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句子大全 > 正文

精选支持人性本恶的观点99句文案

2023-09-23 14:12:07 来源:精选支持人性本恶的观点99句文案 点击:59

支持人性本恶的观点

1、自然属性就是说人的天性就跟动物一样,有欲望的本能。对了,对方辩友说得好,自然属性,人就只有自然属性,本能的欲望而已吗?那人跟动物有什么差别呢?跟狮子老虎又有什么差别呢?对方辩友,请您待会儿要解释给大家听。(笑声)

2、那么再说到人的社会属性,我就不懂了,人的社会属性,为什么就是后天的,不是本性?人的社会属性就是说人可以被教,人有善根,人有善端,那这不就是人的本性了?对方辩友,如果说今天本性可以移来移去,从恶换到善,从善换到恶,那我想请问,本来的性到底是什么?(鼓掌)

3、孟子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他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相对。“性善论”是孟子谈人生和谈政治的理论根据,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是一个中心环节。

4、   大家好!我方的观点是人性本恶,论述分为以下三点:(支持人性本恶的观点)。

5、  首先我来解答对方辩友所说原始社会人吃人这所谓的“人性本恶”论。在原始社会,生存条件极其恶劣,食物匮乏,疾病侵蚀,猛兽威胁,衣不蔽体,这一切都不是我们处于海晏河清时代的现代人所想象的。所以那植根于原始人类心中的善良在自然的威胁下一点点泯灭了,并不意味着原始人“本”就是恶的。况且,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生物进化理论的规律就是弱肉强食,胜者为王,这是一种自然的法则,本身没有善恶之分。甚至夸张的说,如果在原始社会极端恶劣的条件下,我们的祖先在没有任何食物时没有人吃人,没有优胜劣汰,那很可能没有我们人类今天。我在这里并不是为列强侵略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找借口,也不是在为杀人纵火犯开脱,只是希望对方辩友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规律,请不要求全责备,我们不能用现代人的眼光审视古人的世界。那时的人类生来本善,但由于对“善”仍处于混沌认识状态,在自然的逼迫下,为了生存才会有我们所了解的所谓“恶”的事件。

6、   第人虽本性为恶,但后天之教化可使其向善向好。自原始社会起,人类学会直立行走,手脚分工,头脑充分开发后,懂得思考。随着自我意识的萌发,行为活动逐渐趋向自觉和目的性,进而能够更好维护个人权益,而不是出于野兽自然本性去觅食生存。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拥有了更多智慧,人与人之间懂得相互制衡、相互妥协,继而走向和睦相处的局面,人类独有的文明也因此萌芽。法律制度、监狱、警察、教育无不是为社会服务的,这些后天教化能够抑制人性之恶,培育形成后天之善,从而更好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更好保障人类的集体利益。

7、揭开这层人类的认知薄纱,你会发现“人性”并不是我们想的那样充满贪婪、嫉妒、懒惰等负面词性,反而它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一个温和而又不失雅兴,具备双重性的一位重要“角色”。

8、(2)谁来教化呢?(性恶的人?性善的人?他教的就一定是善的吗?):真正道德论(支持人性本恶的观点)。

9、   由于宋明理学在元代以来居于官方统治地位,在宋明理学中性善论又得到极高的推崇,所以很多人认为,过去两千多年来性善论代表儒家人性论的基本立场。现在想问的是:在孔子以来的儒学史上,性善论是不是一直处于主流地位?中国历史上的绝大多数儒生都主张人性善吗? 

10、  第伟大的儒家学派战国代表人荀子,千年前就提出了“人性本恶”的观点。同期的法家学派创始人韩非则主张建立起一整套严格的刑罚、法律体系来限制人类心中的恶念。再看伴随儒学兴起的佛教,以“清静之莲”“净化人心”冥冥之中支持者儒家人性本恶的观点。由此观之“人性本恶”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结晶。

11、当然,儒家思想虽然对我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正面同时也有负面影响,对于这些思想的利弊不是本篇重点分享,所以小鹿不过多的陈述,有空跟大伙聊一下东西方文化以及思想家之间的差异。

