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句子大全 > 正文

精选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78句文案

2023-08-03 12:22:37 来源:精选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78句文案 点击:59

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启示)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

3、生:“笃”字,“博学而笃志”,坚定。因为做任何事情都要坚定。

4、(9)  “逝”字的偏旁一般解读为拾阶而上,但我从这句话同样产生了联想,可以比作流水,走过的道路是不能回头的,因此我们要珍惜这随时而逝的时光。孔子的晚年也曾经感叹,说如果自己五十岁就学习《易》,则可以终身无大过了。五十岁已是“知天命”的年龄,孔子还在学习,可见他对时间的珍惜,他要抓紧一切时间去学习。“夺”字的古文写作鸟儿从手中飞走,鸟儿是有生命的,就带有冲破的意义了。换而言之,“夺”字所表现的是指用强力夺取。这种力量大到可以从千军万马中夺取统帅,但却不能改变一个人的意志。可见,孔子对自己理想的坚守与无所畏惧。

5、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6、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7、补充材料:孔子曾经在陈蔡之间被围七天,没有粮食吃,跟随的人都饿得站不起来了,但孔子却还在弹琴唱歌。面对弟子的质疑,孔子说出了一番堂堂正正的言论:“君子达(通)于道之谓达(得志),穷于道之谓穷(困顿)。

8、“文质彬彬”是现在常用的一个成语,形容一个人文静而有修养。很多人可能没有想到,这个成语也来自《论语》来自孔子的创造,而且是被孔子作为做人的一种境界提出来的。 

9、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0、生:“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中的“肱”字容易读错。肱,这里指的是胳膊。(论语十二章教学反思)。

11、知: ①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②五十而知天命(懂得,知道)

12、这个字本来指传递信件,也可以引申为重要的物品。因此,必须不能遗失,就需要人们手把手传递,少了一个人都传递不到目的地。同样,我们的学习也要按时,不能有一天懈怠。

13、第九章讲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取长补短,改正不足。

14、传不习乎(“传”,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15、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6、(2)解释句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7、人的一生不可无友,但交友不可不慎重选择。真正的朋友是在你有困难时可帮助你克服困难,在危急时会帮你渡过难关。 

18、(1)  以关键字为核心,结合字型理解含义。

19、关于交友和与人相处,孔子还有一句名言:道不同步相为谋。 

20、人格修养:永不松懈,时刻反省自己的言行,时刻关注身边的人与事,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2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2) 》

23、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坦荡荡”孔子给出的答案是“不忧不惧”、内省不疚”。相反,“常戚戚”的小人则不得不为自己的所做所为担惊受怕,忧虑不已。

24、师:同学们,今天你读了这十二章,会把哪一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这次要求你背出这句话。

25、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就要思考,思考的过程也是在学,所以我在做作业和学习的时候,要善于思考,善于发现。

26、拓展《论语》中关于学习和个人修养的句子,激发阅读。

27、   [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8、生:我觉得“思而不学则殆”中的“殆”字容易解释错误。

29、师:“乐”字太重要了,这个字在文中出现过几次?把有“乐”字的句子都找出来,一起来读。(生齐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回也不改其乐”“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0、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31、子曰:“朝闻道,夕死可以”,“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这是一种多么难得的对学生和真理孜孜不倦追求的品格!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今天这个浮躁而喧嚣,熙熙攘攘皆为利往的社会里,这种精神又是多么的难得!

32、生:“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乐”容易读成“音乐”的“乐”。因为这句话是说,有朋自远方来不应该高兴吗?

33、“善”的篆文由“羊”与“言”组成,原意是指吉祥,这里就是指人的优点好处。子夏的话与上文有什么联系?(补充说明了学习的内容应广博,学习的态度应诚实,还要多提问,多思考,是学习的基础)(学生活动:根据自身经历,说小故事解读这些内容)

34、生:“忠”字,“为人谋而不忠乎”,教我竭尽心力去做任何事情。

35、孔子是个大学问家,用学富五车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否则,怎么会有所谓七十二贤徒从学与他呢?尤其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常处于动荡之中,孔子出生低微,求学的路并不宽广,但他靠着坚持不懈的努力走出一条学问之路,实在难能可贵。

36、点拨划分节奏的方法:①根据句子成分断句②借助文言虚词,句首发语词: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句尾词:也、矣、焉、耳借助语法结构断句。③文言语法固定结构,如:“……者,……也”、“不亦……乎”、“何……之有”,“孰与……乎”

37、生:“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8、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感受孔子的精神力量,激发热爱经典文化的热情。

39、以此为纲,不仅可以把这十二章联系为一个整体,也可以与前面几篇课文相呼应——如果说前面几篇文章表现了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认识到了不同一般的学习收获,那么这一篇则表现了生活中最高尚的追求,是学习的最高目标。

40、师:你看,我们从《论语》中学到了这么多学习和做人的道理。孔子是一位怎样的人?《论语》又是一本怎样的著作?(PPT:孔子和《论语》,齐读,结束课堂)

