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句子大全 > 正文

精选法家思想对秦朝的影响89句文案

2023-07-24 23:04:40 来源:精选法家思想对秦朝的影响89句文案 点击:59

法家思想对秦朝的影响

1、商鞅变法时期曾提出“愚民则易治也”他们认为百姓们思想简单才利于国家发展,不得不说这一思想的确符合战国时期秦国发展的需要,但是在全国统一之后,国家将于大大扩大,针对新的时局,这种极端的措施显然是不符合时宜的。

2、秦孝公时,用商鞅变法,进行改革,秦国才慢慢走向了强大。我们来看一下他是如何变法的。

3、阴阳家的影响,使秦始皇将法家之法由常法变成了“急法”。“急法”之说,并非我们的杜撰,也出自司马迁之口。就在前引关于始皇“刚毅戾深,事皆决于法”的评语之后,司马迁接着说秦始皇“刻削毋仁恩和义,然后合五德之数。于是急法,久者不赦”。司马贞《索隐》曰:“水主阴,阴刑杀,故急法刻削,以合五德之数。”(《史记•秦始皇本纪》,第238页)可见,秦始皇用法苛刻,除了他个人的性格之外,更主要的是要合于“五德之数”,是为了符合“水德”。原来始皇之“急法”也是源于他所信奉的阴阳家的五行学说。

4、其次,秦始皇和之后的秦二世其实并没有完全掌握法家思想,法家思想在解释中央集权时讲究“法”“术”、“势”三者结合:

5、  所以,秦始皇焚书坑儒这件事,也不全是负面意义。至少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他是有其正面意义的。(法家思想对秦朝的影响)。

6、地址:广州市南沙区黄阁镇凤凰大道二号中惠璧珑湾十二栋10楼1010--1017房  

7、到了战国阶段,魏国李悝编制《法经》,实行新税法;吴起以奖惩、纪律打造起魏武卒。在这些冰冷规章制度的驱使下,魏国一度称雄战国半个世纪。

8、在景监的争取下,孝公第四次接见卫鞅。这次卫鞅以法家富国强兵之法说之,孝公闻之,唯恐不能尽之,畅谈三天三夜,大悦!

9、秦朝的基本制度是以耕战立国,力求将全国所有的资源都供给到军事上,这在六国纷争的大争之世非常有效,但却不适合于统一后的长期发展。

10、其实,秦亡于法家说实际上是对“秦亡于暴政说”的一个误解。秦亡于暴政是一个历史共识,这几乎没有论证的必要,自秦已降不曾有过争议。至于如何将“秦亡于暴政”和“秦亡于法家”划上等号,则是由于人们判断秦实行的是法家路线,缘法治国,而恰恰法家又有明确的“重刑”主张。于是,秦实行滥刑重罚的极权统治,就自然归罪于他所倚重的法家思想了。而这其中,法家的确是有些冤屈的;因为真正的法家思想是不主张暴政的,秦暴政的罪孽并不应扣在法家的头上。

11、如果以为颍川仅仅只会出谋士或者政治家,那就大错特错了,这片钟灵毓秀的水土同样养育出了伟大的艺术家。唐朝时期的“画圣”,被画工尊为祖师爷的吴道子,同样也是颍川人。他的画可谓是举世无双,在艺术领域无可比拟,苏东坡盛赞“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书至颜鲁公,画至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事毕矣。”可见其地位之超然。

12、在传说中它出现还远早于战国末年。传说中的颍川是大禹故乡,是夏王朝的国度,早在那时那时它就已经是黄河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不过关于夏朝是否存在一直都有争议,所以在确切证据出现前,这也只是传说。

13、首创了皇帝制度、以三公九卿为代表的中央官制,以及郡县制,彻底打破自西周以来的世卿世禄制度,强力维护了国家的统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奠定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基础,

14、故而,韩非子主张兼用法术,而他也常自称为“法术之士”和“智术能法之士”,在《孤愤》、《说难》诸篇中都呼吁国家重用这一类人来治国,而不是豢养儒墨、贵人、商工、剑士、说客之类的“五蠹”。作为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吸收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为秦始皇的君主专制制度提供理论基础,此外他还批判吸收了慎到的“势”,对秦国统一天下后的制度规划也提供了理论依据。

