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句子大全 > 正文

精选老子十大名言60句文案

2023-08-09 12:40:15 来源:精选老子十大名言60句文案 点击:59

老子十大名言

1、出自《老子》第五十六章。言,说。知,同“智”。聪明的人不乱说,乱说的人不聪明。

2、老子的这句话意思是有时候能够委曲求全反而能够保全自己,能够懂得退让和变通,反而能比较顺利的到达目的地。

3、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4、老子曰:知道适时终止可以不陷入危险的境地。因为没有达到满盈的程度所以能够在事物趋于破旧的时候浴火重生。老子认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事物发展壮大而达到满盈的程度,就必然逐渐走向衰老死亡,就是说它渐渐不再近于道了,不近于道就会早衰亡。因此领导者不应当过分追求壮大,使事物趋于满盈而过早走向死亡。反而应当注意发展要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持不至于过早满盈的程度,因而能够从容创新,使事物在破旧死亡之前能够浴火重生,脱胎换骨而处于有足够发展空间的新状态,因而能够继续发展。

5、遇到天下的难事,一定要从容易的地方做起;遇到天下的大事,一定要从细微的地方做起。

6、也就是说,能了解别人,懂得怎样去应对他,这只是小聪明;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才是真正的大智慧。在这个概念中,“明”显然是高于“智”的。“明智”一词也由此而诞生。(老子十大名言)。

7、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老子十大名言)。

8、 方而不割,廉而不刿。——《老子·五十八章》

9、有力和无力很容易就能看出来,而强是一种品质,是更深层的东西,它的关键在于承受,在于耐力和定力,在于能够克服自己的贪念和自大,虽然有实力但不能盛气凌人,以强者自居。

10、邻国之间,互相看得见,鸡鸣犬吠之声,互相听得见,而百姓,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来。

11、解悟:“道”,永远都是自然无为,看起来好像没有任何作为,但每一件事情,又和它摆脱不了关系,其实都是它所为。比如生老病死、春夏秋冬,看起来自然而然,其实都在“道”的作用之下,没有人可以超越。

12、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13、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4、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5、老子是要告诉人们,凡事要把握一个度,只有保持“大成若缺”、“大盈若冲”的状态,才能够保证事物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16、孔子语录: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摘孔子《大学》(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17、出自《老子》第六十三章。诺,答应。信,守信用。一个人如果轻易地许下诺言,一定是缺少信用;如果把事情看得很容易,其结果往往十分困难。

18、委曲反能求全,弯曲则能伸直,低洼反能充盈,破旧反能求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以上六句是古代成语,老子主张用辩证的思想,来认识和把握社会生活的变化。

19、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20、人们认为,节俭则办不成大事。但老子则认为,要节俭地运用资源,才能办更多的大事。你要俭用心神、精气,才能保持心神、精气的充沛旺盛;你要俭用财富,才能投资更多更大的企业。所以“俭故能广”,是从实质上说的。

21、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老子《道德经》

22、老子曰:知人的人具有睿智,自知的人算是聪明。能胜人的称得上是有力量,能自胜的人才算得上是强大。因此吕氏春秋先己篇曰:“故胜人者,必先自胜,欲知人者,必先自知”。自知篇曰:“存亡安危,勿求于外,务在自知。……败莫大于不自知。”一个管理者如果缺乏自知之明,自胜之功力,就很难知人善任而进行有效的管理。

23、天地之道,极则反,盈则损。-------《淮南子·泰族》

24、孔子语录: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孔子《大学》(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2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第五章

26、大道自然,何须强自静。行无求而自松,饮无奢而自清,卧无欲而自宁。——老子

27、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28、《道德经》第一十七章:“信不足有不信,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2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30、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言,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31、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32、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33、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34、上善之人像水那样。水的善是使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与万物相争,处于众人所厌恶的低处,所以水近似于道。

35、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36、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37、军队是不详的器具,不是君子就不要使用该器具,只有在不得已的时候,才能动用它。

38、老子在这里是想要告诉人们,“善”是符合大“道”的,善良的人因为其自身的思想和言行均是符合“道”的,并且能够坚守着自己心中的“道”,那么自然就会被大道所青睐。所以,做人做事应顺应天道,多行善事,多结善缘,做个善良的人。

39、(翻译)那些轻易发出的诺言,必定很少有能够兑现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做起来往往会遭受很多的困难。

40、(译文)保持本质淳朴无华,减少私心贪欲(就能为道无忧)。

4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42、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43、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44、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45、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敝。——《道德经》

46、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47、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48、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道德经·四十六章》

49、在这里,老子所谓的“善”,不是盲目地做善事或者自以为是的善行,而是要行符合大“道”的“善”。

50、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51、解悟:不执着自我,所以才看得清楚明白;不自以为是,反而更彰显了自己;不自我炫耀,反而能够成就自己;因为不自高自大,所以才能不断取得进步。

52、只有合乎自然,才能合乎主宰万物的道,只有合乎道,才能久远。

53、信不足有不信,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5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5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56、出自《道德经·第四十八章》。(译文)处于无为的境界之中,没有什么不能做到的。

57、出自《道德经·第五十六章》。(译文)言语无法表达“道”的真意,所以有智慧的人不会说“道”,如果有人在说“道”,肯定不了解“道”的真意。

58、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经》第九章

59、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