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句子大全 > 正文

精选诸葛亮的主要性格特点88句文案

2023-08-26 15:07:50 来源:精选诸葛亮的主要性格特点88句文案 点击:59

诸葛亮的主要性格特点

1、司马懿早就料到诸葛亮欲效韩信暗渡陈仓之计,而举荐郝昭在陈仓道口筑城把守,城中只有三千守军。

2、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是中国历史上足智多谋的代表,更是“多智近妖”,是一个完美无缺,智慧超群的人物。诸葛亮又被称作“诸葛武侯”,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3、根据小编阅读《三国演义》的经历来说,诸葛亮的主要人格特征是:足智多谋、足智多谋;忠贞不渝,全心全意为天下和人民服务;待人真诚,知人善任,谦虚礼貌;心胸开阔,不以貌取人等。诸葛亮,字孔明,名卧龙,三国时期蜀汉的宰相,接触中国古代的政治家、战略家、作家、书法家。(诸葛亮的主要性格特点)。

4、刘备到来后,被告知诸葛亮外出了。他失望而归,但并不灰心。

5、《三国志》中记载“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苞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孬、抗衡上国者。”意思就是说,他的志向是统一天下,又认为自己一旦去世,蜀国就没有和进攻中原、与魏国相抗衡的人了。

6、诸葛亮六出祁山,什么“空城计”“八阵图”“木牛流马”更是玩出了新境界新花样,《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六出祁山,除了“失街亭”是诸葛亮用人不当导致了失败,其余几次撤军失利和诸葛亮本人好像没有什么关系,也就是说,诸葛亮就没有失败过。

7、蜀国遭受夷陵之败,国力受到了巨大冲击,并且折损了关羽、张飞、黄忠三元大将,如何尽快恢复国力和挖掘培养人才应是重中之重。

8、手中的羽扇轻轻滑落,一行热泪顺着眼角潸然而下……

9、益州和荆州互为犄角,缺一不可。刘备入川时的安排是“吾与庞士元、黄忠、魏延前往西川,军师可与关云长、张翼德、赵子龙守荆州”。

10、诸葛亮驻西城,得街亭失守之讯,又知司马懿乘胜来攻,所部精锐已俱被遣出,西城空虚;在危急中,定空城之计,令将城门大开,自坐城头,抚琴饮酒以待。司马懿兵至城下,见状大疑,又素知诸葛亮谨慎,不进而退;及至探明回军,诸葛亮已调来赵云,惊退司马。

11、赤壁之战后,诸葛亮为刘备多次出谋划策,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

12、但不想被曹军发现,曹军万箭齐发,转瞬间密密麻麻的箭都插在船的侧面,于是船两侧重量不同,使得船发生侧倾。眼看船就要慢慢往下沉,孙权灵光一闪顺势让船掉头,让船另一侧受箭。

13、关羽之死,荆州之失,是刘备发兵攻打东吴的主要原因。而攻打东吴这一战失败,导致了蜀国国力大损。因为关羽的死,作为兄弟的张飞,脾气更加暴躁,出征前被末将范疆、张达所害,还携张飞的头颅投了东吴。这让刘备征伐东吴的决心更加坚定。

14、诸葛亮,又称“诸葛武侯”,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在他的一生中,他“努力工作,然后死去”。诸葛亮性格的最大特点是谨慎。诸葛亮在离开茅舍之前,对世情了如指掌。只有当他遇到明主,他才能告诉刘,他对世界形势的分析后,刘三次访问的小屋,并赢得了刘的重用。诸葛亮的第二个特点是忠诚。诸葛亮在心中遇到明主刘备后,一直尽力帮助他,帮助刘备建立了三分之三的局面,使原本软弱的刘备势力在混乱的局面中站稳了脚跟。刘备死后,诸葛亮继续以忠心和勤勉协助刘。

15、只不过,他不是为了争权夺势,而是性格太过谨慎,想为蜀汉除去所有的不安定因素。只是,他没有料到的是,这种行为虽然看似能保蜀汉安稳,却也减除了蜀汉的爪牙,加速了蜀汉的人才凋敝。他在选用人才方面的功过,实在难以评说。