15、商鞅变法是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国家变法中比较彻底、效果比较明显的变法强国典范。在文化教育方面商鞅认为,“礼乐”、“诗书”、“仁义”、“修善”、“孝悌”等儒家思想,不仅不利于国家发展,而且还很容易禁锢思想,并成为祸国殃民的罪魁祸首。

16、地址:成都市高新区天府大道北段1700号环球中心N2栋9层911号

17、从出土文献资料看,在汉初标榜黄老“无为”政治的另一面,又体现出对秦代法制的继承。汉武帝时代儒学地位空前上升,但是法家理论依然发挥着一定的影响。汉宣帝所谓“本以霸王道杂之” ,就反映了这样的影响。

18、秦二世胡亥,更是一个昏君在他执政之后长期荒废朝政,任用赵高,最后导致了朝堂混乱,赵高趁机陷害了左丞相李斯等人,最后赵高成功担任了丞相,派人逼死了胡亥。

19、秦国选择法家思想治国,选择卫鞅变法都不是偶然的。先秦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思想领域空前繁荣,但是对于当时的秦国来说,法家思想却是唯一正确的道路。

20、到了汉武帝即位后,数十年的文景之治,让社会经济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国家及民间财富的暴增,社会关系日趋复杂;同时,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推行了涉及所有领域的改革,导致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21、首先,韩非子在著作《主道》、《解老》,中阐释了法家思想所认为的君主应该是没有过多欲望的人,法家思想认为欲望是混乱的根源。但是秦始皇在统一之后,很快就修建了阿房宫,皇陵等大型建筑,显然他并不是法家思想中所认为的圣明君主。

22、法家的法治一个最重要的实践就是秦国的商鞅变法。众所周知,秦原本是一个“僻在雍州”的经济政治文化相对落后的小国,无权参与中原各国的事务,常受中原诸侯的鄙视,直至秦孝公重用商鞅开始“弃礼任法”。

23、颍川多出人才绝不是偶然,首先在早期华夏文明依托黄河建立之时,它以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成为一方重镇。各方面发展比较先进,这样的环境最容易孕育文化。当一些人才出现,他们获得成就反哺家乡,让颍川的文化气息更为浓厚,进而培养出更多人才,由此形成家族,形成地域派系,良性循环之下,这地方自然而然就变得“俊采星驰”了。所以文化的发展需要土壤,需要源源不断努力,只有投入了才能有回报,正如颍川,在教育上投入巨大,致使全民向学,都有鸿鹄之志,何愁没有回报呢?

24、虽然依靠法家思想逐渐强国富兵,甚至统一全国,但是在文化方面相对于其他历史悠久的国家来说,还是处于落后地位的。

25、法家思想要求一切有法可依、有法可寻。后世有人评论,法家思想将秦朝这个国家了变成了集权政治,并且走上了战争机器的道路,类似二战时期的德国。

26、秦朝灭亡与当时的法律有必然关系,但并不能说明法家思想就不对,而是秦始皇本人没有即使调整法律。他可以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但没有想到法律也要改变,本质在于六国毁灭的过于迅速,个人思想转变的却没有这么快,而且缺乏一个像商君一样的经世大才才帮助其改变法律。

27、解放战争时期,共产d为什么能以人少装备差的军队迅速打败国民d的军队?主要就是有为推翻压迫剥削的旧社会,解放全中国的远大政治目标;实行一切行动听d指挥的高度中央集权;利用打土豪分田地积极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28、秦孝公在位期间重用商鞅,支持商鞅变法。秦孝公和商鞅为了让法家思想能在秦朝顺利实行,通过“徙木立信”的方式,让秦国人认可了法家治国的可信性。

29、秦朝的商业都会大多在交通便利之处,有商品集散中心的作用,而驰道和漕运将各个都会集市连接起来,形成庞大的经济整体。秦朝的手工业分官营和民营两种,其中秦朝最重要的手工业是冶铁业,在战国后期已发展到相当成熟的阶段,秦政府为此专门设立了管理铁器生产和使用的官吏,如秦简中的左采铁、右采铁等。秦曾经把一批六国的冶铁工业者迁到巴蜀、南阳等地,促进了冶铁业的发展和商品市场的活跃。