12、我们不是理论家,不会搞理论崇拜。我们面对的是实实在在的问题,人们要找工作、要挣钱、要买食物、要买衣服、要买房、要抚养孩子……我们可能读到过什么理论,也许半信半疑,但我们要保持现实、务实的头脑,不要被理论束缚和限制住。如果一个方案行得通,我们就实施,这样才有了新加坡今天的经济。

13、  我们经常说要有底线意识,也就是说你可以不是道德高尚的人,但请你不要伤害别人。法律是道德的底线,但触犯底线不一定是会面临法律的制裁。因为法律与伦理是相对区分的,即使一个人违反社会伦理并不见的就会收到惩罚。但一旦你伤害了别人那就极有可能违反法律。一个社会可以没有道德高尚的人,但是如果人人都是没有底线的人,那么这即使在动物自然界也是无法想象的。我们看到动物世界,每一个动物种群都在遵循着基本的自然规律,维持着种族的存续。

14、对方一辩说,有的人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这不错,但我请问,如果人都是本善的话,谁会拿起屠刀呢?(掌声)

15、换句话说,无论“硬件”(由先天决定)多么好,没有“软件”(靠后天培养),“硬件”也不会有多大的用武之地。

16、反方严嘉:对方似乎认为有了外部恶的环境,人就会变恶。请问在南极,在一种非常艰难的沙漠之中,人就会变坏了吗?

17、首先,荀子言,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那什么是生之所然者呢?其实就是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而人性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没有接受过教化的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我方认为所谓恶源于欲望,由于人有了欲望,而达成人的欲望必须是在牺牲某些物质的基础上的,比如,人要吃东西,那么就产生了杀戮,而资源是有限的,任何时候都不能无限制的获得。这样使得按快乐原则行事的本我自然会产生排他性,利己性等一系列的欲望,而这些也正是恶的行为的根源。

18、正方王信国:对方辩友,所有的问题,所有的问题都不告诉我们答案。我倒想请问对方辩友的是,康德的主张到底是有没有道德?

19、所以同样的嘛,我们在人类充满污染的环境中,我们承认有些人他虽然有善根,但是呢他长不出善果。他是长得不好,但是这并不是说他的人性中没有善的种子啊!所以我们发现很多犯罪人到最后他们都良心发现。我们说他是良心未泯,那么想想看,如果人的良心自始就不存在于人的本性中的话,那么我们怎样去解释人有后悔的行为呢?大家不都曾经后悔过吗?

20、无论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正一)、人与鸟(正二)、驯兽师和狮子(正三)”、还是“扶老太太过街(正一)、孔子的动机(正二)、善人恶人来教化(正三)”,正方以这些生动鲜明的例子对反方的“后天教化论”进行压制,打法简单直接刀刀见血,更不要说例子之间还存在着很好的配合衔接。

21、如果日本军队没有在1942年发动侵略,大英帝国在东南亚的统治或许会再持续1000年,但事实上在1942年就终结了。我从来没想过日本人会征服新加坡、把英国人赶出去,但他们确实做到了,还用残暴的方式对待我们,包括我本人也遭受过日本人的虐待……

22、(1)进攻“恶”的概念:人有“欲望”与“本能”,就能带来恶吗?(饿了要吃饭、喜欢一个人就要追求)

23、我崇拜丘吉尔是因为当时换成其他人可能就放弃了,但他说:“我们将在海滩上作战,我们将在田野里、在街巷里作战,我们永不投降。”在自己的军队吃了败仗的情况下能说出这种绝不向德国人投降的话是需要巨大意志力、勇气和决心的。

24、为了考虑资料的完整性,还是把双方最终的总结陈词放上来:

25、(2)“种瓜未必都能种出好瓜,要是环境不给力,也可能种出烂瓜”;恶行是由外在环境造成的,但这不否定人心中的善根(犯罪后的悔恨、良心未泯):人性根源点论+环境影响论

26、  再者,抛开历史,谈谈现实,我们生逢盛世,但世界上大大小小的战争从未停歇,这是恶。但归根到底,是少数国家领导人在利益的驱使下做出的错误决定,部分民众在领导人的错误鼓动下变得激进暴躁。当对金钱利益欲望无限膨胀,人们可能会滋生“恶”。我们无可否认,人是有欲望的,欲望本身无可厚非,但外界物质与精神的吸引可能会引起欲望的过度膨胀,进而滋生“恶”。尽管如此,我们仍有很多人秉持着善心,战争之下,有多少温暖动人的故事,有多少人对和平充满了渴望,又有多少人在极端条件下舍身忘我。人的本性是善的,因为时代的进步,我们个人对善的认识逐渐清晰起来,我们逐渐学会对利益的取舍,这绝不是因为原有的是“恶根”。

