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句子大全 > 正文

精选论语原文及翻译赏析94句文案

2023-12-12 14:06:30 来源:精选论语原文及翻译赏析94句文案 点击:59

论语原文及翻译赏析

1、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3、(译文)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已记得牢固,就与切身有关的问题提出疑问并且去思考,仁就在其中了。”

4、一则,就是《论语》中的一章,其中第二则见于《学而》篇,第五则见于《为政》篇,第六则见于《里仁》篇,第七则见于《述而》篇,第八则见于《泰伯》,第九则见于《子罕》,第十则为《卫灵公》。

5、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大责任,路途漫长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的责任吗?直到身死才能结束,不是很漫长遥远的吗?”

6、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7、(注释)①社:土神。这里指得是社主,即土神的牌位,用木头制成。哀公问用什么做社主好。②宰我:孔子的学生,名予,字子我。③夏后氏:夏代。④咎:追究。

8、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9、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1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1、◆诵读国学经典《论语》-雍也篇第26-30章(论语原文及翻译赏析)。

12、(注释)①几:轻微,婉转。③违;冒犯。③劳:忧愁。

13、(译文)孔子说:“事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要委婉地劝说他们。(自己的意见表达了,)见父母心里不愿听从,还是要对他们恭恭敬敬,并不违抗,替他们操劳而不怨恨。”

14、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学而》)

15、(解读)应该见义勇为的事你不去做,不应该祭祀的你却去祭祀,用老百姓的话来说,你是“当做不做,豆腐放醋。”用四川的方言来说,你是个“二百五”。

16、(9)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17、(译文)陈子禽对子贡说:“你是谦恭了,仲尼怎么能比你更贤良呢?”子贡说:“君子的一句话就可以表现他的智识,一句话也可以表现他的不智,所以说话不可以不慎重。夫子的高不可及,正像天是不能够顺着梯子爬上去一样。夫子如果得国而为诸侯或得到采邑而为卿大夫,那就会像人们说的那样,教百姓立于礼,百姓就会立于礼,要引导百姓,百姓就会跟着走;安抚百姓,百姓就会归顺;动员百姓,百姓就会齐心协力。(夫子)活着是十分荣耀的,(夫子)死了是极其可惜的。我怎么能赶得上他呢?”

18、(译文)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当他父亲死去以后,观察他的行为。如果他长期不改变父亲的原则,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19、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20、(注释)季氏:指当时鲁国三大权门之一的季孙氏,八佾,古代乐舞行列,一行八人叫一佾。按照周代礼制的规定,天子举行乐舞用八行人,叫八佾,诸侯用六佾,大夫只能用四佾。季氏为大夫,却用了八佾,这是对天子之礼的越。忍:忍心,指季氏。另一种理解为”容忍”,指孔子。

21、孔门弟子之中,冉雍以德行著称,为孔门十哲之一。除了这些评价,据说孔子在临终之时还曾对弟子说:“贤哉雍也,过人远也。”后来,战国大儒荀子对他很推崇,把他与孔子相提并论,说他:“通则一天下,穷则独立贵名,天不能死,地不能埋,桀跖之世不能污,非大儒莫之能立,仲尼、子弓是也。”可见,冉雍确实是孔门德行卓著的高徒。

22、(译文)孔子说:“管仲这个人的器量真是狭小呀!”有人说:“管仲节俭吗?”孔子说:“他有三处豪华的藏金府库,他家里的管事也是一人一职而不兼任,怎么谈得上节俭呢?”那人又问:“那么管仲知礼吗?”孔子回答:“国君大门口设立照壁,管仲在大门口也设立照壁。国君同别国国君举行会见时在堂上有放空酒杯的设备,管仲也有这样的设备。如果说管仲知礼,那么还有谁不知礼呢?”

23、(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却喜欢冒犯上司的人,是很少的;不喜欢冒犯上司却喜欢造反的人,更是从来没有过。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道德原则就会形成。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这就是实行仁道的根本吧!

24、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hǎn)》)

25、第一句讲学习方法,第二句讲学习的正确态度,第三句讲教育人的正确态度。

26、子曰:“饭疏食饮水①,曲肱②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③我如浮云。”(《述而》)

27、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28、(译文)柳下惠当典狱官,三次被罢免。有人说:“你不可以离开鲁国吗?”柳下惠说:“按正道事奉君主,到哪里不会被多次罢官呢?如果不按正道事奉君主,为什么一定要离开本国呢?”

