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句子大全 > 正文

精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43句文案

2023-10-18 11:37:10 来源:精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43句文案 点击:59

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1、然而事情的发展却是云诡波谲,向极为蹊跷的方向发展,这场由一个“书生”,点火发动起来的暴力运动表面看是失败,事实是如同引爆一颗巨型毒气炸弹,所产生的神经毒害不可估量。北一辉死了,但他的“革命”精神最终完成对日本人的全体“洗脑”,以此为发端,一个北一辉预设的极权政府走上前台。

2、雪莱(济慈死,我心死,有事请烧纸):赞,我也要写,我也要。

3、这样我们一下子就明白了,为何革命者利用伏尔泰的方式既带有象征色彩但又漫不经心:伏尔泰的人性不变论对革命者的抱负是一种深层的抗拒,因为,正如路易·勃朗敏锐地指出的,更新这个世界在伏尔泰看来是“道学家的狂想”。

4、法国皇帝路易十六在大革命时期曾被囚于宫中,一日,他读到伏尔泰和卢梭的著作,竟然掩面长叹:是这两个人摧毁了法国!

5、6伏尔泰与卢梭,“成熟”与“未成熟”的市民

6、第一卷:忏悔录(上)第二卷:忏悔录(下)第三卷:

7、伏尔泰热爱中华文明,他在《风俗论》《路易十四时代》《历史哲学》等著作中高度赞美了中国及中华文明。在他眼里,中国人民聪明勤劳,中国历史有价值且可信度高,而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规劝人们行善。孔子以及儒家注重伦理道德和教育,这与讲灵魂不死的基督教文化截然不同,儒家文化里没有迷信和传说。伏尔泰高度赞美并极为推崇孔子,说他不媚帝王,不好权色,为人师表,是一个真正的圣人,伏尔泰还将孔子的画像挂在自家墙上。

8、那些把“伏尔泰和卢梭”请入先贤祠——大革命期间还没有任何其他文人跨入先贤祠的大门——的人,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些划分?是否有过此类分期?

9、所有崇拜伏尔泰的行动主义的小册子都在不懈地宣扬、招募、战斗,而且它们都崇拜伏尔泰的超级洒脱,这个人曾写下这样的文字:“时光绝不会像从未发生那样流逝”,应该“不论在哪里,永远从此刻出发”,他们甚至更为自觉地引述那位行事迅速的亚历山大了:“胜利的英雄不需要祖先。”当第一份向伏尔泰致敬的法令颁布时,一位议员提议将伏尔泰称作“思想的解放者”。正因为如此,拉马丁把这个神一样的人物的棺椁进入巴黎,看作“自由接管了这座城市和圣热纳维耶芙的神殿”,由此证明大革命对自己有十分恰切的理解。

10、比方说,法律就是公意的产物,法律代表着社会全体的公意,服从法律就是服从自己。当然,如果你没事干想挑战一下法律,那么你立刻会体验到什么是强制和暴力。社会契约在卢梭那里和在霍布斯那里有着很大的区别,虽说二者都赞同人们让渡出自然权力,但是霍布斯认为人们应该把让渡出来的权力交给君主,而卢梭则认为应该交给由每个人组成的社会共同体。

11、在北非与中东,只要是落后社会,一般都包含两个政治势力,世俗势力与宗教势力。一旦民粹得势,“选举”出来的领导人物,必是民粹力量的旗手,也必是宗教的代表。而其执政以后一定不会走西方式民主道路,也不是西方型自由派人士,而通常是复制被废黜前任的模式,在集权专制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他们推进原教旨主义与支援伊斯兰激进运动,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化国家。他们反对自由经济,脱离世界市场,将本国再次推入贫困混乱的沼泽,其结果引发新一轮“革命”,由此国家进入灾难性怪圈。