27、荀子的“性本恶”观点:荀子和孟子一样,认为食色喜怒等是人的先天性情,是人情之所不能免,是人所共有的。但是,在性情与仁义的关系上,荀子则与孟子不同。

28、   还有一种常见的观点认为,性善论更有利于专制,性恶论更有利于民主。理由是:性善论对人性持过于乐观的态度,因而不注重从制度上限制权力,由于一味寄望于道德而容易成为专制的帮凶;相反,性恶论对人性持相当怀疑的态度,因而注重从制度上制衡权力,由于一直寄望于制度而容易促进民主的发展。然而,历史的事实却正好相反。且不说在中国历史上,主张性善论的孟子、程朱理学家都是反对专制、独裁的急先锋,主张性恶论的韩非子、李斯等法家人物莫不成了专制、集权的倡导者。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西方历史上,我们都知道,西方主张性恶论的马基雅维利、霍布斯明确支持君主专制。相反,西方提倡民主政治的洛克、孟德斯鸠、卢梭等人皆从自然状态说出发,持一种近于人性善的立场。

29、荀子和孟子一样,认为食色喜怒等是人的先天性情,是人情之所不能免,是人所共有的。但是,在性情与仁义的关系上,荀子则与孟子不同。孟子把食色和仁义都看作是出于先天的人性,其中仁义是大体,食色是小体;仁义好比是熊掌,食色是鱼。

30、  第“人性本恶”是古往今来普遍现象所反应的本质。今日的孙小果案想必都有触动到大家,死刑犯人逍遥法外二十年,这能全部怪罪起父母吗?而因此牵连出的19位相关政府人员不更好的印证了“人性本恶”的观点吗?从章莹颖美国被杀案到民航医生被患者家属割喉;从古代“五马分尸”之刑到二战纳粹集中营,无一不昭示着“人性本恶”是从古至今,从中到外人所共有的。而若真如正方辩友所谓“人性本善”,我们又何须严刑峻法规范行为,维持秩序呢?又是怎样一股强大的推动力致使如此多的杀人、放火、强奸行为呢?难道这是人性本善的结果吗?

31、读完全书,无论是否同意平克的结论,我相信,至少读者会对他的专业态度和学术精神抱以最深的敬意:中文版全书约1000页,仅注释和参考文献就占了100页,索引占了100页。用功之深,用力之足,令人惊叹。就该书所涉猎的领域而言,每个领域都可谓是一个宏大课题,数本专著都难以概其全貌。而平克所做的就是,对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旁征博引,将其作为论据,贯穿于故事的讲述之中,形成论证过程,最终得出结论。结果,读者发现,往往要读若干本不同领域专业著作才能领会的道理,作者一本书就把它们融会贯通了,且整个讲述过程有理有据,逻辑连贯,清晰易懂。

32、“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面对陷入重围的猎物,复旦大学自然不会心慈手软,抓住对手的“环境影响论”又是一通暴揍。

33、如果对方辩友说今天坚信,历史演进过程当中都是往恶的方向移动的话,我方今天没有话说。

34、曾经有研究者在解析本场录像的时候大言不惭地说:反方复旦大学没有回答正方的任何问题,只是一味回避问题。

35、如果“恶行是由外在环境造成的”,那么“外界环境中的恶是从哪里来的呢”?“你的善又是怎样导出恶的呢?”

36、正方蔡仲达:对方辩友,请你们不要回避问题,台湾的正严法师救济安徽的大水,按你们的推论不就是泯灭人性吗?

