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句子大全 > 正文

精选人性本善吗76句文案

2023-10-17 15:48:58 来源:精选人性本善吗76句文案 点击:59

人性本善吗

1、忆往昔岁月峥嵘,“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为改变人间的恶经历了28年的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反封建,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

2、见他第一面的时候我就很吃惊,一般的孩子见到新老师会很拘束,或者有点恐慌,有的会有好奇心。但这些在他身上都没出现,他平静的让人害怕,他跟我弯腰说了句:老师好。 (人性本善吗)。

3、法治就是规则,规则是大家一起定的,是每个人都要遵守的,所以,规则是制约权力的工具;

4、“故曰,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

5、因此,虽然不忍之心确实应当成为社会政制的道德之源,但在“不忍人之心”与“不忍人之政”之间,并没有一条可以直情径遂的平坦大道,而是需要有大段严密细致的理性“致曲”的工夫。强调直接性就必然诉诸个人,诉诸君王之心,而君王之心并不总是可靠的。我们在此并不是要对几千年来的传统政制和政治理论作出苛评,而是要指出诉诸政治的恻隐之心今天所应当采取的方向。古人所处的历史条件不同,他们尽了他们的努力,而我们也需要尽我们的努力。虽然此处并非专门讨论社会正义理论的地方,但我们确实看到使单纯个人主观的恻隐之情转向普遍客观的道德理性的重要性。

6、好听的理论一定不好用,好用的理论也一定不好听!

7、我们能看到的是,劳资矛盾是很复杂的一回事,形势不同、时代不同,双方的力量对比也不同,所以没办法拿出统一的结论。在劳动者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资本当然是强势;但是在另一些情况下,资本又确实是弱势——比如最近国家下发了关于延长假期的通知,确实有不少企业主遇到了困难,工资必须照发,而收入却几乎为零。

8、食五谷杂粮,有七情六欲,欲望越多,恶性越浓。如果要谈人性,我想应该是从有独立思维时才开始具有人性。只有最初的婴儿时代才能称之为“人之初”,因为只有最基本的温饱欲望,没有受外界世俗影响,白纸一张。而后在生活中,成长中慢慢树立了自身性格,各种想法来了,罪恶也就随之而生……

9、话题说到这貌似已经偏离了辩论这件事儿,不过我觉得在生活当中辨别清楚哪些问题是用科学的方法,哪些是用形而上的方法,还是很有必要的。科学的方法就摆在那,天赋和兴趣不同,涉猎的领域和深度也会不同,但每个人都应该在面对人生问题当中具备形而上的能力。是善,是恶还是我们看作善、恶,是完全不同的,后者更容易运用更高的观点来解决实际的问题;关于这一点,辩论当中同学们都提到了一些办法,比如说我们要完善法律,要发展教育等等,这些都是基于我们把人看作什么?而不是明确人”是“什么,人若是善的,就不需要法律,人若是恶的,教育也没有什么意义。如果是家长,孩子任何表现出来的行为问题,都应该反思家长自身的问题,这未必科学,但这样想也没什么不对的;再比如说老师,把有些孩子看成是不可救药的坏蛋,就是一个”事实“的方式,把所有的学生都看作是发展中的人,坚信自己可以找到更好的方法改变学生,就是一种形而上的态度和方法,如此更容易让人获得幸福感。

10、这篇文章并非“事后”诸葛亮,而是深知文字的功能有时候跟语言是完全不同的,并且,无论是“善”“恶”这个话题,还是惊叹于作为初中学生现场精彩的表达,都值得再多说两句。

11、“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说起来真的很好听,但是,这种思想就像是一坨屎,除了变成化肥就再也没有任何的作用。

12、性本善:孟子提出了性善论,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人之为善,是他的本性的表现,人之不为善,是违背其本性的。

13、那怎么道德自律呢?先定规矩,因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嘛。

14、这和罗马第七章的善与恶极为相似。我要为善的时候由不得我,因为发觉有恶与我同在,保罗称这个恶作罪,是住在身体里的罪;他也称此为肢体里犯罪的律,乃是一个定律。这犯罪的律,也就是中国理学家所说的欲;他们是要把欲压下去,把理光大起来。(人性本善吗)。

15、“你跟着她就要受苦,老子对你不好么,小王八蛋你怎么那么贱?” 

16、“人性本善”的思想不仅荀子反对,基督教也是反对的。

17、再比如最近关于“发国难财”的争论。“发国难财”当然引起很多人的反感,但站出来说“发国难财完全符合经济学原理”,这当然也是很无知的。

18、他的回答让我瞠目结舌:老师,你别管我的事,我也不管你的事,你负责教我写作业,我负责要我爸给你钱,这样不就挺好么? 