29、”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30、《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31、(译文)孔子说:“晏平仲善于和别人交朋友,交往越久,别人越尊敬他。”

32、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33、(译文)子夏说:“各行各业的工匠住在作坊里来完成自己的工作,君子通过学习来撑握道。”

34、(译文)孔子说:“对于行禘礼的仪式,从第一次献酒以后,我就不愿意看了。”

35、◆诵读国学经典《论语》-为政篇第16-20章

36、(注释)①季康子:鲁国大夫,鲁哀公时的正卿,鲁国当时最有政治势力的人。②以:这里作连词用,同“和”。③劝:勤勉。④临:莅临。

3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38、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39、(注释)①季文子:鲁国大夫季孙行父,素以谨慎多虑著称。②再:两次。

40、(注释)(1)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2)鲜(xiǎn):少。(3)与:同“欤”,语气词。

41、◆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子路篇第1-30章

42、翻译:到了一年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43、(译文)孔子说“富裕如果真的是可以求得到的话,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

44、(翻译)孔子谈到季孙氏说:“他用天子才能用的八佾在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都狠心做得出来,还有什么事不能狠心做出来呢?”

45、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46、  罔(wǎng):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47、(译文) 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48、(注释)①子产:春秋时郑国的贤宰相,著名政治家。姓公孙,名侨,字子产,在郑简公、郑定公时执政22年,使郑国能够在晋国和楚国两大强国之间得到尊敬和安全。②行己:自我修养。

49、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50、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 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51、《论语·八佾篇》: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52、论语 -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散文集

53、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5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55、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56、(注释)①漆雕开:孔子的学生,姓漆雕,名开,字子开。②吾斯之未能信:是“吾未能信斯”的倒装,“之”是用来倒装的同。信,信心。斯,代词,指孔子让他出仕这件事。

57、(原文)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58、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

59、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60、(注释)①雍:孔子的学生,姓冉,名雍,字仲弓。②佞(ning):能说会道,有口才。③御:防御,对付。①口给(ji):给,足。口给指嘴巴很管用,说话伶牙利齿,也就是“佞”的意思。

61、(译文)孔子去见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发誓说:“如果我做什么不正当的事,让上天谴责我吧!让上天谴责我吧!”

62、(译文)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63、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64、论语十则原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课,选自《论语译注》。

65、君子的修养有两个部分,一是学习“诗书六艺文”;一是躬行实践。在前一方面,他大概可以和其他的人相比,但在后一方面,他也还没有完全成功。关于“君子”必须兼具此两方面,以下这一段话表示得最明白:“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此处的“文”字涵义较广,大致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化教养”,在当时即所谓“礼乐”,但其中也包括了学习诗书六艺之文。“质”则指人的朴实本性。如果人但依其朴实的本性而行,虽然也很好,但不通过文化教养终不免会流于“粗野”(道家的“返璞归真”,魏晋人的“率性而行”即是此一路)。相反地,如果一个人的文化雕琢掩盖了他的朴实本性,那又会流于浮华(其极端则归于虚伪的礼法)。前者的流弊是有内容而无适当的表现形式;后者的毛病则是徒具外表而无内涵。所以孔子才认为真正的“君子”必须在“文”、“质”之间配合得恰到好处。

66、(译文)子游说:“事奉君主太频繁琐碎,反而会招来羞辱;与朋友相交太频繁琐碎,反而会遭到疏远。”

67、对曰:“方六如五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民。如其礼乐,以俟群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68、(译文)孔子说:“居于执政地位的人,不能宽厚待人,行礼的时候不严肃,参加丧礼时也不悲哀,这种情况我怎么能看得下去呢?”

6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70、  子曰:“人之过也,各於其d。观过,斯知仁矣。”

71、(原文)11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2)!”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4)?”子曰:“暴虎(5)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72、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73、知(zhì):通"智″本字指“是知(通“智”zhì)也”:通“智”聪明,智慧。

74、◆诵读国学经典《论语》-为政篇第11-15章

75、◆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子罕篇第1-10章

76、(注释)①士:“士”在古代有多种含义,是一种特殊的阶层,总起来说,是指有知识,有修养,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论语》中的“士”则多指读书人,即知识分子。

77、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78、(译文)曾子说:"谨慎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虔诚地追念祭祀祖先,这样做就可以使老百姓的道德风俗归于淳朴厚道了。"

79、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80、◆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八佾篇第11-15章

81、《中华经典资源库》合集(按朝代顺序)《论道》1-144全集(强烈推荐)

82、  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83、◆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子罕篇第21-31章

8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5、(译文)曾子说:“我听老师说过,孟庄子的孝,其他人也可以做到,但他不更换父亲的旧臣及其政治措施,这是别人难以做到的。”

86、(译文)颜渊、子路侍立于孔子身旁。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我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

87、◆诵读国学经典《论语》-述而篇第1-10章

88、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们,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一起探讨问题),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89、孔子说:"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落叶的。"深刻含义:人们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也以松柏为喻,谈人应当具备坚毅的品格!

90、(译文)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91、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92、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93、(翻译)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