37、  第我方主张人性本恶的观点,并非否定人性是不发展、不变化的。如果真是如此,那此时世界必是狼烟滚滚一片混乱。荀子在提出性恶论是即说了“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其主张以礼来弥补先天的恶。而秦国乃至整个古代中国都主张严刑峻法,所谓“以毒攻毒”以治性恶。而在今天人民素养提高,社会环境趋好,法仍严但惩罚却有所减轻。这是人性变化发展的结果,也推动力人性的发展。经济学中说的“边际量”也印证了通过后天的教育、经历可以引导人类“性本恶”的想法走向善,这不正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吗?若如正方所说“人性本善”,而人是变化的,那最终世界可能成为由一个个充满恶意的“性本善”的人组成的世界,这无疑是人类发展历史的失败。

38、平克通过卷帙浩繁的论证和书写,告诉人们,人类文明的繁荣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靠优良的社会和国家治理机制,又要靠每个个体持续向善的理性努力,两者缺一不可。实际上,平克持有这样一种历史观:无论有没有上帝,无论人性是恶是善,无论暴力基因是否减少,历史的必然蕴含在人类的理性努力之中。尽管历史不乏悲剧的偶然,但从长远来看,偶然的挫败如同运气在个人生活中的作用,在理性的努力面前都不值一提。同样,对于人类文明的未来而言,真正重要的是,每一个人是否都在为哪怕一丁点的人类进步而不懈努力,而努力的方向,历史或多或少已经向我们指出了路径和方法。

39、但是孟子的“性善论”就靠谱吗?人性本善到底能不能找到事实的依据?恐怕也没有。大家回想一下,自己四五岁的时候,脑海里酝酿过何等可怕的想法,我们真的“性善”吗?

40、  人性究竟是本善还是本恶?这要从“本”来谈起,何为“本”?即人一出生便具有的天性。我方主张人性本善,我们相信人的萌芽是美好幸福的,善良光明的。

41、如果人性本恶,(时间警示)那么我们只有两种选择:第一个是活在一个“老大哥”无时不刻不监督我们的世界当中;第二个是我们人类社会将是彼此不再相信。如果这样的话,我就会看到一个老太太跌倒了有人把她扶起来,人们则说他居心不良;而我们在辩论会中建立起来的友谊都是虚假的装腔作势。但是我们会发现,在人类历史社会当中,没有一个绝对权威的君主曾经产生过,但是舍己为人的事情在不断地发生。而在生活当中,为善不为人知的生徒小民更是比比皆是。泰丽莎修女的善行,大乘佛教中所说的“众生永远不得渡,则已终身不作佛”的慈悲宏愿,难道不正是人性本善的最佳引证吗?(时间到)谢谢!(掌声)。

42、我想请问对方辩友,今天提出了这么多,如果说人性真的是本恶的,我们来请问下面几个问题:

43、正方吴淑燕:我倒想请问对方同学了,如果人性本恶,是谁第一个教导人性要本善的?这第一个到底为什么会自我觉醒?

44、4年后,也就是1997年,来自大陆的首都师范大学被马来亚大学击败,笔者记得那一年出版的纪实书籍叫《梦断狮城》。

45、正方许金龙:我方早就说过的嘛!孟子说良心啊,你有没有恻隐之心,你有没有不安不忍之心,这就是良心嘛!你怎么不听清楚了呢?(笑声、掌声)

46、与孟子明显不同的是,他对人性下了定义:“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就是说:性,是天赋的、与生俱来的原始质朴的自然属性,是不待后天学习而成的自然本能。

47、正方和反方都运用了许多名人名言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名言可以作为发言的引入,点睛的名言能增加语言的美感,但应避免大量使用(如果双方仅打名人名言辩论就意义不大了,因为难以判断哪方引用的名言更具说服力)。

48、正方许金龙:对方辩友这句话回答的什么,我们实在没有听出来。不过我想告诉对方辩友解决一下性恶的问题吧!荀子说:“无为则性不能自美”。说性像泥巴一样,它塑成砖就塑成砖,塑成房子就塑成房子,这是无恶无善说啊!对方辩友。

49、中文版,厚厚两大本。译者为了翻译它,可谓吃尽苦头。在《译后记》中,译者写道:“我的许多老朋友们和新朋友,包括远道来访的朋友,无论他们的专长是数学、经济学、统计学、历史学、法学还是生物学、社会学,在这一年中多多少少都受到过我的打扰。”实际上,你完全可以在长长的名单上再加上“心理学”、“哲学”、“文学”、“宗教”等专业领域。译者尚且如此,不难想象,作者研究著述之呕心沥血,更以倍计。

50、第二:人性本恶是日常生活一再向我们显示的道理,从李尔王不孝的女儿们到《联合早报》上拳击妻子脸部的丈夫们,从倒卖血浆的联合国维和部队到杀人不眨眼的拉美毒枭,恶人恶事真可谓横贯古今,不胜枚举,难道我们还要对着《天龙八部》中恶贯满盈、无恶不作,凶神恶煞、穷凶极恶这四大恶人来谈什么人性本善吗?