16、今天与大家见面的,是我们全新升级的人物栏目——《群星》。

17、历经七年的北伐失败后,诸葛亮积劳成疾,他带着没有平定中原的遗憾郁郁而终。

18、但是这样一位人们心中的智慧化身,纵有他的过人之处,也有他的不足之处,甚至还因为他的缺点而造成了一系列的历史悲剧。

19、这说明,连诸葛亮最忌惮的敌人——司马懿都认可了魏延的方案,也认可了魏延的军事才能。可诸葛亮却扼杀了魏延的才能,也失去了多么难得的机会。

20、马谡是马良的弟弟,诸葛亮很喜欢。平定孟获时,马谡的意见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诸葛亮也一直将马谡带在身边,马谡也发挥了很好的参谋作用,但是马谡并没有单独领军作战的经验。

21、可诸葛亮的性格缺陷却让他自己“事无巨细”、“皆专之”。没有充分的信任和授权,没有建立良好的制度去管理国家,仅凭一己之力想扭转乾坤。

22、司马懿早就料到诸葛亮欲效韩信暗渡陈仓之计,而举荐郝昭在陈仓道口筑城把守,城中只有三千守军。

23、危机存亡之际,诸葛亮审时度势,给刘备献上联孙抗曹的计谋,并自荐到柴桑作说客。

24、但战争岂是儿戏,稍有不慎便是败局。诸葛亮在守荆州的安排上不妥当,可以说关羽之死、荆州之失,主要责任在诸葛亮是不容置疑的。

25、谨慎和自负是根本不同的,谨慎建立在尽可能全面了解事物的基础上,而自负是建立在自认为无所不能的基础上。基础不同,结果也不同,最重要的是,出现失误后的处理方式也不同。

26、之后,他曾西入羌中,大败郭淮、费曜,也曾随诸葛亮北伐,逐渐成为了蜀汉军中的第一人。

27、或者说,只要与诸葛亮的想法不同的人,诸葛亮都不会喜欢,诸葛亮只需要执行者,不需要有头脑的属下。

28、要知道,荆州直接面临曹操和孙权的夹击,且无险可守,纵使关羽盖世英雄,也双拳难敌四手,没有得力的帮手,丢命、丢荆州都是可以预见的。

29、在关键时刻,诸葛亮能够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立场想问题;把对方关心的问题放在第一位,这既是厚道,也是做人的格局。

30、单独把这个方面拿出来,是很有必要的。前面讲过了,诸葛亮自命不凡、清高、孤傲,做事有“洁癖”。

31、能接纳比自己能力强的人,能放手锻炼新人,能勇于承认自身不足,能积极反思总结,善于倾听他人的不同意见等等,在这些方面,都是准备干一番大事业的人所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32、诸葛亮一生对曹魏北伐共五次,虽取得局部胜利,但始终未能实现还于旧都的夙愿,甚至从未染指过关中地区,所以,诸葛亮的北伐总体来说是失败的。

33、俗话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那么以诸葛亮的性格缺陷,导致他“用人也疑,疑人不用”,手下人要么窝火,要么窝囊。

34、做人厚道是他最朴素的情怀,也是他一生最真实的写照。

35、但是,当庞统在西川意外身亡后,刘备招诸葛亮入川,诸葛亮却将张飞、赵云一并带走,留给关羽的只有文官马良,武将麋芳等人,看似人多,但无一人能担负辅佐关羽的重任。

36、诸葛亮性格特点:聪明、狡猾、善于分析、济世爱民、心胸宽广、知人善用、自谦、不谋私利、严于律己。

37、诸葛亮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 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合东吴孙权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九年(214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

38、第一次伐魏,魏延曾提出“子午谷奇谋”。诸葛亮拒绝的理由:“此非万全之计也!”

