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句子大全 > 正文

精选对诸葛亮的人物评价66句文案

2023-12-07 11:24:14 来源:精选对诸葛亮的人物评价66句文案 点击:59

对诸葛亮的人物评价

1、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人物是小说的核心,小说中人物的活动,既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也是作家爱憎情感主观意志的体现。《三国演义》人物众多且各具特色,交流中学生吐露出对人物的喜好,可以大致了解孩子们对《三国演义》的阅读情况,同时也通过学生的讲述引起同学们对原著阅读的渴望。

2、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善良、守节不逾的大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会指日可待了。

3、第一顾到此算是失败了,毕竟是三顾茅庐的开头,所以节奏比较慢,越是这样读者的好奇心越是强烈,到最后失败了,先前的兴高采烈的期待在此如潮水般退了个干净,一个大起落,先前绷紧的神经断了弦,空听余音许久,不能回神。而这一缓过劲来对孔明不禁望眼欲穿,只得兴致盎然的读下去。

4、司马徽: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卧龙、凤雏。

5、傅玄:诸葛亮诚一时之异人也。治国有分,御军有法,积功兴业,事得其机,入无余力,出有余粮,知蜀本弱而危。故持重以镇之。

6、孙权确实是三国之中顶尖的外交高手,向曹魏称臣白衣渡江拿下荆州,拿下荆州后又跟曹魏翻脸,以胜利者的身份跟将死之蜀军修好,可见他立国之策,主要在缝隙中生存,在魏蜀之间辗转腾挪。故陈寿的评价确实是中肯的。

7、唐代诗圣杜甫也曾作《八阵图》一诗以赞孔明:“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上阵图犹布列,蜀中相业有辉光。”

8、释义:乾隆帝评价:诸葛孔明是夏,商,周以来第一流的人物,看他的生平,可以说是公和忠,公就是心无旁骛,忠就是没有私心,鞠躬尽瘁,高风亮节,治理国家的抱负和才能切合事理。

9、在蜀汉亡国这件事情,要背锅,只能是整个蜀汉官僚系统。

10、康熙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

11、以古代中国史官的理论素质,往往将国亡归因于人治,而正常不会如现代人理解一个国家机器崩溃乃是制度性的崩溃。

12、乾隆帝:诸葛孔明为三代以下第一流人物,约其生平,亦曰公忠二字而已。公故无我,忠故无私,无我无私,然后志气清明而经纶中理。

13、作战时,诸葛亮用兵力主审时度势,谨慎从事;每战力求速决;重视后勤,常年派官兵千余整修都江堰,确保军粮生产;每次退却时都十分慎重,采取在山地设伏等手段,以掌握主动,保证安全。

14、这就与《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不一样了。罗贯中在小说中创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但历史上的诸葛亮不是罗贯中所写的诸葛亮,更不是京戏中的诸葛亮

15、在诸葛亮身上,除了忠、孝、义集于一身外,最大特点主要表现在一个“谋”字上面。

16、想在您的身上进行报答。您应该广泛听取臣下的意见,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的美德。激发志士的勇气,不应当妄自菲薄。援引不恰当的譬喻,以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

17、“天下三分,益州疲弊”刘备刚刚去世的时候,蜀汉还没从战争中恢复元气,但在不到三年,丞相通过南征树立了个人威望,同时成功为战争制造了舆论氛围。南征时掠夺的大量战略物资,加上战时经济政策,蜀汉战争机器终于开动了。

18、诸葛亮之败,固然有当时复杂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很多因素,但我认为他本人培养人才不力肯定是主要原因之一。在他用兵点将的时候,一般我们很难看到核心团队成员的决策参与,更多是诸葛亮个人智慧的专断,这种习惯导致了后来蜀汉政权内部对诸葛亮的绝对依赖,广大谋臣及将领缺乏决策的实际锻炼。

19、杨戏:忠武英高,献策江滨,攀吴连蜀,权我世真。受遗阿衡,整武齐文,敷陈德教,理物移风,贤愚竞心,佥忘其身。诞静邦内,四裔以绥,屡临敌庭,实耀其威,研精大国,恨于未夷。

20、   最让人惊叹的要数“是夜,天愁地惨,月色无光,孔明奄然归天”这句环境描写了。这是何等凄惨!这种场景已经不像是一位丞相去世了,而更像是一尊神仙逝了,就连天地日月都替他悲伤。这种“死亡特效”,在《三国演义》中唯有诸葛亮可以享受。连刘备、孙权、曹操等人都没有这种描写,究竟是什么样的高人,才能让天地感伤,使日月落泪啊!