30、当人民贫弱到不能生存时,他们就不会再抑仗国家的食禄,而会起来夺食,届时任何赏罚都将失去作用,国家强盛将不复存在,正是如此导致苛法暴政,反而导致秦朝的灭亡。

31、韩非子,战国末期思想家、哲学家、散文家,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作为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他为后世留下了《孤愤》《五蠹》《内储说》《外储说》《说林》《说难》等思想著作。

32、这一系列措施使秦国迅速强大起来,并且统一了六国,但随着秦朝的发展,这一思想渐渐变得扭曲。

33、历史上颍川不是什么籍籍无名的小地方,而是大有来头。根据史料记载,颍川是在秦吞并天下过程中所设的一个郡。《史记·秦始皇本纪》:“十七年,内史腾攻韩,得韩王安,尽纳其地,以其地为郡,命曰颍川。”这已经非常早了,秦朝还没建立就有了颍川,那时它就几乎是全国最大、最富有的城市。

34、包括,我们现在世界上,强大的美国,之所以强大,重要的一点就是它键全的法制。我们国家新中国成立时间短,法制也在慢慢的逐步键全和完善。

35、现在虽然政权和社会稳定,但改革开放发展经济过程中,制度的不完善,导致腐败成风,成批成批的官员腐败被抓,严重影响百姓对政府和官员的信任,政府官员威信下降。

36、商鞅变法属于战时法制,有利于战争,不利于国家稳定。而秦国从秦孝公开始到统一六国,一直实行的是这样的法律,可天下统一之后,国家需要稳定,需要休养生息。这时商鞅变法的内容显得很严苛。而此时秦始皇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一统天下的丰功伟绩让他有点忘乎所以,开始建陵墓、修长城、俢驰道(秦朝高速公路),不可否认这对国家发展有利,但时机不对,因为这需要大量的人力,而此时刚刚人民经历战乱之苦,本身生活不堪,还要应对各种赋役。那场大雨,只是压垮了陈胜吴广们的最后一根稻草。再加上统一时间并不长,六国王室还在希望复国,起义当然是一呼百应。

37、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人民法院

38、秦始皇据此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并依此更改制度: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更名河曰德水,以为水德之始。(《史记•秦始皇本纪》,第237-238页)按照“五德终始说”,周朝是火德,代周而起的秦朝是水德。秦始皇就根据水德来更改礼仪制度,将黄河改名为德水,作为水德之始。秦始皇为了迎合“水德”的符命不遗余力,除了在数字上以“六”为基本数字之外,还将当时日常生活和政治活动中所用的服饰、旌旗、符节的色彩改为黑色,不仅如此,还“更名民曰黔首”,连百姓的称呼也是迎合流行的黑色。这一点已经得到考古上的证实,秦咸阳宫第三号建筑宫殿遗址中首次发现的秦宫殿建筑壁画中所显示的车马、人员等均以黑色为主要色调,仪仗人员的人数也多和“六”相关。(参见咸阳市文管会等:《秦都咸阳第三号宫殿建筑遗址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80年第2期)

39、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坚决主张采取“燔诗书而明法令”的手段,对支持“礼治”的人进行打击和镇压。无论秦孝公还是商鞅,其实所代表的都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而崇尚“礼治”的旧贵族,为了能够保持现状和既得利益,却在不断阻挠和破坏变法。

40、第一次卫鞅向孝公讲了以王道治天下,孝公听得来打瞌睡,并说卫鞅思想陈旧,不过是一个老夫子;第二次卫鞅向孝公讲了以仁义礼法治天下,孝公不以为然,认为卫鞅是腐儒一个;第三次讲了霸主之道,孝公对于第三次的制霸之术虽然略感兴趣,因为孝公以及他的父亲献公都希望恢复秦穆公春秋五霸的荣耀,然而孝公仍然感觉在这其中少了些什么,对卫鞅的说政只是待之以礼,并未产生太大兴趣。

41、法家,是诸子百家中对“法”最重视的学派,主张“以法治国”。韩非子所提出的“法”“术”“势”,你知道它们的核心内涵分别是什么吗?现代人该如何理解其中的观点?