39、公元234年10月的一天,在蜀军的营地五丈原,周围的空气异常沉重。

40、他的忠厚之举,历经1800多年的风雨洗礼,仍为世人所称颂——“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41、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

42、诸葛亮发动战役后,而魏国方面此时反应也十分迅速。魏明帝曹睿先任命曹真取代夏侯楙都督关中,然后亲临长安督战,期间还火速派张合率魏国中央军五万精锐骑兵突袭街亭。

43、对此,史书有明确记载始,国家以蜀中惟有刘备。备既死,数岁寂然无声,是以略无备预;而卒闻亮出,朝野恐惧,陇右、祁山尤甚,故三郡同时应亮。

44、诸葛亮对曹魏实施偷袭的机会只有第一次北伐,在以后曹魏在西部有了充分的准备,用奇的时机完全丧失,蜀汉只能长途远征,进行攻坚,根本没有机会了。

45、刘备显然清楚这些,所以他让诸葛亮“自取”并非谦虚客套,也不是有意试探,而是对事实的清醒判断,正如当年陶谦把徐州让给他、刘表也表示过把荆州让给他那样,对刘备来说这件事很正常。

46、但是,当庞统在西川意外身亡后,刘备招诸葛亮入川,诸葛亮却将张飞、赵云一并带走,留给关羽的只有文官马良,武将麋芳等人,看似人多,但无一人能担负辅佐关羽的重任。

47、故而多用于攻坚战、阵地战,运动战、遭遇战中是很难见的。综上几条看来,就算曹操当时想尝试射火箭,客观条件也是达不到的。反观当时大雾天气,曹操是看不到诸葛亮的具体虚实,诸葛亮也是不清楚曹军位置的。

48、公元227年,当洛阳传来魏主曹丕去世的消息后,诸葛亮认为这是发动进攻的最佳时机。

49、事必躬亲是针对他能掌控的事情而言,但是这种特点放在他不能掌控的事情上,则变成了弱点。

50、诸葛亮临终之前,司马懿询问他派去的使者,得知诸葛亮每天只吃三四升米,而且事必躬亲,连军中处罚二十棍之类的小事,都要亲自过问,所以预料到了诸葛亮命不久矣。

51、《三国志》记载:“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于是赐封死,使自裁。”

52、可诸葛亮的性格缺陷却让他自己“事无巨细”、“皆专之”。没有充分的信任和授权,没有建立良好的制度去管理国家,仅凭一己之力想扭转乾坤。

53、但战争岂是儿戏,稍有不慎便是败局。诸葛亮在守荆州的安排上不妥当,可以说关羽之死、荆州之失,主要责任在诸葛亮是不容置疑的。

54、这让刘备深为感动,所以临终前把理王刘永叫到床前,对他说“汝兄弟父事丞相”,告诉他们与丞相的关系不是君臣而是“共事而已”。

55、与法正、孟达等人不同,本土派希望安定,排斥外来势力,也没有向外扩张的兴趣,刘璋也罢、刘备也罢,或者换成曹操、孙权,谁来统治益州他们都没有意见。

56、这次机会就是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的第一次北伐曹魏之战时,蜀将魏延曾向诸葛亮建议的,率一万精锐步卒,从子午谷奇袭潼关,与诸葛亮主力汇合,进而占领关中。

57、就是执意要从大路进攻,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这就叫十全必克。

58、诸葛亮作为蜀国管理的一把手,蜀国最后的败亡,究竟和他的管理之道有没有原因?

59、公元225年,诸葛亮为维护国家统削除地方割据势力,采取了著名的南征军事行动,最终平定了南中的广大地区。诸葛亮平定南中后,从政治、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对南中地区进行治理,将汉族先进的经济、技术和文化传播到这一地区,并进而传到缅甸。

60、华容道上义释曹阿瞒,表面上看是关羽放走了曹操,其实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知道天下还不能少了曹阿瞒。想想也是,没有了曹阿瞒的三国一定没有了趣味,也没有人陪诸葛亮玩了,诸葛亮该是多么得寂寞。

61、这一天,是不同寻常的日子,秋风萧瑟,细雨绵绵。

62、杜甫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63、因为在荆州人员配置上最后依了诸葛亮的方案,而不是刘备之前确定的方案,因而造成的荆州之失、关羽之死,刘备心中有怨,诸葛亮心中有愧。

