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句子大全 > 正文

精选论语学而篇全文82句文案

2023-08-22 13:27:02 来源:精选论语学而篇全文82句文案 点击:59

论语学而篇全文

1、有子说:“礼的功用,以遇事做得恰当和顺为可贵。以前的圣明君主治理国家,最可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他们做事,无论事大事小,都按这个原则去做。如遇到行不通的,仍一味地追求和顺,却并不用礼法去节制它,也是行不通的。”

2、译文:有子(指有若)说:“一个人能够做到孝顺父母与尊敬兄长,却喜欢冒犯上司,那是是很少有的;不喜欢冒犯上司,却喜欢犯上作乱的,那是不曾有过的。

3、从《长安十二时辰》解读大唐风华——玉盘珍馐

4、(7)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5、(以上语音整理未必完全精准,还请各位善友指正)

6、(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7、(2)千乘之国:乘,音shèng,意为辆。这里指古代军队的基层单位。每乘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千乘之国,指拥有1000辆战车的国家,即诸侯国。春秋时代,战争频仍,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车辆的数目来计算。在孔子时代,千乘之国已经不是大国。 

8、(1)君子:这个词一直贯穿于本段始终,因此这里应当有一个断句。 

9、可见这些孔子的后辈呀,他们虽然晚来圣门学习,但是他们的求学的热忱以及他们求学方向的笃定,都给他们有一番很好的气象去进入孔门,成为大贤。

10、《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最重要的一部经典著作。其编纂者,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记录的内容很广,包括哲学、道德、政治、教育、时事、生活等方面,是研究孔子生平和思想的主要依据。

11、微子第十八(主要记录古代圣贤事迹、孔子众人周游列国中的言行及周游途中世人对于乱世的看法)

12、尧曰第二十(主要记录古代圣贤的言论和孔子对于为政的论述)

13、此外,在对“人不知,而不愠”一句的解释中,也有人认为,“人不知”的后面没有宾语,人家不知道什么呢?当时因为孔子有说话的特定环境,他不需要说出知道什么,别人就可以理解了,却给后人留下一个谜。

14、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5、(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同走路,必定有我能取法的人在里面;我选取他们的优点来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16、(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17、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8、孔子一生重在教,孔子之教重在学。孔子之教人以学,重在学为人之道。本篇各章,多务本之义,乃学者之先务,故《论语》编者列之全书之首。又以本章列本篇之首,实有深义。学者循此为学,时时反验之于己心,可以自考其学之虚实浅深,而其进不能自已矣。

19、(4)爱人:古代“人”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广义的“人”,指一切人群;狭义的“人”,仅指士大夫以上各个阶层的人。此处的“人”与“民”相对而言,可见其用法为狭义。 

20、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2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22、玉杂|小棍棍的数学大智慧“问君能有几多筹”

23、 不 bù  好hào 犯fàn 上shàng ,而ér 好hào 作zuò 乱luàn 者zhě,未wèi 之zhī 有yǒu 也yě 。

24、(译文)孔子说:学习知识就像追赶不上那样,又会担心丢掉什么。

25、(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26、子zǐ 曰yuē :道dǎo 千qiān 乘shèng 之zhī 国guó ,敬jìng 事shì 而ér 信xìn,节jié 用yòng 而ér 爱ài 人rén ,使shǐ 民mín 以yǐ 时shí 。

27、(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28、(1)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后一说较为可信。在《论语》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因此,许多人认为《论语》即由曾参和有若所著述。 

29、子zǐ 曰yuē :君jūn 子zǐ 食shí 无wú 求qiú 饱bǎo ,居jū 无wú 求qiú安ān ,敏mǐn 于yú 事shì 而ér 慎shèn 于yú 言yán ,就jiù 有yǒu 道dào而ér 正zhèng 焉yān ,可kě 谓wèi 好hào 学xué 也yě 已yǐ 。

30、(9)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31、与 yǔ  朋péng 友yǒu 交jiāo ,言yán 而ér 有yǒu 信xìn 。 