42、春秋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有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韓非等人。其中,商鞅的主要历史贡献就是变法强秦,用法家思想帮助秦国奠定了一统天下的基础。

43、同样是唐朝时期的褚遂良,他除了政治家外还有书法家的身份,他的书法也是独步天下,自成一体,是“初唐四大楷书家”之一。著名的《房玄龄碑》和《雁塔圣教序》就是他的作品,至今还是每位楷书学者必写的碑帖。

44、因此,入关后的刘邦根据这一现实,发布了一条简单明了而又满足人们最大需求的命令:“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约法三章”,这也许是历史上最粗暴直接的法律条文,但却收到了奇效,饱受苛政压迫的关中百姓对刘邦感恩戴德,成了他问鼎天下的坚实后盾。

45、考古人员从出土秦俑上发现了刻有人名、编号等的信息符号,这些符号可以确保雕塑者的工作质量,如有不当就以罪论处。律法如此森严,兵马俑雕塑自然力求严谨规整,胡须、发丝甚至面部表情都十分逼真,连身上铠甲的编缀、鞋底的针眼都与真实的一样。如果不是严刑重罚,我想这样浩大且精致的工艺是很难呈现出来的,这也多少印证了韩非所言:夫严刑重罚者,民之所恶也,而国之所以治也;哀怜百姓轻刑罚者,民之所喜,而国之所以危也。圣人为法国者,必逆于世而顺于道德。

46、道家提倡的无为而治的极端境界: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也许仅存在于原始社会,但这并不是那时的人们淳朴无私,只是生产水平有限、交通能力不足造成的。

47、法家思想讲究“赏善不遗匹夫,罚过不避大臣”。主要是为了用人们“趋利避害”的本性,维持社会制度。

48、法家、儒家等思想流派,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才在“百家争鸣”的混乱局面中脱颖而出。尤其是在秦朝统治时期,“法家”思想更是被作为“统治思想”所推崇。这与法家所提倡的“以法代礼”,也就是“主张法治,反对礼治”,对于秦朝发展和强大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49、由于秦朝奉行法家的“严刑治国”思想,加上秦始皇本人的铁血手腕,秦半两得以在其他原六国区域顺利推广。

50、本文原载于《史学月刊》2013年第6期,略有改动。

51、(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深圳市儒家文化研究会会长)

52、因此,这就为所有人民和国家发展制定了一条道路,法律怎么制定,道路怎么前行。而法家制定的道路就是帮助秦国崛起,并一统六国,结果,也的确实现了。

53、在秦国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中,商鞅变法无疑是一种具有进步性的创举。秦孝公大胆任用商鞅变法,也说明作为当时的秦朝统治者,他为了能够让国家早日摆脱困境,并且有朝一日能迈入强国之列的改革决心。

54、对于李斯,他所在的时代,秦国刚刚结束割据征战,实现统一和发展是当时的时代要求。秦国经过商鞅变法等系列的改革与发展,在经济与军事上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并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李斯的法律思想对实现中国统并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郡县制和法令统一的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

55、正如宋人费衮在《梁溪漫志》中写道:“温公论魏惠王有一商鞅而不能用,是还为国害,丧地七百里,窜身大梁。余窃谓‘商鞅刻薄之术,始能帝秦,卒能亡秦,使用之于魏,其术犹是也。’”这段话准确地说明了秦成功在于充分利用了法家功利的作用,它的失败也在于没有因形势的变化而及时调整法家的治国思想,真可谓成也法家,败也法家。

56、秦朝世代位于我国西部地区,一开始此地只是为周王朝饲养战马的一个小城,经济、文化发展都十分落后。

57、当然了,这一时期的繁琐法律条文、令人闻风色变的酷吏团体,也给西汉的政治带来了不少弊病。汉宣帝在位期间,曾经设立了一个名为“廷平”的监督职位,但也只是治标而已;

