去世后,三十万人自发送葬。走在最前面的的江冬秀,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祖望啊,做人做到你爸爸这样不容易哟!”只这一句话,可谓是道尽了胡适的一生。

19、他是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哲学家,以倡导白话文和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

20、►戒牌不成,戒嫖失败,又寻思戒掉烟瘾,为了鞭策自己还在日记中写下狠话:“不知其过而不改,犹可言也。知而不改,此懦夫之行,丈夫之大耻。

21、“此等论调虽若过悍,然对于迂缪不化之选学妖孽与桐城谬种,实不能不以如此严厉面目加之。”

22、胡适最先看见文言文对中国人精神的束缚,1917年1月,他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出"不模仿古人""不用典故""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等八项主张,明确提倡使用白话文,他还说:"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又为将来文学必用之利器,可断言也。"

23、今天再说胡适,很难说出新意。有一次和一个朋友聊天说到胡适,他说:如今还要读胡适,这是我们的悲哀。这话说得绝对——任何经典的东西自然是常读常新,但也间接说明了,这一百年来,我们在某些方面的固步不前。

24、“自由主义的基础在个人主义”。胡适强调自由思想的核心是个人主义,并以易卜生的个人主义作为经典话语,鼓吹个性解放。

25、但最为奇葩的是,胡适去世后,韦莲司竟和江冬秀成为挚友,共同整理胡适的遗作和书信。1971年,韦莲司去世,遗物里完好无缺地保存着胡适寄给她的书信……

26、1915年秋,胡适转入哥伦比亚大学,他与韦莲司同赴纽约,一对异国情侣缠绵悱恻,琴瑟相合。短短的两年时间,胡适竟写给韦莲司一百多封“情书”。但即便如此,胡适同韦莲司的爱情也没修成正果。这主要是两方面原因:一是胡适已与远在故乡的江冬秀订婚,他万万不敢违抗母命。二是那个时代美国种族歧视还非常严重,在美国白人眼中,华人的地位低下至极,韦莲司的母亲极力反对女儿的异国恋,更何况是成婚了……

27、血与火的一百年!今天,我们终于在时间上走出了那个世纪,我们在价值上也走出了那个世纪吗?答案悬疑。就这个时代而言,三十年来的精神蜕变,从历史上走失了的胡适又回来了,这个时代开始重新认读胡适。

28、首先,大部分人认识胡适都是在语文课本里,胡适的《我的母亲》是中小学语文教材中非常经典的一篇文章,但是胡适的作品似乎也就这一篇进入了教材,这是因为胡适作品的价值并不是在文学性上,而是在理论性上。胡适曾经是北大的校长,他的文化程度自然是非常高的,但是胡适比起创作文学,更喜欢推广文学,所以他才会积极倡导白话文运动、新文化运动,而我们如今的文化能够达到这个高度,也是跟胡适的努力分不开的。

29、实事求是,不是避开事实问题而去谈理想主义,不是抛弃现实问题而去重建社会。需要有一种实践的精神在事实中发现问题,并改善现实,这或许就是胡适的实验主义。

30、胡适的恋爱史挺五花八门的。他和学生、师母、朋友之妻都传出过绯闻……

31、其实抛开天生多情这一点,胡适完全就是一个好男人的典范,在之后他还提出好男人的“三从四德”(咳咳,男生注意记笔记了!)

32、正是这样的思想帮助许多青年树立自主自由的人格,形成独立思考、尊重事实的思维方式,成为具有民主和科学素养的人。可以说,对于“五四”后中国民主力量的成长,胡适功不可没。

33、►文史哲三科,胡适先生皆有所涉略,虽研究谈不上深刻,但皆有开山之功。欧美学者也尊其为中国文艺复兴之父。

34、从1914年到1961年,二人通信100多封。胡适逝世后的1965年,韦莲司无条件地把胡适写给她的所有书信,寄给了台北的江冬秀,作为研究胡适思想轨迹的第一手珍贵史料。为了安全起见,她还在岛上对所有信件进行了复印。

35、性温和,而气不可夺,他“不降志,不辱身,不追赶时髦,也不回避危险”的风骨也多次让蒋介石当众难堪。

36、1934年,由胡适推荐,曹诚英赴美留学,就读于康奈尔大学农学院。胡适还给韦莲司写信,请她对曹诚英多加关照。韦莲司也真得尽到了呵护之责。而最为吊诡的是,1936年胡适赴美期间,准备看望韦莲司之前,还事先写信,声明曹诚英只是远房亲戚,与自己并不熟悉,并反复叮嘱曹诚英不要曹诚英到她家去住……

37、资助朋友留学生向来出手大方,是不求回报,有求必应,以至于家中经常财务紧张,捉襟见肘,妻子总是抱怨:帮助穷书生,他开起支票来活像一个百万富翁,待我,他就好像一个穷措大。

38、就连一生骂人无数的李敖,却对其尊敬有加,称他是“最后有见解”的人。

39、►然而年轻的时候,胡适却完全不符合道德的标准,是吃喝嫖赌样样精通的「浪子」!

40、1913年,胡适和韦莲司互生情愫。但二人都知道没有结果。胡适谨小慎微,不能为了韦莲司违抗母亲;而韦莲司的母亲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她对胡适有婚约在身,而且还是异教徒的身份耿耿于怀,不允许他们发生恋爱关系。

41、这句话意味着一种时代精神的变迁。从文革结束后的19到我今天写这篇文章的200三十年来,我们的精神历程缓慢地然而是不可阻挡地发生着变化,比如,很简单,这种变化在某种意义上,就可以概括为从“鲁迅”到“胡适”。当然,这里的“胡鲁”都不仅是他们自己,而是某种精神的象征,他们原本就代表着不同的时代精神。问题是,今天,如果我们把“胡适”作为21世纪的文化选择,那么,由胡适所代表的精神坐标到底是什么呢?

42、那么,胡适呢?和以上几位相比,胡适是理智的(也是孤立的),面对来自美国留学生对《新青年》骂人和不容讨论的批评,胡适在《新青年》上表态:

43、他一生共获得过36个博士学位,且曾经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44、两人争论一生,但却让人明白一个道理「君子争,皆兵家国事,而于私情厚薄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