19、“任何”就是不以你的社会地位的改变而改变。

20、所以达到善,需要修行。孟子还举了一个例子:一座山,如果经常有人砍伐树木,就不会有大树了。但我们不能说这座山长不了大树。山能长树,这是人的本性。外力破坏才导致山上没有了大树。如果人不再砍伐,慢慢又有了大树。人的善恶也是如此。人性本善,但是人不去向内观照自己,发现善,就容易作恶,成为恶人。

21、人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这种善良的本性,大家都是一样的。但受环境和所学习的东西的影响,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有的人就容易学坏,造成每个人的性情有了很大的差异。

22、那善如泉水,只要我们凿开,就会汩汩流出,不舍昼夜。

23、我一脚踹在茶几上,各种瓶瓶罐罐飞到地上,旁边的椅子也倒了,巨大的声音让他捂住耳朵。我把他揪起来说:第我现在狠狠地揍你一顿然后走人,大不了工资不要了,我早就看你不顺眼了。 

24、从人的共性出发进行推论,指出理义是心之所同好。人性本善是因为人有好理义的自然倾向。

25、那穷人贪不贪婪?我们总认为穷人是不贪婪的。尤其在无产阶级革命中,穷人都是正义的,越穷越正义。

26、要弄清性善性恶这个问题,首先要澄清两个基本的概念:一个是“性”,一个是“善”(“恶”可以作为其对立面相应定义)。诉之事实,那么“性”就是“生”,而且应当是“刚生下来”的“生”,赤子状态的“生”,是尚未受到后天影响的“生”。而“善”也就是“有道德”。但我们要特别强调,这里关键的是要把这一“善”理解为“善”的潜在可能性,即“道德的种子”(甚至还不是萌芽)。我们也可以在这一意义上把这种“善的可能性”简称为“善端”,此时的“善”相应于尚未成长的“生”,也是尚未成长的“善端”,而相应地也就有恶的可能性——恶端,否则就无法解释人间怎么会有罪恶,怎么会有公认的恶人。

27、人里面的不是教来的,不是学来的;人里面的乃是由天良而来的,也就是从神创造而来的。神创造人的时候,就把良善的本质创造在人里面,因此人被造的时候,里面就有了那个良善的天性;这是在人里面的头一个故事。

28、不是人不善,而是人不向内心去追求善。只要追求,就一定能得到善。

29、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发送给其他弟兄姊妹,一同学习、一同分享圣经真理!愿主祝福大家!

30、再长大一些,见识多一些以后,我会知道一个冬天在街上乞讨的乞丐的生活是非常艰难、值得我同情的,我也会对他表示怜悯,这是我的本性。

31、于是找群记者们天天盯着你,看你这个家伙每天到底在干什么坏事,然后再弄一堆不受你约束的法官来制约你,再弄一个议会,每天开会来讨论你……

32、为了行善,毛主席发出伟大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学雷锋做好事在神州大地上蔚然成风……

33、我连忙说“是是是,我赶紧去回复”,一边心想:看,这就是“人性本善”啊。

34、“原罪”这个理论对于西方人带来重要的思想启蒙,由此而推论,它绝不假定任何一个人都具备道德的自律能力。

35、国内阶级敌人欲动、蒋介石想反攻大陆、美国发动侵朝战争、印度在边境常刮阴风、苏联在边境“逞能”、中国经济需恢复中……是毛主席为国为民除恶,使祖国和人民有了安宁!

36、善恶就在人的一念之下。有许多事例也说明了善恶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原本善良之辈沦为杀人恶魔的事例不胜枚举,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事例也比比皆是。

37、最后,单纯的恻隐之情也太受直接印象的控制,一个人可能真心地向一个站在他面前的乞丐提供施舍,随后却在一纸会给许多人带来痛苦的命令上不假思索地签字批准。以上当然主要是从流弊言之,是指出对恻隐的误用、滥用可能造成的弊害,而究其根源,这又是我们单纯依赖恻隐之情,不能扩充和发展它所致。

38、继而,我们还必须假设,不但所有人有共同的“人性”,而且一个人在不同阶段、不同场合,都有恒常不变的“人性”。否则,你也可以拿一个恶棍良心发现的例子说“人性本善”,一个好人恶意迸发的例子说“人性本恶”,谁也说服不了谁。

