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句子大全 > 正文

精选笛安的小说怎么样85句文案

2023-10-05 12:47:13 来源:精选笛安的小说怎么样85句文案 点击:59

笛安的小说怎么样

1、笛安:我本人不追星,有时候会有观察这种现象。我一开始没有想过会那么细致地去写那个“粉叠”,但是后来在写作的过程中,我慢慢意识到这两个人之间情感的每一步转折,其实都跟“粉叠”是有关的。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粉叠”是他们俩之间情敌一样的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情敌的描写态度应该认真一点。

2、在上一代人的创作经验里,总还是有一种本能去寻找某一个时代的共性,塑造对时代有代表性的东西,探讨国家命运,以此作为衡量文学性的最高标准。

3、描写都市中的男女情感往往是一件不讨好的事情,光怪陆离的生存空间,分秒挤压着人们最后一丝天真。《景恒街》中同样包含了枝蔓丛生的物欲,过场戏似的关系,成年人间的拉扯和试探。如同金鱼与水草,在面对喜欢的人时更多的变成了金鱼,自保为主,爱人为辅。

4、笛安在扉页上写:“北京不是我的家,我只是深爱它。”

5、这个可能跟我生活里的角色的变化是有关系的。因为一个小朋友最怕的就是喜怒无常的大人,真的这个太吓人了。

6、笛安一直觉得,自家不是什么书香门第,自己就是两个“文青”的小孩。她小时候是跟外公一起生活的,外公是医生,她从小在医院的家属楼里长大,跟父母相处的时间并不多——一天里也就一两个小时。每天傍晚,父母会过来吃饭,帮她检查作业,最多陪她玩一会儿,就回家了。偶尔母亲会跟她分享自己年轻时代喜欢的书。在儿童时代,笛安只隐隐觉得父母工作和别人不一样,居然不用上班——“太不像话,太不体面了!”后来她发现作协大院里很多叔叔阿姨都不上班,这才心里平衡了一点。

7、笛安:我也是买票去的,但是当时我觉得那个地方很好,我希望小说最后可以有一个真正代表那个古老的北京的场景出现,我就决定最后小说靠近结尾的时候有一个场景是这里。

8、(笛安15年前的读者,特意从外地赶来长沙。) 

9、笛安:不知道。我心里一直有一个故事,要真的把它写完了,可能我作为一个作家的职业生涯就可以结束了。六七年前就有这个构思,但是一直没有成熟,我觉得我现在写不好。

10、读品:写完这部小说之后有没有什么“心有不甘”?

11、在笛安的一部半自传体小说中,曾经描述过幼年时代因父母的与众不同造成的独特经历。富有文艺细胞的二人在菜市场面对碧绿的青菜都能诗兴大发,操一口普通话的父亲会在早点摊边声音洪亮地说成语引人注目。笛安又是一个本能不喜欢别人关注的孩子,每当这时都会感到一种彻头彻尾的无地自容,好像父母给她丢了脸。

12、签售会持续了两个多小时,签完最后一本书,笛安老师与在场全体工作人员合影,对大家表示感谢。

13、在一个从不追星的人眼里,一堆粉丝组织起来,当偶像发新专辑的时候去打榜刷榜,是非常荒谬的。但是参与其中的个体会觉得非常有意义,承载了他们的狂热、光荣和梦想。笛安发现了这种很适合被文学化表达的对象,因为“文学最本质的东西还是要表达个体”。

14、做杂志七年的时间我学会了一些在现实生活中解决困难的办法。杂志每一期都有问题,每一期都会有困难,而且是有经常有意想不到的事情。

15、史航:提到“成功”这个话题,我认识的董婧,我老觉得她有没有资格说成功这个事情?

16、你在创作的时候,会考虑主角的代表性和隐喻吗?

17、笛安:我朋友圈有一个年轻女孩子,90后一个姑娘,当时她非常开心地把这一页拍图。你说的这一段,我希望所有老板都能让员工知道你想干什么,画了几个荧光笔记号,然后拍给我说非常喜欢这本书。我很尴尬地说谢谢。

18、同去:网上有赞扬,但也有一些读者很质疑,觉得一个80后的女作家凭什么能拿人民文学奖,对网上的这些质疑怎么看?

19、随着年龄的增长,笛安写作的进度条越拉越长。这部《景恒街》的写作前前后后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本来是想借创作这部小说休息一下的笛安调侃自己“低估了写作的难度”。

20、笛安:说这句话的是我的男主角。我自己遇到过好几个怎么办????

21、其实不完全如此。前几年,笛安担任文学杂志《文艺风赏》的主编,和编辑团队一起操作每期的选题制作。不同于写作,做编辑就是一份工作,而且是她不怎么喜欢的工作。“做杂志必须得有价值观和态度,但是小说不一样,小说不能只想着传递价值观。小说的那个世界更丰富,跟做杂志是完全不一样的回路。“有一次,笛安和几个编辑聊天,其他人说觉得做编辑会上瘾,她说她没有,然后就有一点冷场。