21、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22、钱穆:有一诸葛,已可使三国照耀后世,一如两汉。

23、八阵图,又叫旱八阵。诸葛亮创制的“八阵图”吸收了井田和道家八卦的排列组合,兼容了天文地理,是古代不可多得的作战阵法。

24、诸葛亮把北伐写进蜀汉立国纲领,成为历代权臣北伐的开端。丞相临行前留下《出师表》,里面有几句耐人寻味的话:

25、陈寿: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 之内,咸畏 而爱之,刑政虽峻 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 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7)

26、  在诸葛亮身上,除了忠、孝、义集于一身外,最大特点主要表现在一个“谋”字上面。诸葛亮的智谋,超群出众,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而且还精通阴阳之道,能呼风唤雨、感知天地万物,运筹帷幄,用兵入神,百战百胜,决胜于千里之外。

27、、诸葛亮是一个忠臣良相,诸葛亮的后半生都在身体力行的在报答刘备对他的知遇之恩,清正廉洁,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吾等后辈的楷模!

28、建安十九年(214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29、释义:康熙帝评价:诸葛亮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能真正做到的臣子,只有诸葛亮。

30、张悌:诸葛、司马二相,遭值际会,讬身明主,或收功於蜀汉,或册名於伊、洛。丕、备既没,后嗣继统,各受保阿之任,辅翼幼主,不负然诺之诚,亦一国之宗臣,霸王之贤佐也。

31、诸葛亮幼年丧父,同叔父到南阳躬耕,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为了刘备奠定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基础。蜀汉开国后,被封为丞相、武乡侯,对内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对外联吴抗魏,为实现光复大汉的政治理想,数次北伐,但因各种不同因素而失败,最后病逝于五丈原。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32、从隆中对那一刻开始,诸葛亮就把自己死死的捆在了蜀汉这辆战车上。从博望坡之战到火烧新野,初出茅庐的诸葛亮就显示出了自己过人的才能,而后的联盟东吴,赤壁之战以少胜多,再到后来的智取西川,建立了比较牢固的根据地,以及在刘备死后对蜀汉的忠诚,平定孟获,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想实现恢复汉室的理想。可是由于蜀汉和曹魏实力相差巨大,最终也未能实现。

33、“孩子王”宗爸来给孩子们讲故事,将枯燥的历史融入故事,变得生动有趣,孩子们爱听还好记。

34、陈寿评孙权,用了“屈身忍辱”“有勾践之奇”的词语,这是说他在处理与魏、蜀时的所作所为。三国鼎立,论地广人众,吴在魏、蜀之间,然而论人才,则排末尾。曹操始终都把刘备视作主要对手,蜀汉也以诸葛亮的隆中对谋略,联吴抗魏。这样一来,吴国便成为了中间势力。

35、直接看“三顾茅庐”。第一顾的时间是与司马徽交谈的次日,这也看出来了刘备心中的急切。让后在后面的描写中作者用了大量的诗词,不管是写景,还是写人,但凡是与卧龙先生相关的都是要有诗歌相伴的。我不仅感叹作者用心之苦,为了能将卧龙冈那里的人,那里的景,那里的环境打造的悠然自得,已配孔明,他也是煞费苦心。但经他这样一写,环境生动不生动、真实不真实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此地的悠然自得令人神往,像是梦乡一样这样流连忘返的环境,就算请不到卧龙先生来一趟也值了。所以这里好的环境不光是为了凸显卧龙的不凡,也加重了读者的期待,也避免空手而归的失望。