39、社会地位的高低,社会财富的多少都不能代表道德水准有多高,必须得用制度约束,也就是“他律治国”。

40、要是寻求对人性的一种概括性的解释,人们肯定不会满意如扬雄的性二元论或韩愈的性三品说,因为人性就意味着人的天性、本性、共性,就意味着要提出一种对人性的基本因素或主要倾向的解释。扬、韩仅描述事实,而我们还需要一种对事实的概括。而从道德的观点看,我们也不会总是满足于“性白板说”。究竟人的善端超过恶端,还是恶端超过善端呢?我们最终将还是无法回避这个问题。

41、此后我和他的话渐渐多了起来,才知道他不是一个坏孩子。他爸在外面有女人,对他妈非常不好,心情不好就又打又骂,家里明明就不缺钱,还逼着他妈上很辛苦的班。他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保护妈妈,把牛奶泼到床上,是为了过去陪他妈一起睡,他爸喝醉了也不至于当着他面打人。把东西故意弄丢,是为了让妈妈陪他一起去买,他觉得妈妈上班太辛苦了,一点休息时间都没有。 

42、最后,关于“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虽然这个问题争不出结论,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意义。起码,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应当是稳定的:你相信人性本善,就努力做个好人。既然是信念,就应当牢牢坚持,就应当持续去发善言、做善事,而不要被各种反例所动摇。

43、所以,基督教徒要经常的忏悔,这是基督教教义的一个重要的概念,他们称之为:“原罪”。

44、“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不善,非才之罪也。”

45、我的这份家教戛然而止,原因是他爸终于受够了,要和他妈离婚,而这个孩子爆发了所有的积怨,死活都要跟着他妈妈生活。不管他父亲是施威,或是讨好,甚至是毒打,这孩子都没有顺从父亲的意愿。 

46、我的选择是不吃,同时还要告诉我的孩子:屎不能吃!

47、是的,传统经典我读得确实不多,因为往往读到一半就实在是读不下去了,就好像你第一次吃到了屎,非要把它吃完才能证明那是一坨屎吗?

48、于是,孟荀二人开始打架,但是,很可惜的是,荀子没有打赢孟子,所以,孟子被人捧成圣人,才有后来的孔孟之说。

49、孟子所说的”人性本善“,是指人本来具有善的本性(资质),之所以有的人不善,不是本性不善,而是他不努力去发现本性的善。

50、所以,我们特别注意恻隐之心在社会政治方面可能起的作用,注意它与政治的联系。孟子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从先王的礼乐政制中,可以推出其中深藏的一颗不忍生灵涂炭之心,一颗恻隐之心。而孟子之所以大声呼吁要行王道、施仁政、制民之产,使民有恒业恒产,免于饥馁冻死;之所以要强烈谴责兼并掠夺土地城池的战争,斥之为“率土地而食人肉”,“率兽食人”,主张“善战者服上刑”,也都是起念于这一颗恻隐之心。我们上溯至《诗经》中“哀刑政之苛”的诗篇,仲尼之“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的悲叹,下推及康有为对大同世界的构想,都可以看到这样一颗恻隐之心。

51、纵观人类文化历史发展至今,其实就是人类的不懈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的过程,同时也是我们人类自身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说,善恶本无根,

52、我们的经历也是这样,有时孝敬父母,有时又违背父母;有时帮助别人,有时却陷害别人。因此,所有的宗教都企图启发人原有的良善;不仅在积极方面启发人的良善,更在消极方面压制人的情欲。这就是中国理学所说的,一个叫作理,一个叫作欲;所谓理欲之争就是这么一回事。

53、法制就是规矩,规矩是统治阶层制定的,是制约普通老百姓的,规矩是服务于权力的工具。

54、为什么很多人不敢跟我们中国人做生意?就是因为我们不讲规则,没有契约精神,什么是协议?协商好了就得仗义啊,而这一点我们很多人真的做得仗义吗?

55、再长大一些,我看到被城管抓住不放、砸摊子的小贩那求天天不应、哭地地不灵的情况我会觉得城管做得很过分。

56、但是,在使社会政治理性化、法治化的过程中,我们也决不可忘记根本,忘记制度应有的发端,我们也许还得一次又一次地把社会政治方面的规范、把法律的规范重新带到出发点加以审视,看它们是否偏离了这一出发点,偏离了多少,并予以适当的纠正。我们更要谨防以动听而虚幼的所谓“理想”、“原则”来压制乃至扼杀恻隐之心,把社会拖入持久的动乱、流血和冷酷、残忍的行为之中去。如果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争执不下,迷惑不解,我们也许就得回溯到这些最朴素的道德真理,这些真理说的都是一些最朴实的话,例如,“保存生命是善,戕害生命是恶”,但却是些最重要的话,我们可以从人人皆有的恻隐之情中倾听到这些话。