58、改革开放以来中国GDP出现爆发式增长,但是工资占GDP比重连续不停22年下降,因为贫富差距导致众多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社会矛盾逐步尖锐激化。

59、地址: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衡山路7号亿兴大厦13楼1301之二

60、首先,反对守旧思想主张变革,这为商鞅变法的顺利实施和推翻周朝的统治奠定了基础。其次,重视耕战,当时的思想认为农耕和战争是富国强兵之本。然后是严刑峻法,韩非子认为赏罚分明,用严厉的刑法才能导致百姓们不敢犯法,维持社会安稳。最后主张中央集权,反对周朝时期的分封制。

61、秦人对青铜礼器的重视程度可以反映其对待周礼的态度,以及对法家求真尚质思想的推崇。甚至到了最后,当别的诸侯国把青铜礼器做得越来越精美、越来越细致的时候,秦人却把青铜器向着日用器具和战争兵器的方向转变了,这一点明显深受法家注重实效的思想的影响。

62、还有非常成功的隐蔽战线的情报工作,最明显的就是负责指挥攻打延安的胡宗南的机要秘书熊向辉就是隐藏十几年的中共地下d员,还有蒋介石的“文胆”陈布雷的女儿陈琏、国民d国防部作战厅厅长郭汝瑰等也是中共地下d员。

63、韩非子有个重要的法家理念是“不务德而务法”,那么这个理念是否顺应了当时秦王朝的发展?如果将时间轴放大来看,秦朝二世而亡,这个法治理念又是否符合历史的发展呢?

64、秦朝从商鞅变法,秦国一举成为中国战国时期超级大国后,在战国末年,李斯为千古一相。大秦帝国由此拉开序幕。法家思想促使千古第一帝国由散成聚。

65、毛泽东曾说:中国古代有作为的政治家,基本都是法家。

66、我们都知道,现在的企业,都有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有自己的企业理念,一个好的家庭,甚至一个对自己要求严格的人,其整个生活轨迹无不积极健康、努力向上的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文化规范和个人的奋斗追求。

67、其实,法家还有对统治者滥用权力的警告。例如韩非思想中有反对“仁”的倾向,但也有反对“暴”的倾向。从严格执法和健全法制角度,韩非认为:“仁者,慈惠而轻财者也;暴者,心毅而易诛……故曰:‘仁暴者,皆亡国者也。’(《韩非子·八说》,第428页)”他认为慈惠是和用法是对立的,讲仁爱慈惠,就会影响法的执行。“惠之为政,无功者受赏,则有罪者免,此法之所以败也。”(《韩非子·难三》,第374页)慈惠在在扰乱执法的同时,也使法失去效力而败亡;而同时,残暴也是同用法相违背的,因为残暴就意味着官吏滥用职权,大施淫威,胡乱杀罚,这样就会导致民众有怨念,甚至会采取反抗和背叛的行为。因此,他进一步提出“民不犯法则上亦不行刑”(《韩非子·解老》,第143页),更不能“重不辜”,“重不辜民所以起怨者也,民怨则国危”(《韩非子·难一》,第357页)。

68、经过三十多年的经济飞速发展,经济是发展了,但也带来许多问题。

69、没有传说加持,颍川也照样能够名扬天下,因为有太多的有才之士是从这个地方走出去的。随便说几个就足以让大家感受到它的厉害,而且会不由自主感叹:“原来他也是这里的人啊!”

70、 法家理论的基础,是建立在人性本恶、人性好利之上的。性恶论是由荀子提出来的,但他认为,这种恶可以通过君威、贤师、法律、礼仪加以限制。“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把性恶论作为实施“礼治”主张的理论依据。在法家看来,人的好利本性是改变不了的,也是无需改变的。

71、法家在“强国弱民”理论上,主张无限的扩大国家权力而缩小人民的利益。

72、法家思想既然影响了秦,自然也影响着秦器的艺术风格,被称为“幽灵军队”的两千多年前的秦始皇兵马俑的规模和出土数量已经足够令人惊叹,加之其整齐宏伟的队列、肃穆冷峻的神情,无不体现着帝王的威势和秦法的严谨,正如韩非认为的那样:君持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柄者,杀生之治也;势者,胜众之资也。秦兵马俑以其排山倒海之势彰显着秦始皇万乘之主、千乘之君的权威,而这“胜众之资”的背后是受到法家理论“势”的支持的。