41、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42、孔子的声名不仅令他的学生们钦佩,直到今天依然在影响着世界。西方曾经评选过世界十大哲学家,孔子名列榜首。曾有西方哲学家说过21世纪是儒家文明的世纪。

43、(2)  你认为孔子身上最打动你的是什么?为什么?(可结合具体的故事来说)

44、生:“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告诉我复习学过的知识还会有进一步的体会。

45、生:“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个“说”不能读成“说话”的“说”,要读成“愉悦”的“悦”,是通假字,愉快的意思。

46、学以致用,积累运用。在教学设计中,学习完《论语》十二章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后,我做了两手准备:一是,学生自主谈体会;二是,创设情景,让学生学以致用。因为时间关系,我选用了情景方式带领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并且结束后,也进行了拓展《论语》其他几章,激发学生阅读《论语》。

47、学习本文,应遵循化难为易,由浅入深的原则,在起始阶段无需将“而”“之”“于”“其”等文言虚词的含义讲得抽象而难懂,学生可以翻译,了解区别就可以了。

48、第三个层次也就是孔子所说的“不耻下问”这是一种宁要学问不要面子的学习态度。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个“问”字,它表明你是在一种仰视的心态看待学问,看待你所要学的知识,它需要你越过世俗的眼光,以渴望之心求索学问。

49、读好书,交好友,定好位,我觉得也可以这样去理解这三句话。

50、这一则对我影响颇深,使我发现了我的两个缺点。我会竭力改正的。论语十二章的心得范文篇三我和父亲一起读了于丹的《论语心得》,通过我自己的理解与父亲的解释,我了解到了《论语心得》的内容以及《论语》的道理。

5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52、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因为热爱教育,所以用心、同智。愿孩子生命得以绽放。

53、例:贤哉,回也(“也”表判断语气。句意:颜回品德好啊!)

54、长久以来,人们提起诸葛亮,往往都把他看成“神人”。诸葛亮何以如此多才多能?在《诫子书》里他写道:“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可见这是他长期专心致志、刻苦读书并多方面学习的结果。

55、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看见别人的优点,我们主动去学习,看到别人又不好的地方,我们就去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如果有我们就去改掉。这才是正确的、利人利己的做法。 

56、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5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58、“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则是以颜回为榜样来说明学习态度。

59、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而,语义很虚的转折,可不译。

60、(1)学生自己结合课下注释翻译全文,并记录疑难。

61、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在《〈论语〉十二章》,找出你最喜欢的章节,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62、(启示)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

6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说:朴实胜于文采,就未免粗野;文采多于朴实,又未免虚浮。文采和朴实,配合适当,这才是个君子。”

64、重视学习是一件好事,但我们现在谈到学习,人们往往狭隘地理解为学习书本上的知识,甚至就是为了考试出成绩。读了《论语》让我们更一步了解到孔子的学习范围很广,更敬佩他的才华,孔子本人就精通“六艺”,即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驭马车)、书(文学)、数(算法)你看,孔子绝对算得上一个多面手,可谓入可文、出可武。这种学习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65、(3)  “人不知而不愠”。这里的“而”需要翻译为“却”,语义发生了转折。他为什么不生气呢?因为他的追求与普通人不同,他追求的是什么?(最高的道德)只要他不丧失这一道德,他就不会生气,也唯有具备高级道德修养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

6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表转折,“却”。

6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一次的公开课,让我受益匪浅、乐享其中。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继续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寻找自己的落脚点,扎实走好每一步。

68、子曰:“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水也。”以此教育君王要施行仁政,得道才能多助,要懂得民心所向。对于政治来讲,要想成功的治理国家需要什么?答案是得民心,若想得民心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只有仁。这一点儒家的选择是很正确的。

69、http://www.xiyuwen.com/Article/6466(建议复制到电脑端访问)

70、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7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72、认知目标:进一步熟悉文言文,掌握一些重点词语          

73、建造房屋除了要模仿别人的行为,还需要什么?(思考房屋的结构,地基等等内容)也就是说,学习需要领悟其中的精神。房屋是大家的栖身之所,因此古人如此造字,表现了“学”的重要性。领悟了新的精神就够了吗?在甲骨文中“习”写成在太阳之上鸟飞翔的样子。

74、而对于文意的理解,可以通过老师穿插故事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同样也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经验讲相关的故事,让他们在具体的内容中了解文章的内容。至于文中所包含的深刻哲理,无需讲得过深,从字型出发,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能够释读全文就可以了。

75、②根据各章蕴含的道理,感受孔子的精神力量。

76、②人不知而不愠(连词,表示转折,译为“却”)

77、(4)  这一章分成三段话,表面上看讲了学习方法,交友原则和个人修养,但核心却只有一个,是什么?(表达对道德的追求)这是修养人格的最重要内容,这一修养使孔子的人格完善,并且能够影响远人。孔子如何修养自己的人格?(永不松懈)这是人格修养的基础,那么,孔子及他的学生们又围绕这一点补充了哪些原则呢?(学生列举相关语句,老师指出其中的关键字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