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句子大全 > 正文

精选老子名言解释70句文案

2023-07-28 09:19:13 来源:精选老子名言解释70句文案 点击:59

老子名言解释

1、                          ——老子

2、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国小人希,即使有各种器具,也不使用;使人民不轻易冒险,不向远方迁移)

3、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做天下的难事,一定要从做易事开始;做天下的大事,一定要从做小事开始)

4、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5、善人说:怒恨怨恼烦,人生五毒丸,吃半丸就生病,吃一丸就要命。

6、解释: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老子名言解释)。

7、(翻译讲解):对待即将结束时的工作,还像开始时一样认真,则做任何事都没有不成功的。

8、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老子《道德经》第十三章

9、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国小人希,即使有各种器具,也不使用;使人民不轻易冒险,不向远方迁移)

10、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1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算美,这是坏事;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为善,这是恶事)——老子憧憬的是人们不辩美丑、善恶的浑沌之世,这是倒退的思想。

1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第七十四章)

13、尹喜说:“即使我们知道战争的危害,但有敌人来犯城关时,不知先生有何赐教?”

14、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贵重的器物,总是最后制成;最大的声音,恰恰是没有什么声音;最大的形象,看来反而无形)

15、老子在哲学上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道的理论,在政治主张无为而治,而在人生观上表现出一定的消极态度,使他对外界物质生活的接触持否定态度。他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这就是说过多地追求物质生活,享受各种颜色、声音等,会使人眼瞎耳聋,口味败坏。这种情况反映在老子的认识论思想上就是排斥感性认识。老子认为对事物的认识不应到客观世界中求去,认识不是从实践中来的。他说“不出户知天下。”这是属于闭目塞听的神秘主义的认识论。老子把这种神秘主义的内心直观比喻一面最深的镜子,他称之为“玄览”。通过“致虚”、“守静”人们达到与万物同体融合,平等观照的大智慧,即与“道”合一的境界。故,致虚,守静,观复等,是修养功夫,亦是人生境界。

16、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17、这天,老子来到尹喜镇守的关口。“先生是为躲避战祸而来,又为躲避战祸而去。不知可有赐教?”尹喜问。

18、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19、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20、大致意思:鲜古文为“小鱼"之意。整句的意思是治理大国应该象烹小鱼一样小心、动作轻,烹小鱼一不小心,动作一大就会把鱼翻碎烂,治理大国的执政者不能三天两头搞大运动,劳师动众折腾老百姓,不要轻易打扰甚至干涉百姓生活秩序,这样国家才能治理好。

21、老子的这句话意思是有时候能够委曲求全反而能够保全自己,能够懂得退让和变通,反而能比较顺利的到达目的地。

22、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23、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24、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表现出单纯,执着于朴素,减少私心,去除欲望)

25、解释:遍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弱胜过强,柔胜过刚,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

2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员工基本素养的提升(政法大学教授郭继承)

27、“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此话意即:知道雄大的一面,但自己谨守雌弱的一面;知道光彩的一面,但自己安于暗昧的一面;知道荣耀的一面,但自己宁守卑辱的一面。中国人以柔克刚,太富有计谋了。

28、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29、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老子名言精选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30、“走出户外愈远,领悟道理愈少。”(傅佩荣)这种解释似乎有点违反我们的常识,但若不拘泥于习惯的话,我们似乎感到其中也透着鲜活的气息。一个人不断地去追寻某个东西,越走越远,越走越深入,越来越专业,但他的兴趣和知识也就越来越集中,那么他所关注的范围相对来说就比较狭窄了。若我们承认知识是无限的,那么那有限的精力该如何分配?或者问一声,我们当前追求什么最合适?专业就是最好吗?专业就能代表我们前进的方向吗?

31、其实这话正是道家倡导的“无为两治”的生动喻语。而无为强调的就是行事应顺从天地自然之道,尊重历史规律,不妄为,不恣意行事,不用过多的法令法条强制约束,否则会适得其反。

32、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33、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我不愿采取攻势而情愿采取守势,我不愿前进一寸而情愿后退一尺)

34、这句话的意思是,“„致虚‟和„守静‟的工夫,做到极笃的境地。万物蓬勃生长,我看出往复循环的道理。”(陈鼓应)不管我们怎么提倡超越,回到实际问题的时候,我们总需要比较实际的措施。„致虚‟和„守静‟是比较实际的建议,能做得来,但不是做做样子就好的,只有你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别人才能看得到你有超然的境界。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35、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36、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37、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38、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于走路,不留痕迹;善于言谈,无可指谪)

39、有力和无力很容易就能看出来,而强是一种品质,是更深层的东西,它的关键在于承受,在于耐力和定力,在于能够克服自己的贪念和自大,虽然有实力但不能盛气凌人,以强者自居。

40、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不只是用自己的眼睛看,所以明察秋毫;不自以为是,所以是非昭彰;不自我夸耀,所以功勋不没;不自高自大,所以成为民众之长)