12、卢梭认为,艺术与科学根本不能敦风化俗,相反,正是科学和艺术的出现,人类的自由遭到了扼杀。卢梭的反其道而行之,果然吸引众多眼球,他的论文立刻拔得头筹,一夜之间,卢梭声名大噪。

13、卢捘逝世之后依然不得安宁。有人说他倡导自由,有人说他崇拜暴力;有人說他鼓吹平等,有人说他支持暴政与极权,悲乎卢梭!人们创造了一个概念:“多数人的暴政”,并将此“暴政”与卢梭联系起来。

14、Geoffrin夫人的沙龙读伏尔泰《中国孤儿》,孟德斯鸠、卢梭等均在图中。

15、人类发展经过若干阶段,最初阶段是原始社会,靠自然采集与渔猎为生,以部落族群的方式生活,服从族长。族长如猿群中的大王,是血肉角逐中产生的強者。强者的权力是“族权”。此后人类走到中世纪,在古代专制国家中生活,这时的最高权力是“王权”。与产生族长的方式一样,最具实力实权的国王在残酷的宫闱斗争与战场杀伐中诞生。人类进入现代,生活在民主自由的国家,摒弃暴力,通过和平公正的选举方法,产生出前所未有的新权力,它的名字听“民权”。

16、伏尔泰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他曾两次被请进法国历史悠久闻名世界的著名监狱——巴士底狱;他还被驱逐出境,流亡英国几十年。

17、更有意思的是政治上的划分。在路易·勃朗、比谢和奥古斯特·孔德眼里,伏尔泰的追随者属于“资产阶级”,是吉伦特派,有时候还加上埃贝尔派:这是消极的哲学派别,他们对罗伯斯庇尔的敌视本质而言是对卢梭的敌视。反过来,山岳派——但奥古斯特·孔德把丹东派排除在外,认为他们信奉的是狄德罗——则是始终不渝的卢梭的信徒。

18、一位到丹麦作私人教师的年轻新教徒安吉维埃尔·德·拉博梅尔,创办了一家期刊,名为《丹麦女观众》。这份刊物自1749年3月发刊起只发行了一年,但在这一年当中刊登了5封《关于(论法的精神》的来信》,对这部著作赞不绝口,难怪当他返回巴黎,经常光顾普罗柯普咖啡馆时,引起了孟德斯鸠的注意。孟德斯鸠对他不只是以礼相待,邀他共进晚餐,而且把他引见给各位朋友,特别是拉孔达明,还和他一直保持着友善的联系。拉博梅尔后来报答了孟德斯鸠对他的殊遇:《论法的精神》受到攻击,使他感到震惊和不安,他撰写并发表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写在为〈论法的精神)辩护之后》。他和伏尔泰发生了一场激烈的笔争之后,于1753年4月24日被投入巴士底狱,监禁了几乎半年,主要是由于孟德斯鸠的干预,他才获释出狱。此后,孟德斯鸠还在他拮据的时候,解囊相助。

19、一个女人影响了她,她是爱娃·布劳恩,1945年4月和她举行婚礼,随后一同自杀于地窟。是瓦格纳的音乐影响了他,他的许多罪恶的命令让千万条活脱脱的生命瞬息为鬼,而这些命令构思与下达之际,瓦格纳铿锵的旋律正余音绕梁。

20、卢梭倡导复古风,一辈子哼着《想回到过去》,内心充满着对田园生活的无限遐想,他眼中完美的社会应该落英缤纷,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活脱脱一个西方的“世外桃源”。

21、他们认为农民和城市贫民因为没有上升到“市民”的阶层高度,是“被剥夺了智慧和理智的”(霍尔巴赫的话)一群。他们不懂得社会进步的道理,甚至主张退回到野蛮的原始社会中去(卢梭有此主张)。他们不知道人的基本权利即健康权与幸福权是建立在个人的财产权之上,他们从落后的平均主义出发反对私有制与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希望建立虚妄的“道德王国”(卢梭也有此说)。