73、而秦朝之所以二世而亡,原因并不在于法治本身。其统治者过于迷信法律的效力,甚至强化到凌驾于基本的人性之上;其个人的私欲主宰了法制,让制度变成了个人的武器,法规失去了公正性。

74、秦始皇个人的思想倾向,也并非纯正的法家思想

75、等到秦国灭亡后,汉朝继承其遗产。汉初因为国家经历多年战火,满目疮痍,汉高祖、吕后、文帝、景帝采用道家治国,减少干扰。但到了汉武帝时候,民生已经恢复,有必要加强中央统治。这时候,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说是以儒家为尊,但实际上汉武帝是儒法并举,以法家约束行为,以儒家弘扬道德。从这一刻开始,儒法其实已经合流。之后二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帝王基本都是秉持这种原则,来保证统治稳定长久。

76、在这个国家中,统治的原则是“务在弱民”。统治者要把持好权柄,用“法”来绳制万民。一方面设置严刑酷法来威慑他们,另一方面又利用官爵利禄来诱使其听令,这样便可达到“民力劳而不休,逐敌危而不却,国富而兵强”的目标。

77、一方面,那时的儒家六经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并不完全相同,充分掺杂道、法、阴阳等学派的思想;

78、一般而言,如果律法条文太过于繁杂,就会在具体律例的引用、解释阶段存在极大的操作空间。用今天的概念来说,就是自由量裁权过大,借着法律之名徇私舞弊的情况日益严重。

79、时代的车轮来到了秦朝。如何对辽阔的疆域实现直接管理,秦朝为后世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样板:变分封制为郡县制、统一文字......一系列促进大一统的举措,无疑是古代历史的跨越性变革。而保证这些制度落实的,就是被后世诟病的严刑峻法。

80、统一中国后,法家的这些问题非但没有得到纠正,反而被片面地运用到了新的统一的大帝国的各个角落里。其片面性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81、地址:广州市花都区迎宾大道东179号京仕广场A座409室

82、但是随着社会动荡的结束,法家思想对于专制集权的推崇,让统治者肆意妄为缺乏约束,严重损害了普通国民的利益,遭到全社会的疯狂反噬,强极一时的大秦帝国轰然崩塌就说明了法家思想随着全国的统一而被全民抛弃,之后的王朝,虽然专制依旧,但已然不敢如此明目张胆。

83、法家学派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从“主张法治,反对礼治”入手,强调加强封建统治者的权利,同时,提倡积极发展经济、鼓励“耕战”。这种思想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可以达到加强和巩固地主阶级专政的目的。

84、即使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也有法家思想的渗透。而秦朝作为第一个完全浸透在法家思想下的国家,其兴盛和灭亡于法家思想有着必然的关系。

85、当然,政府也对农民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政策安抚,如每个农户所获得土地数量与向国家缴纳的赋税相等;努力耕种者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徭役(劳役和兵役);向国家交纳一千石粮食,就可以得到一级爵位等等。此外,秦朝还鼓励耕牛的养殖,规定在每年十月和正月评比耕牛,对成绩优秀的农民,给予赏赐。

86、在近似于传说的三皇五帝时期,是以德治国的典范。但在实际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各部落的扩张、吞并、融合逐渐成为常态,所以才有尧舜流放共工、放逐欢、驱逐三苗、诛杀鲧等标志性事件,也就是通过暴力手段促使人们归顺于自己的麾下。

87、现在说到颍川很多人都不熟悉,仅仅是听过这个地方,具体信息一概不知。这不奇怪,因为颍川在几千年的历史中范围一直都有变化,现在被包括在了河南禹州里,颍川早已不是某个独立的地点了。

88、君主位于封建社会的权力宝塔尖上,最需要发挥的就是判断力,不能轻易让下属来代替自己进行判断。正确的做法应是把官职授予能人,然后根据成绩来判断其是否称职,而且还要握牢生杀之权,不能被权臣所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