41、道具有形而上的品格,道是宇宙的本源《老子》中的“道”是真实存在的浑然休的东西,没有具体形象,也没有名字: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确,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日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日逝,逝日远,远日返。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共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42、人生绝不会一帆风顺,有顺境,必然更有逆境,有时又如过山车,有时繁花似锦,有时雨打风吹,有时万丈高楼平地起,有时呼啦啦大厦霎时倾。所有成就功业之人,必然是饱经风霜雪雨之人,必然是能够承受常人难以忍受之苦难重压之人。事业一帆风顺之时,自当“得其时则驾”,扬鞭纵马,快意人生;事业相如低谷之时,理应“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含藏内敛,韬光养晦。这种含蓄内敛,韬光养晦,固本培元,苦练内功,这便是所谓的“曲全”,绝非丧失原则和底线,缴枪投降了,而是静待时机,相时而动。

43、解释: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44、“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在人治社会,人权、个人财产权皆不受保护,灾祸不期而至,所以,智者劝戒世人韬光养晦,功成身退。

45、老子哲学体系道德核心是“道”。老子的贡献在于把“道”抽象出来使之成为一一个独立的哲学形而上学的范畴。《老子》中的“道”是一个终极实在的概念,它既是形上本体,又是人生的法则。它是整体性的,在本质上既不可界定也不可言说,不能以任何对象来限定,也不能将其特性有限的表达出来。老子之“道”又是有与无、神虚与形实的整合。“道”还具有内在的否定性和潜在性。“道”是阴阳、刚柔等两相对待的精神与物质的威粒、能量、动势、事物、原理的相对相关、动态综合。

46、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这在古代是十分可贵的,对于推动人类认识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但是他的辩证法思想还是有很多错误的地方。老子所讲的对立面的变动,也都只是指一些具体事物的暂时现象。老子提出了居弱守雌的方法,从而使自身在万物轮转之必然中立于不败不衰之地。老子主张不能忽视细节、小事,“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47、“宠”来了,就很高兴;“宠”走了,就很失落;“辱”来了,就很伤心;“辱”走了,就如释重负。一颗心随着外界的毁誉飘来荡去,再不能有片刻的安宁清净。喜怒无常,悲欢不定,就象生了大病一样。

48、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49、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50、(译文)这句有两个关键词“不仁”与“刍狗”,“不仁”不能理解成“不仁慈”,这里的“不仁”指的是无所偏爱;“刍狗”是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祭祀完就会扔掉,没人拿它当宝贝,所以天地、圣人对万事万物都一样看待,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51、启示:古往今来,能够在事业上取得成就的人是很多的.他们的成就和荣誉,往往令人敬佩、羡慕,人们也常渴望着能取得他们那样的成就.然而,怎样才能达到预想的目标呢?这个问题就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正确回答的了.每个人的理想有所不同,有的远大,有的现实,但无论哪个有志者,都应该牢记住这句名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2、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所以说,圣贤高人处事应当以无为为要领,教化人民应当以不言为准则)

53、“踮起脚跟,无法站得久;跨步前进,无法走得远。”(傅佩荣)一个人的才华展示就像用脚尖跳舞一样。用这种方式固然可以创造出美丽的芭蕾舞来,可是也只是在跳舞的时候才用脚尖,日常行走还是要遵循自然。“企者不立”,意味着我们必须有坚实的基础,哪怕是才华横溢,也要修炼基本功,使它自然充实,从而做到“企者不立”而时常可以立,关键的时候可以立。

54、得与亡孰病?就是指那些不明白名利和身体哪个更要的人,他们终其一生都在追名逐利,却忘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直到躺在病床上才知道生命的可贵。

55、古时候,祭祀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上到皇帝,下到百姓,都非常重视祭祀。祭祀是有具体的仪式的,而且不能忽视,要有特定的祭祀物品,要沐浴更衣,还要选择特定的日期,这些一样都不能少,可以见得当时人们对祭祀该有多么重视。

56、释义:与文化学问断绝,才能免于忧患。应诺与斥阿,都是一种声音,起初只有恭慢之分,能有多少差别?

57、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58、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59、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算美,这是坏事;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为善,这是恶事)

60、他说“无为”是天道道体的境界。“无不为”是道体,虽然“无为”,但即具有生生不已的功能和作用。所以便有“有无相生”、“动则愈出”等对于道体功用的说法了。他提出天道的“无为”而“无不为”,也是说明人应效法天地,行其所当行,止其所当止,做到真能无私而大公的标准,才是天理的固然。

61、这句话大家可以用来论说学习、成长贵在积累、坚持。

62、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63、自见,自我表现。自是,自以为是。彰,明。喜欢自我表现的人反而不会引人注目,喜欢自以为是的人不会使自己的功业得以显明。

6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65、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66、  (翻译讲解):诚实的语言不华美,华美的语言不诚实,善良的人不会花言巧语,花言巧语的人不善良;大智的人不杂博,杂博的人不智慧。

67、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68、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69、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缤纷的彩色,使人眼花缭乱;动听的音乐,使人沉溺迷惑;丰美的食物,使人口伤厌食;驰骋打猎,使人心发狂;稀缺的财货,使人行为不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