22、骆新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3、学士院之外,爱尔维修是他那个时代最开诚布公、无畏的启蒙思想家,他是孟德斯鸠的密友和创作活动中的知己。雷纳尔与孟德斯鸠也并非素昧平生:除了其他场合之外,他们至少在年迈、仁慈的诗人蒂东·迪蒂耶请客共进不甚丰富的晚餐时,曾经幸会于这位诗人的圣安托万郊区的那幢狭小的房舍里。数年以后,雷纳尔在给一位名声显赫的苏格兰朋友的信中写道:

24、不过,尽管属于非主流派,卢梭对世界思想史和政治史的影响却非同小可,首先它对法国大革命进程的影响就极为突出。命运最会捉弄人:这位日内瓦钟表匠的儿子孤独凄惶了一生,到处受排挤、受迫害,然而一旦去世(他和伏尔泰都卒于1778年),他在法国思想界的地位却直线飙升。在大革命发生之前的10年里,读卢梭、谈卢梭的人迅速增多,很快超过了伏尔泰等主流派。到大革命爆发,卢梭更是被激进派奉为祖师,罗伯斯庇尔把他的《社会契约论》当做圣经天天诵读。而伏尔泰、狄德罗等主流派不是被冷落,就是受抨击。何故?

25、伏尔泰被投入巴士底狱近一年,因为他在1717年,书写讽刺诗,影射加直击,不遗其力地将宫廷淫乱揭示于世。在狱中,他创作悲剧《俄狄浦斯王》继续他的反封建宣传,首次使用“伏尔泰”这个笔名。1726年,因攻击朝政,再次锒铛入狱,获释后被逐出法国,流离失所。他前往英国,特地去实地考察洛克著名的“市民政府”理论,形成适合法国社会实际的三权分立的政治思想。?

26、这个傍晚我没有随大家回城,趁天色未晚,徜徉在林间小道。前面有一座农家小舍,木栏围着小屋,像极了《忏悔录》里描写的那座“归隐庐”。恍惚间门里走出一位老人,他没有向我的方向走来,牵着一条黄狗,沿着木栏向着林子的深处踽踽独行,落寞孤寂。已是深秋时节,地上洒滿落叶,路旁的鸢尾花快要谢了。林子很暗,路的尽头有一丝光线。我突然觉得震愕,想走上前去问他,你是卢梭吗?

27、通过以上简要介绍,可以看出,虽然墨家观点与欧洲近代启蒙运动大师们的观点趋同,但也有着明显的区别。

28、在卢梭看来,男女之间的关系最好也要返璞归真:小男女心生欢喜,小树林里约个会,生了孩子归女人养,这样又简单又省事。卢梭这个观点倒是和咱们《诗经》里描述的情节雷同:“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林有朴樕,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29、然而给予希特勒最大影响,对其思想发生震撼的还是尼采。尼采(1844-1900年),德国现代哲学的开拓者,既有深邃如渊的思想又具艺术家的浪漫气质,常用优美动人的诗句表达自己的哲学思考,著名思想家兼诗人与散文家。

30、墨家虽然提出了诸如平等博爱的观点,但没有给出具体的实施方法,也即怎样实现这些理念,没有下文了;其可操作性较之启蒙大师们逊色不少。这一点类似孔儒和道家的“道德说”,虽千言万语,玄之又玄,却使人如坠云雾,无从实践。

31、伏尔泰自幼生活在法国专制制度的压迫之下,萌生冲决中世纪罗网的坚定意志。成年之后,则以如椽之笔对封建制度与教会思想作无情的攻击,对王室与贵族的糜烂腐朽作深刻的揭示。