57、传承道德文明,弘扬正统文化,本周为大家分享的内容是第一课《人性本善》。

58、在创造后不久,人堕落了,不只有了罪的行为,并且在神面前还有罪的案件。人的堕落,就象有一件身外之物加到人里面;人在他原有的成分之外,多加了外来的成分。

59、由此想到了一段让我为之动容的话,‘一个救民族的人应该只求救他的民族,不应该问他的民族是不是值得救。一个爱国的人,应该只爱他的国,不应该问他的国值不值得爱。’

60、他恢复了镇定:我不是故意的,杯子没拿稳。 

61、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d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孟子曰:“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62、如果只是一个老百姓,对社会带来的危害大不到哪里去,最多偷只鸡摸个狗罢了,而如果你这家伙是美国总统,你一旦干起坏事来,那不是全人类都要跟着受难吗?

63、所有的宗教都是为要启发人的天良。凡信耶稣的都承认,神创造人的时候,就给人造了一个天良,也就是天性。这天性是光明、良善的。人所以愿意作好,有作好的念头,都是因为当初神造人的时候,给人造了一个天良。

64、其次,不要动不动就说自己是农民的儿子,特么的,中国农民怎么就这么倒霉啊?怎么有你这样一个坏儿子?

65、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人性论的探讨主要围绕人性的本质、人性的品级层次、人性种类等问题展开,形成了具代表性的人性善恶理论、人性品级理论、两种人性理论,不仅成为中国传统修身文化的牢固基石,也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内容丰富的精神财富。

66、基督教认为每个人都是有罪的,正是因为有罪我们才会来到这个世界。来到这个世界干嘛?就是来赎罪的。

67、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68、由是否把“善端”视为善的问题就可分出人性论的两大派别:如果人们认为“善端”还不是“善”,人们就可得出“性无善无恶”(如王安石),“性可善可恶”(告子),甚至“性超善恶”(道家)的结论来。这三种观点实际上是可以在“善端”非“善”的意义上统一的,即它们都是“性白板说”,只是道家始终坚持“白板说”,而告子等却认为人以后可善可恶。如果人们认为“善端”(或“恶端”)已经可以被称之为是“善”(或“恶”),那就可得出“性善论”(孟子)、“性恶论”(荀子)、或者“性先天有善亦有恶”的“性善恶混说”(扬雄)、“性三品说”(韩愈)等等,这几种理论实际上也是可以在“善端”即“善”的意义上统一起来的,即它们都认为性非白板,善恶的可能性已经可以被称之为是善恶,它们的不同仅在于是从什么角度看,是强调哪种可能性大,或者摆平两者甚至三者。而如果真正理解了“善”与“善端”的这种语义差别,上面两种观点(“性白板说”与“性非白板说”)实际上也可以在互相清楚对方所说的语义的基础上得到调和。

69、善,你只要追求,就能获得,你只要放弃,就会失去。

70、性本恶:荀子所论及的人性,其本质恰是无所谓善恶的“本始材朴”的自然之性,它既有转化为恶的可能,也有发展为善的机会。荀子的性恶论的思想在先秦百家关于人性的论断中独树一帜,他的思想对后世今天的意义都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71、“仁义理智,非有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72、不论是要饭的,还是总统,统统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尤其是那个美国总统,一看那家伙就不是什么好东西,不仅贪财还肯定好色,千万不能给他绝对权利。

73、“任何”不仅是不以你的社会地位的改变而改变,同时还不以你财富的改变而改变。

74、然而,如何真正在政治制度中实现这一不忍之心,可能是一个更现实、也更令人困惑的问题。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孟子主要寄希望于君王之心,希望启发、扩充君主的不忍之心,希望“格君心之非”“一正君而国定”,后来的儒者也都视君心为“国本”。然而,且不谈君王是处在一种多么容易遮蔽其恻隐之心的“唯我独尊”的权力地位上,即使君主确有无限的悯心和善意,是否能把它直接贯彻和如何贯彻于制度也是一大问题。制度不同于个人,制度自有它的一套技术和运作方式,而这些都必须诉诸理性。不仅是价值的、道德的理性,技术的、工具的理性也必须充分成长。只有理性的架构才能大大拓展道德的空间,并使道德普遍地行之有效,而在社会伦理的领域内尤其是如此。

75、人性本善是从一个婴儿呱呱坠地开始说起的,在人刚刚出世的时候,没有受到任何外在环境的影响,在这个时候他表现出什么才是人的本性,对方辩友在自由辩论环节中说的人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这是一个人要生存最基本的需求,不在我们今天人的本性的讨论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