51、在名誉方面,性恶论自然是无辜的。事实上,正如性善论不能使人们自动行善,性恶的意义不是让人们随意做恶。在其原始意义上,性恶论是指人类作为一种生物所具有的生命本能。如果该生物要生存,它必须诞生。

52、一辩要给出对辩题(中具体字词)的明确定义。明确和清晰的定义是一个好的论证的基础;应采用客观且有利于己方的定义。

53、利用对方论证的不足攻击对方:“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是一种非常有效和有价值的反驳方式。在比赛中应注意听对方给出的论证,找出其中的漏洞。反方一辩和三辩都非常巧妙地用上了这一点,为他们的辩论加分不少。

54、在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之前,我就深刻地知道了什么是权力。日本人表明了这一点,英国人却没有。

55、   人性是由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组成的。自然属性指的是人的欲望和本能,社会属性是通过社会生活、社会教化所获得的。我们说人性本善指的是人性本来的、先天的就是善的。

56、就算如果本性是恶,那到底谁来教我们,是本恶的人来教我们本恶的人吗?他们为什么要教我们呢?他们到底有什么动机,我们能够信任他吗?他们教育我们行善,孔夫子要教育我们行善,他们背后是不是有一个更大的恶的动机呢?(笑声、掌声)

57、事实上,由于核武器破坏力巨大,今天,国与国尤其是核武国家之间即便想要兵戎相见,也会更趋谨慎。这倒不是说,技术越变态,世界越和平。核大国仍在为减少核武器努力,平克乐见其成,但对此并不十分乐观。在他看来,最重要的是,人类必须学会如何与越发先进的科技友好相处,善用作为手段和工具的科技成果。

58、在荀子看来,天为自然,没有理性、意志、善恶好恶之心。天是自然天,而不是人格神。他把阴阳风雨等潜移默化的机能叫做神,把由此机能所组成的自然界叫做天。宇宙的生成不是神造,而是万物自身运动的结果。

59、但是,价值只能作为对整体论证的升华,论证不能没有实质内容。相比较正方四辩在结辩中重复之前已经提出的论点和用过的例子,反方四辩强化价值意识明显更加有力。

60、善是人性之本:人性的根源点是善的,有善端才会有善行(人性根源点论)

61、最后,我想告诉大家,有这样的一句哲学名言:“自以为人性本善的人,往往会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行事肆无忌惮。而认识到人性本恶的人反而会对自己的言行有所节制。”可见,不正确认识人性的善恶是多么可怕啊。我方认为认识人性本恶,并不是我们的耻辱,而是更好的去完善自身的前提。因为人性本恶并不意味着人是罪恶的,而是欲望使然。所以人们要学习道德来抑制本恶的人性,扬善弃恶,成为善良的人。

62、   人性本善,但我方并不否认人类社会存在恶行。我认为恶行的产生是由外部环境造成的。没有人生来就会行恶,他一定是有所经历才会导致行恶这一后果。对方辩友可能会提出质疑:有许多犯罪行为并不是从外界接受的,而是人的自然属性——欲望驱使人们坠入行恶的深渊。我曾听过一则故事:一人问拾粪老头,你最梦想的事是什么?老人的答案令人大跌眼镜:“要是这条大街每天有拾不完的粪该多好哇!”这则故事可以很好地解释质疑:人的欲望往往是和身份相配的更高一层别的。要是这一老人享受到温暖舒适的住宅,美味精致的佳肴,有了权,有了钱,他的答案可能就大相径庭了。我方认为,有欲望导致的行恶是外部环境不断刺激的结果,不能说明人性本恶。

63、我们的孩子没有经历过那种残暴侵略下的艰难岁月,较年轻的一代部长们也没有过这些经历。激烈的斗争造就了老一辈的部长们,我们中间那些身体虚弱、行动缓慢或者容易紧张的人就成为早期的牺牲品。我们这些剩下的人就是在达尔文所谓的自然选择过程中幸存下来的人,我们都有强烈的生存本能。

64、在生活中,一提到“人性”这个词语时,我们潜意识就会提醒到这是一个负面的词语,就会迅速让人联想到人的贪婪、无耻、懒惰、傲慢、嫉妒、暴怒、色欲等等,我们称其“恶”。

65、反方季翔:对方始终没有告诉我们,既然人性都是本善的,怎么会有人变坏呢?