36、不管从智慧方面还是道德方面.在智慧方面,自三国演义问世来,诸葛亮已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中智慧的象征.从一出场的隆中对这一名段,就体现了诸葛亮与众不同的学识.及后的火烧新野、借东风、智取三城、三气周瑜、汉中之战、七擒七纵、空城计等,无一不体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7、用人失误。马谡深得孔明的赏识与喜爱。马谡是马良的弟弟,马良与孔明私交甚好;马谡熟读兵书智谋过人,尤其是在孔明平南亲征出发时,马谡深情款款相送,和孔明探讨“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大战方略,与孔明不谋而合;而且马谡认为,南方要不平定,北伐中原就有后顾之忧;平南只有让南王心服,北伐中原才能有巩固的后方。这样的见识,更让孔明觉得孺子可教。孔明把街亭交给毫无实战经验的马谡去守,既有出于培养年轻人的考虑,也有对马谡的偏爱,表现了诸葛亮很有人情味的一面。但是,近了人情,却不料失了街亭。他为了整肃军威,杜绝违反军令,临阵败逃,不顾蒋琬等人的说情,挥泪斩了马谡,并自贬三级。悔不当初,没听刘备临终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的嘱咐。用兵如神的诸葛亮也不能避免用人失误的问题。

38、就算诸葛亮兵力少也占不到便宜,前后呼应,左右掩护,行军有乾坤的奥妙,变阵有四时的变化,是人?是神?是仙?我不知道,诸葛亮是真正的卧龙啊!

39、诸葛亮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人物,《三国演义》里面的诸葛亮已经被神话了,我认为的诸葛亮应该是这样的!

40、从《晋书》到房玄龄等在《晋书》中为陈寿立传,陈寿都是一个充满了争议性的史学家,有说他有自己原则不愿随波逐流的,也有说他为个人私怨,在评论人物的时候不客观的,而最大的争议,就在于他对诸葛亮的评价。

41、实际上,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不止本文开篇的那一句话,而是很长的一段,前面主要高度评价了诸葛亮的治政水平,而在总字数上是超过了曹、刘、孙三人的。如果是因为父亲“割头发”的大辱以及诸葛瞻的蔑视,陈寿是完全不可能这样来评价诸葛亮的。

42、“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43、孙中山:诸葛亮很有才能,在西蜀能够成立很好的政府,并且能够六出祁山去北伐,和吴魏鼎足而三。

44、可见在北伐之前,荆州派已经取得了政治上的完全胜利。

45、杜黄裳:然事有纲领小大,当务知其远者大者;至如簿书讼狱,百吏能否,本非人主所自任也。昔秦始皇自程决事,见嗤前代;诸葛亮王霸之佐,二十罚以上皆自省之,亦为敌国所诮,知不久堪;魏明帝欲省尚书拟事,陈矫言其不可;隋文帝日旰听政,令卫士传餐,文皇帝亦笑其烦察。为人主之体固不可代下司职,但择人委任,责其成效,赏罚必信,谁不尽心。

46、放眼国内企业,好老板有,但在整个市场环境中,并不多。“三顾茅庐”的事情在现在是有出现,但少之又少。一位40多岁的老板,三顾茅庐一位20多岁的谋士,这样的情形,真没听说过。

47、然而就在就在众人情绪来回跌宕起伏之后,刘备终于见到了卧龙。卧龙的开场白是一首诗曰: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我相信刘备见状心中肯定大呼神人,连起床方式都不同于常人。却看孔明开口第一句就是:“有俗客来否?”一句俗客落在刘备耳中令他顿时不敢有傲气,他明白这位先生绝非凡人,不可放肆。我认为诸葛亮其实早知刘备来访,故意久睡不起,以试诚心,或是想耗走刘备,但自己先装不下去了。于是故意将刘备说成“俗客”已灭其帝王之威。不得不说虽然孔明未尝入世但做起事来毫不糊涂,反而很精明,先发制人。虽然是唬住刘备但他还是拿出很着急的样子以礼相待。作者的描写很模棱两可,看上去就像是寻常的话语,但细品来好像就是在警告刘备。这种话若是搁在寻常人家不会有人揣测,但这里一个是饱读兵书的奇人,一个是久经政场的帝王,一些话背后的意思难免让人揣测。作者对人物的掌控,尤其是政坛人物的心理和语言交锋真是细致入微。