64、他抓住有力时机,极力劝说孙权抗曹,但孙权迟迟不肯决断。

65、如果诸葛亮能诚恳地向刘备承认自己的失误,并谋划更合适的报仇方案,刘备怎么可能听不进去呢?毕竟从关羽身亡到刘备发动夷陵之战,中间隔了两年时间,毕竟刘备非常清楚兴复汉室比给关羽报仇更重要。而夷陵之战的惨败,不但将蜀国的军事家底几乎败光,还搭上了刘备的性命。战将折损、国力大损是后来蜀国历年伐魏均无功而返的重要原因。

66、他的一生都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性格中最大的特点就是谨慎,第二个特点就是忠诚,前后《出师表》中更是展现出诸葛亮的忠心耿耿和尽职尽责。

67、诸葛亮出兵之前,竟然没有做任何侦查,直接出兵陈仓道,到了跟前才发现魏军已经筑城把守,无奈之下强攻陈仓城,“二十余日,无计可破”,随后魏军后援赶到,诸葛亮粮尽而退兵。

68、诸葛亮受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并受任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每每刘备出兵征伐,诸葛亮便负责镇守成都,为刘备足食足兵。

69、诸葛亮为何在没有与魏延进一步商讨之前就武断地否定呢?毕竟魏延在镇守汉中长达五年以上啊!或许是魏延太有自己的想法了,并且当众伤了他的面子,诸葛亮才不喜欢他。

70、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71、叔父诸葛玄收养了他,让他在荆州的襄阳定居下来。

72、诸葛亮的好友徐庶,向一代枭雄刘备举荐了他。

73、他需要的,仅仅是执行,而且是要不折不扣地执行。试想,这样的管理方式,能培养人才吗,不但有才能的人不愿意受过多的制约和唯唯诺诺,而且人才的主观能动性被消磨殆尽。

74、厚道是诸葛亮做人的底色,更是他做事最朴素的情怀。

75、人的一生,只有潜心一志、坚守初心,才能厚积薄发,继而承载厚德,实现自己心中的目标。

76、蜀汉章武三年(223)4月刘备在白帝城向诸葛亮托孤,刘备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77、《出师表》是他对蜀汉王朝忠贞不二的见证,更是他雄心勃勃北伐中原的军令状。

78、《三国志》中曾提到法正,“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

79、军中侍从步履匆匆,脸色阴沉,一连几天,丞相都在吐血。

80、关羽之死,荆州之失,是刘备发兵攻打东吴的主要原因。而攻打东吴这一战失败,导致了蜀国国力大损。因为关羽的死,作为兄弟的张飞,脾气更加暴躁,出征前被末将范疆、张达所害,还携张飞的头颅投了东吴。这让刘备征伐东吴的决心更加坚定。

81、当时,刘表因妻家所影响,对长子刘琦渐渐不悦。刘琦十分敬重诸葛亮,数次向诸葛亮请教自安之术,但诸葛亮每每推辞,刘琦便在一次饮宴时,用上屋抽梯的办法,迫使诸葛亮授以对策,诸葛亮便反问刘琦:“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

82、在别人看来,诸葛亮是自不量力,更是眼高手低。其实,诸葛亮是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厚道,从不谄媚取巧。

83、魏延的计划如果成功,将卡住曹魏中央军增援关中的道路,诸葛亮出兵半月内,西部三郡立刻相应归顺,曹魏在整个关中地区都是空虚的,没有曹真、张合的中央军增援,没人能挡住诸葛亮的主力部队。

84、在马谡的使用上,同样暴露出诸葛亮用人的问题。

85、荆州的人员配备上严重不足,这直接造成了后来关羽攻樊城时,顾前不顾后的困局,才让吕蒙趁机“白衣渡江”。不但失了荆州,而且让关羽丢了性命。

86、可以看出,诸葛亮是做事厚道的人,是懂得感恩和回报的人。

87、诸葛亮作为蜀国管理的一把手,蜀国最后的败亡,究竟和他的管理之道有没有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