32、(3)学则不固:有两种解释:一是作坚固解,与上句相连,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所学也不坚固;二是作固陋解,喻人见闻少,学了就可以不固陋。 

33、总之,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书中多处可见,有助于对第一章内容的深入了解。

34、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35、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36、其中有字句完全相同的,如“巧言令色鲜矣仁”一章,先见于《学而篇第一》,又重出于《阳货篇第十七》;“博学于文”一章,先见于《雍也篇第六》,又重出于《颜渊篇第十二》。又有基本上是重复只是详略不同的,如“君子不重”章,《学而篇第一》多出十一字,《子罕篇第九》只载“主忠信”以下的十四个字;“父在观其志”章,《学而篇第一》多出十字,《里仁篇第四》只载“三年”以下的十二字。还有一个意思,却有各种记载的,如《里仁篇第四》说:“不患莫己知,求可为也。”

37、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38、有子的年龄应该是小孔子33岁或43岁之间,在齐国跟鲁国的战争时候,有子是敢死队,当时有子还是一个年轻人。

39、(1)慎终:人死为终。这里指父母的去世。旧注曰:慎终者丧尽其哀。 

40、论语 卫灵公篇第十五 共四十二章x0926

41、(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3、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44、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需要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45、(译文)子禽向子贡问道:“老师到了一个诸侯国,必然会了解那国的政事,是他自己求来的呢,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是靠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逊得到的。老师获得的方法和别人获得的方法不同吧!”

46、(1)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孔子的“礼”,既指“周礼”,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 

47、(9)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48、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49、(译文)孔子说:坚定信念并努力学习,誓死守卫并完善治国与为人的大道。不进入政局不稳的国家,不居住在动乱的国家。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天下无道就隐居不出。国家有道而自己贫贱,是耻辱;国家无道而自己富贵,也是耻辱。

50、1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9)乎?”

51、(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52、(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53、子zǐ 曰yuē :君jūn 子zǐ 不bú 重zhòng 则zé 不bù 威wēi ,学xué 则zé不bú 固gù ;主zhǔ 忠zhōng 信xìn ,无wú 友yǒu 不bù 如rú 己jǐ 者zhě,过guò 则zé 勿wù 惮dàn 改gǎi 。

54、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55、泰伯第八(主要记孔子和曾子的言论及其对古人的评论)

56、(2)千乘之国:乘,音shèng,意为辆。这里指古代军队的基层单位。每乘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千乘之国,指拥有1000辆战车的国家,即诸侯国。春秋时代,战争频仍,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车辆的数目来计算。在孔子时代,千乘之国已经不是大国。 

57、《论语》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是了解孔子思想最基本的一-本书,同时也是了解儒家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一-本书。

58、8子曰:“君子不重(2)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5)友不如己者(6);过(7)则勿惮(8)改。” 

59、孝 xiào  悌tì 也yě 者zhě ,其qí 为wéi 仁rén 之zhī 本běn欤yú 。

60、良好的生活教育,要从小培养;不论用餐就座或行走,都应该谦虚礼让,长幼有序,让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长辈有事呼唤人,应代为传唤,如果那个人不在,自己应该主动去询问是什么事?可以帮忙就帮忙,不能帮忙时则代为转告。(“人生以服务为目的,不以夺取为目的。”青少年守则明言:助人为快乐之本。)

61、有子,孔子弟子,名若。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弟。人身来自父母,兄弟情同手足,故须孝弟。孝经说孝甚详,简言之,普通人尽孝,其始为养父母之身,进而顺父母之心。他如求学必勤,战阵必勇,居官必廉,皆是孝子行为。孝弟之人处社会,少有好犯上者。不好犯上,则必不好作乱,社会由此安宁。

62、(1)巧言令色:朱熹注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63、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4岁,生于公元前507年。孔子死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 