48、后面文章中众人对此事的反应描写固然也是很妙,但并不少见,就不做赏析了。

49、“那次我到成都去看武侯祠的时候,认为诸葛亮最吃亏的地方,就是没有解决好带人的这个问题,他就是太强调事必躬亲,但是实际上你要真带人干活,却都自己控制、把握着,别人就没法锻炼了。他那时候应该让姜维去主持战局,哪怕打了败仗再进行总结,也是好的。”

50、    其中,他的一生可以分为两个二十七年:公元207年以前的二十七年,是他修身养性、立志入世的阶段:他隐居隆中,躬耕陇亩,却心怀天下,研究治国用兵之道;公元207到234的二十七年,是诸葛亮修身治国,辅佐尽忠的阶段:辅佐刘氏,力图复兴汉室。他进兵南中,抚夷越,六出祁山,北进中原,斗争到了生命的最后一息。

51、   而且《三国演义》通过一个一个的伏笔更显现出了诸葛亮的深谋远略,诸葛亮病危时嘱咐阴平小道久必有失,而后来邓艾果然是从阴平小道袭了成都,灭了蜀汉;他推荐的将领文臣,也在后来于危难之中屡救蜀汉,最后皆是为蜀汉而亡;诸葛亮早料魏延在自己死后必定会反叛,定计让马岱假意帮助魏延。而魏延反叛时,也正是马岱、杨仪依丞相遗计斩了魏延。埋伏笔的手法,使孔明的形象更加生动地跃然纸上。

52、赤壁大战点将截营、巧占荆州、七擒孟获,可谓呼风唤雨,用兵如神。可是六出祁山与司马懿对垒,棋逢对手。司马懿拒不出战,令诸葛亮大伤脑筋。尽管空城计、妆神割麦、火烧上方谷、五丈原撤兵,他都比司马懿棋高一着,然连年动众伐魏,出师未捷身先死,原因主要是,每当取得重大胜利时,总有各种原因破坏他的战略计划,功败垂成,在这中间也暴露出诸葛亮性格弱点——近人情与不近人情的矛盾。

53、每大军征举,运兵过半,功费巨亿” 完了是这样的:“初,帝议遣宣王讨渊,发卒四万人。议臣皆以为四万兵多,役费难供”.

54、诸葛亮在中国民间是智慧的化身、理想化的典范。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更是把诸葛亮写成了神一般的存在。“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甚至“死诸葛气跑活司马”,让人们津津乐道。诸葛亮真是无所不能,无所不通。

55、蜀汉被灭了,后人终结历史教训,自然要让亡国之君来背这个锅罢了。

56、陈寿评议刘备,着重讲他的“知人”,义结关、张兄弟马、赵、敬黄忠,用庞统,凡所结交,无不愿为他效命,这是怎样的一种人格魅力啊。刘备的这一有点,曹操、孙权都有,但又无法与刘备比较,特别是临终托孤的那番话,虽然免不了又试探的成分在里面,但在中国历史上却真没有那个君主这么来托孤的啊。

57、苏轼:密如神鬼,疾如风雷。进不可当,退不可追。昼不可攻,夜不可袭。多不可敌,少不可欺。前后应会,左右指挥。移五行之性,变四时之令。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卧龙也!

58、吕温:大勋未集,天夺其魄。至诚无忘,炳在日月,烈气不散。长为雷雨。

59、结合经典史书《资治通鉴》和《史记》去挖掘中国历史

60、“而卒闻亮出,朝野恐惧,陇右、祁山尤甚,故三郡同时应亮。”

61、苏轼:密如神鬼,疾如风雷。进不可当,退不可追。昼不可攻,夜不可袭。多不可敌,少不可欺。前后应会,左右指挥。移五行之性,变四时之令。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卧龙也!

62、张裔:公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此贤愚之所以佥忘其身者也。

63、(1)张艾加,三国人物分析——诸葛亮(J).新教师,2016(25):45-

64、司马懿:①真乃天下奇才也!”“亮虑多决少。②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65、人格魅力:做人怎么样嘛,我们还得看看别人对他的看法,刘备对他,那自然不用说,待之如师,言听计从,司马懿之孙对他:“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辅,岂有今日之劳乎。”刘禅为诸葛亮单独开庙,孙权对他思而不得,就连王羲之也评价诸葛亮之才是真正的命世大才,以天下为心者,处世面面俱到。古人尚且如此,何况现在我们更快要将诸葛亮封神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