32、在启蒙时代开始深入人心的自由、平等观念,的确有其欧洲本土的历史渊源,具体说来主要源自盎格鲁-萨克逊的和法兰西的政治文化传统,其最重要的阐释者分别为洛克和卢梭。我们知道,尽管法国启蒙运动的主流派极崇拜英国,但他们的眼中也绝非只有英国。西欧二百多年来的海外探险、殖民、贸易和传教活动,在大大加强各传统区域文明之间的联系交往的同时,也极大地开阔了法国启蒙哲人的学术视野。翻开启蒙旗手伏尔泰的《风俗论》(这部巨著使他荣膺“世界文化史之父”的称号),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惊叹当时西欧人人类文明史知识的广博。当时世界各大传统区域文明——中国儒家文明、南亚印度文明、中东伊斯兰文明及欧洲基督教文明,已全在他们的视域之中。这时的西欧人对域外文明的考察了解不仅极为广泛,而且相当精细,表现出一种非同寻常的世界性文化研究兴趣。同时,他们对人类文明的探讨也不是没有重点的。他们有一个重中之重的关注中心,这就是中国的儒家文明。历史学家们甚至发现,在18世纪法国,启蒙哲人们对中国似乎比对英国更感兴趣。如法国学者维吉尔·比诺称:“当人们翻阅18世纪法国思想家、经济学家撰写的作品、游记或报刊文章时,会惊讶地发现中国的名字是如此频繁地出现,激起了那么多的赞誉之词。仅以此而论,中国似乎就比英国更受欢迎。”

33、伏尔泰的凯旋曾经确定了自由革命的基调,但是在那之后,是否清理了场地,以迎接更契合平等革命的卢梭统治时期的到来呢?

34、看完了以上,你该作何感想?其实,历史上写《忏悔录》的卢梭不是第一个,比方说,奥古斯丁也写过《忏悔录》,可人家在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上帝的毕恭毕敬,对自我行为的深刻批判。

35、 104堂跨越2000年哲学史的智慧课程  

36、差不多的生世境遇,差不多的才气逼人,也同样辗转在社会的底层,目睹社会的不平与无义,鼓吹用“革命”作社会的颠覆与人世的解救。他指出悲伤日本的美好景愿:“纯正社会主义”。他写的《日本改造法案大纲》,暴乱兵士人手一册。结果是,思想起了风暴,引发血火之灾。

37、狄德罗是《百科全书》的主编,他大量吸收和传播当时哲学家们的新思想,许多观点尖锐地抨击专制制度和教会的黑暗,宣扬理性主义、人道主义和唯物主义,是“百科全书派”至关重要的人物。

38、这就让人怀疑,大革命对伏尔泰的抵制植根于伏尔泰的人性论中。

39、在伏尔泰等人看来农民与贫民的唯一特长,只是以“革命”的名义,发动流血骚动与制造恐怖,对于他们必须时刻怀有戒心,因为最终目标不同,社会理想不同,“革命”手段不同,虽可为一时的反君主专制的目标走到一起,但也只是一时的利用,最终的分道扬镳以至于反目成仇在所难免。

40、这次庆典催生了不可胜数的演讲、题词、小册子和各种仪式活动,它们可以让人更好地理解当时人们对这个伟人的想象。在这次行动的组织者看来,伏尔泰首先是吹响革命号角的先锋。在被人笼统地鼓吹为具有预言能力的作家中间,伏尔泰尤其值得一提,他在1764年4月2日给肖夫兰(Chauvelin)的信中写道:“我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在为一场必定会到来的革命散播种子,我将很高兴能见证这场革命。”(他在津津有味地回忆被自己的“小侄子们”大加利用的“美妙吵嚷”时备感欣慰。)

41、关键点是,这些观念和方法经过运用之后,结出了丰硕的实践成果,成为人类社会解决自身顽疾,开启福祉之门的真正密码。

42、卢梭把关注投向中世纪,強大的“权力”,像高山乌云压在人们的头顶,这是恶的权力。卢梭思考,推翻这样的恶,是否时机已到。是什“理论”支撑了这个恶,当揭示一个真理,去戳破历史的谎言,宣判封建王权的非法无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