66、荀子最著名的是他的性恶论,这与孟子的性善说直接相反。他的总论点是,凡是善的,有价值的东西都是人努力的产物。价值来自文化,文化是人的创造。正是在这一点上,人在宇宙中具有和天、地同等的重要性。

67、善恶是一体的。离开了善谈恶、离开了恶谈善,是無稽之谈;善与恶是相對的,一个问题的两个因素,二者缺一不可。

68、因此,我未接受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等人的指导,我只对在现实中行得通的事情感兴趣……如果我面对一个困难、一个重大问题或者一系列相互冲突的事情,而初步解决方案行不通,那么我就会先看看是否存在备选方案。我会选择一个成功概率比较大的方案,但如果它以失败告终,我还有其他方案,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69、单从这份一辩陈词看来,复旦大学的立论思路“步步为营、层层递进、紧密衔接”,特别是最后的“命题性质定性”更是点睛之笔,首届国辩冠军复旦大学的定性是经过了严谨扎实的逻辑论证,单是这份逻辑上的严谨与扎实就岂是一个“花辩”所能涵盖的?

70、如果我们要创造良好的经济条件,就必须找到实际的办法,解决增长与发展问题,而不是寻找这种或那种理论。这也符合理智的要求。

71、正方王信国:我来告诉大家为什么会有,这是因为教育跟环境的影响吗!我倒请对方辩友直接回答我们问题嘛,到底人世间为什么会有善行的发生,请你告诉大家。

72、这是一种很乐观的儒家生活,他们想要打造一个大同的世界,一个没有纷争的世界,这种世界十分难得,性本善支持的就是这种大同社会。

73、在经过了层层衔接紧密的论证之后,最后提出了本题目的性质:“人性”到底是“本善”还是“本恶”,是一个事实判断的问题,而不是价值提倡的问题。

74、在这里,笔者将正方台湾大学的攻防体系做一个简单的概括:

75、这就像是人刚出生的时候,你没有任何的人性成分在里边的,在婴儿阶段,其实人和动物一开始没什么太大的区别,之所以人之所以发展成人,是有了意识的存在,当人有了意识,就有了各种人性,比如羞耻之心、内疚等情绪,这些都可以归结为意识上的表现。

76、   其宋代可能是明确批评孟子性善论最多的一个朝代。早在北宋时期,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皆明确批评了孟子的性善论。虽然程朱理学在宋代开始兴起,但是他们所代表的“道学”并不在居统治地位,甚至是官方打压、禁止的对象,所以不能说性善论是宋代的主流看法。即使在宋代程朱理学谱系内部,也没有形成支持性善论的明确共识。相反,程朱理学谱系内部反对性善论的人并不少,比如胡安国、胡宏、黄震等就与叶适一样明确反对性善论。 

77、我并不是说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但我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基于高尚的目的。我必须做一些令人不悦的事情,以及把某些人未经审判就关起来。要盖棺定论,到那时你们再评价我。在闭眼之前,我可能还会做些这样的事情。

78、平克在结尾部分直言,他是一个道德实在论者。这一自我标签极具争议。在道德哲学领域,道德是一种客观实在,还是人类主观建构起来的一种契约,并无定论。但无论如何,两种观点都相信,是非善恶总是存在的。平克不过是选择了最“激进”的论调,表达了他对道德相对主义的严厉拒斥。但我不认为,平克的道德实在论隐含了这样一层意思:道德就像大自然这样的物体,已经全部呈现了在人类面前。我认为,平克是想说,道德确实存在,但对道德知识的发现与完善是一个永无止尽的理性过程。

79、我再想请问对方辩友,如果说今天是人性本恶的话,对方辩友说的种种教育,那可能实行吗?谁会信任谁,由哪一个性善的人来教,还是性恶的人来教呢?如果说性恶的人来教的话,那谁会服谁呢?他教的凭什么就是善的呢?