64、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65、就如宰相之才,宰相不一定要专业,但是宰相是调和鼎鼐,这个调和鼎鼐。我们雪公老师说,就像什么呢?像白纸能够接受各种颜色啊,就像甘草能够让各种中药的药性来发挥。那孝悌呢就是调和的开始,就是调和能力训练的开始。果然他能够在家庭家族训练这种能力。他出外一定能够有调和的能力。尤其是能够领导人才团队创造事业的发展,乃至于创造国家精英、政治人才团队,必然使国家国运能够蒸蒸日上。

66、这一章在《论语》的学而篇排第二章是有意义的。第一章是讲人生是需要学习,人生才有出路,人生才有未来,人生才有价值,人生才有意义。

67、(译文)孔子说:尧作为一个君主,真伟大啊!真高不可攀啊!只有天最高最大,只有尧能学习天。他的恩泽真是无处不到啊,老百姓真不知道怎么称赞他才好!他的功绩实在太崇高了,他的礼仪制度也真光辉夺目!

68、(翻译)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却不能时,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举出一个方角却不能由此类推出其他三个方角,就不再教他了。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69、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70、子贡说:“贫穷却不巴结奉承,富有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样可以算不错了。只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然富裕却又好礼的人。”子贡说:“《诗经》上说,‘要像骨、角、象牙、玉石等的加工一样,先开料,再粗锉,细刻,然后磨光’,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我现在可以同你谈论《诗经》了。”

71、   zǐ yuē :“ xué ér bù sī zé wǎng , sī ér bù xué zé dài 。”——《 lún yǔ · wéi zhèng piān 》

72、(4)爱人:古代“人”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广义的“人”,指一切人群;狭义的“人”,仅指士大夫以上各个阶层的人。此处的“人”与“民”相对而言,可见其用法为狭义。 

73、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74、译文: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辆战车的诸侯国,需要谨慎行事,诚实守信,并且节约费用,爱护官吏,役使民众要在农闲时间。”

75、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76、(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白居易《寒闺怨》唐诗原文及鉴赏寒闺怨

77、虽然做学问可能一辈子都没有人了解,但是孔子说只要有学问,自然有知己。因此他接着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个人在为天下国家、千秋后代思想着眼的时候,正是他寂寞凄凉的时候,有一个知己来了,那是非常高兴的事情。而这个“有朋自远方来”的“远”字,不一定是远方外国来的,说外国来几个人学中国文化,我们就乐了吗?那是为了外汇,多赚几个钱罢了。《论语》不是这个意思,他这个“远”字是形容知己之难得。我们有句老话:“人生得一知己,死而无憾。”任何一个人作了一辈子人,包括你的太太、儿女、父母在内,可不一定是你的知己,所以人能得一知己,可以死而无憾。一个人哪怕轰轰烈烈做一辈子,不见得能得一知己,完全了解你,尤其做学问的人更是如此,所以第二句话跟着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你不要怕没有人知道,慢慢就有人知道,这人在远方,这个远不一定是空间地区的远。孔子的学问,是五百年以后,到汉武帝的时候才兴起来,才大大的抬头。董仲舒弘扬孔学,司马迁撰《史记》,非常赞扬孔子,这个时间隔得有多远!这五百年来是非常寂寞的,这样就懂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了。

78、译文: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79、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去除(包含自己的坏习惯)。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曾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使父母亲蒙受耻辱。当父母亲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是很容易的事;当父母亲不喜欢我们,或者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我们一样孝顺,而且还能够自己反省检点,体会父母的心意,努力改过并且做得更好,这种孝顺的行为最是难能可贵。父母亲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态度要诚恳,声音必须柔和,并且和颜悦色,(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如果父母不听规劝,要耐心等待,一有适当时机,例如父母情绪好转或是高兴的时候,再继续劝导;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气,此时我们虽难过得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使父母一错再错,铸成大错。

80、(译文)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就不要考虑那个职位上的事情。曾子说:君子考虑问题,从来不超出自己的职位范围。

81、(2)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