80、打价值是一个在辩论中非常重要而巧妙的技巧,因为它们往往难以被反驳。这个技巧的使用在这场辩论赛中尤为典型。反方支持“人性本恶”,从一辩到四辩一直在强调“只有认识到人性本恶,才能更好地扬善抑恶”;反方四辩在结辩中特别在价值方面做了文章,进一步指出“认识到人性本恶才能正视历史和现实”。

81、我们已经征服了太空,但我们还没有学会如何征服自身的原始本能和情绪,这些本能和情绪对于我们在石器时代的生存是有必要的,但在太空时代却没有必要。

82、   相反,从人性恶出发,固然会想办法用限制权力,但是一种靠丑陋反对丑陋、阴暗限制阴暗来运行的制度,是没有生气和活力的。由于其对于人性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所以更容易给独裁、集权以理由,因为制度终究必须靠人来运行啊。

83、二十多年过去了,双方在这场经典之战中所体现出的强大战术素养,依旧令人折服。

84、反方蒋昌建:我还没听清楚,你们论述人性是本善的,是在进化论原始社会的本,还是人一生下来的本,请回答!

85、我个人觉得,有观点就需要有充分支持观点的论证过程,我们不能因为他们是圣贤之人,而全部认同他们的观点,同时要时刻保持质疑精神,上述画红线的部分是我觉得他们论证不严谨的地方。

86、反方蒋昌建:我方一辩已经解释了。我倒想请问对方辩友,在评选模范丈夫时,你能告诉我,这个模范丈夫本性是好的,就是经不起美色的诱惑吧?(笑声、掌声)

87、荀子论述“人性本恶”,相对孟子的“人性本善”,是一个进步。既有逻辑,不像孟子信口雌黄;又有论证,不像孟子胡搅蛮缠。

88、儒家认为人性本善,西方人认为人性本恶。我比较认同西方人的人性论。大家想想,如果人性本善,那么人在社会上的一切活动,为什么还要受各种规矩,规章,制度,法律法规来约束?为什么还要从小施于道德教育?恰恰是人性本恶,随着人的年龄增长,人在社会中的活动,就必须对其进行教育,培养,并用道德,法律,法规加以矫正,约束。否则,人性本恶会越来越恶。

89、(1)构建阵地:社会是由人构成的,对方却认为社会环境中的恶和人之恶没有关系

90、我认为:人性本恶,必须加以限制,制止恶的一面。虽然这样说可能令人沮丧,但我仍然这样认为。

91、正方王信国:我想首先请问对方辩友,既然人性本恶,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善行的发生?

92、而把仁义礼智信归结为“伪”,是人的社会属性,对后世人性学说产生了重大影响。

93、关于赎罪的问题。在我们汉语的文学中,在我们汉语的文化中是缺席的,因为赎罪问题是西方基督教的概念,基督教首先认为人有原罪,不要认为谁高大,谁完美,就是正确的。

94、(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善行”的根源还是在于“人的善根”(人性根源点论)

95、平克援引埃利亚斯的“文明的进程”理论,认为国家的产生导致了社会规范的产生。最初,统治阶层从维护自身荣誉的角度出发,设立清规戒律和行为规范,把自己的身份与其他民众区分开来。其他阶层为了讨好和迎合统治阶层,也开始遵守行为规范,这就形成了社会礼仪。无论是上层社会还是下层社会,对行为规范的遵守都导致了人类自制力的提高。自制力对于克服人类某些粗鲁的习性起到了作用,成为暴力下降的原因之一。

96、我想请问对方,人性是什么和人性本是什么是同样的一个概念吗?你们如果连这个概念都没有根本建立基础的话,那你们的立论从何而来呢?

97、第人性是由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组成的,自然属性指的就是无节制的本能和欲望,这是人的天性,是与生俱来的;而社会属性则是通过社会生活、社会教化所获得的,它是后天属性。我们说人性本恶当然指的是人性本来的、先天的就是恶的。

98、败局已定,正方每一秒钟都近乎折磨,无论怎样发挥,都已是穷途末路;胜局已定,反方发言只是继续享受比赛,无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