22、孟令欢的文章《属于都市的日常经验与情感模式——论笛安的小说创作》,回到了城市主题之上,与王都不同的是,她不认为笛安的小说是完全反都市的,她用威廉斯和西美尔等人的理论,去应证笛安笔下城市的感觉结构和日常经验。不过,她最后同样指出笛安描写城市的特点,在《景恒街》里,情感的求真意志与大都市、大资本的运行对撞,双方都不会轻而易举地成功,情感书写表现生命的本真追求,而异化的都市生存则使其化为一曲挽歌。最后刘媛的文章《文学传统、自我来路与历史意识——笛安论》引入文学史视野,比较全面、系统地梳理了笛安小说的创作环境,以及“80”后写作的断裂等问题,她特别提出笛安的写作中包含着的历史意识,即自我塑形与时代变迁的共振相生、互为因果。刘媛认为:“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就小说创作的丰富性、原创性、思想力、想象力而言,目前尚没有任何一位‘80后’作家能全面超越笛安。”我自己对这个判断也表示很大程度的认同。

23、笛安:对,其实我没有刻意地写说龙城必须是哪个城市。我觉得当代中国很多地方,尤其北方,很多中等规模城市的生活差不多,没有不可替代性。我也不是一个很有乡土情怀的人,不像很多人想的那样。

24、在问答环节结束后,笛安老师走到读者中间,与在场的所有同学拍了张大合照。

25、笛安:我承认畅销书跟学院范畴里的经典严肃文学是有区别的。但具体到一个作者,写得好才是最重要的。一直说自己是写严肃文学的人,写出来的小说没法看,这个也有点问题。严肃不严肃,是写作态度的问题。实际上顶级的畅销书和顶级的经典文学对一个作者的要求,有时候没有外人想象的区别那么大。比方说一个顶级畅销书会要求一个作者有80分,经典文学要100分,也就是20分的差距。而且我甚至都认为前边的60分是一样的。不管你想成为斯蒂芬金还是卡尔维诺,你必须做非常艰苦的训练。

26、马不停蹄的在全国宣传新书《景恒街》,一别5年再和读者见面,她的身份多了一个妈妈。她会懊恼自己一个月没有接送过女儿,也会为读者要迟到而焦虑。

27、笛安:父母我在少年时代,根本不想让我走这条路。我父母从来不认为这是个多好的工作。当时我第一篇发表的作品就是《姐姐的丛林》,但当时我没有想到,它就是我入行的开始。当时最开始写就因为自己20岁了,我想做一件特别点的事来纪念,我现在想想那个时候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

28、 木叶曾评价笛安“端的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带来了久违的好看,”(6)诚哉斯言。为了追求“好看”、讲述一个吸引人的故事,她常常不惜选择在某些同代作家看来不新鲜、不“潮”的题材,也较少在创作过程中玩弄技术,有时还会借鉴类型小说的模式(例如《芙蓉如面柳如眉》就采用了悬疑小说的形式)。她选择了一条近似大众化的写作之路,因为“我向来不信任那些一张嘴就说自己只为自己内心写作从不考虑读者的作家”。(7)虽然她也有一些颇具实验色彩的作品(例如在《洗尘》中,创造性地安排一群人死后聚到饭桌上;《宇宙》中写“我”和因为流产而并未来到世上的“哥哥”的交往与对话),但呈现给读者更多的是“龙城三部曲”式的明白晓畅、扣人心弦。当下青年写作越来越呈现多元化的特征,我们需要“80后”先锋作家,我们也需要笛安这样的“80后”传统作家。

29、笛安:一直都有焦虑。年轻的时候,我自己知道我写的是青春文学,但并没有对自己的要求变得比较低,不是这样的,我从来对我自己的作品都是用一个要求,我自己尽可能的去做能力范围内最好,所以这个过程创作这个东西本身就一直伴随着所有的焦虑。

30、笛安:妈妈身份的角色可能会有,但我肯定不会去出育儿书,因为我没有什么兴趣去去用我的工作来告诉别人,我是个妈妈。给小朋友写书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优秀的绘本作家的思维方式是很牛的,术业有专攻。

31、女主角的名字来源于北京的灵境胡同,男主角的名字则是CBD附近的一条街道。笛安最初只是觉得“灵境胡同”这个名字很美,男主角的名字为了对仗工整,也选了一个街道的名字。

32、作者: 笛安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品方: 新经典文化

33、笛安:我没有书房,特别讨厌这个存在。我写东西一般都在自己的床上。我不喜欢在书桌前面坐好那种,特别不喜欢。对我来说写小说是私生活。写完了之后怎么去宣传这本书,是工作,怎么去跟别人解释它,是工作,跟你坐在这儿聊天,是我的工作。但是我天天跟灵境和小关在一起的那一段时间,它是我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是非常私密的一部分。

34、注释(2): 笛安:《都市青春梦》,《名作欣赏》2013年第4期。

35、东霓说,如果西决出来了,没人要他,她就嫁给他。南音他爱上了陈医生的弟弟陈迦南,严重出轨,发生了关系,但是终究不能在一起。扩展资料人物简介

36、凤凰网读书:所以比起其他文体,你最喜欢写小说?我挺喜欢你的散文,像早年写的《灰姑娘的南瓜车》那些。

37、笛安:我在创造任何一个人物的时候,不会去想他代表了什么群体。有一种很陈旧的文学理论会讲典型环境里的典型人物,但是我觉得很多经典作品里的所谓典型人物也是无心插柳,未必是完全百分之百的有意为之,只不过它成功地做到了让很多人寻求到了某种共性或者最大公约数。

38、同去:会有育儿焦虑吗?像其他的一些妈妈一样。

39、笛安家里有不少藏书,不只是父母,外公也是一个非常爱买书的人。家里对于读书和受教育特别重,认为一个人必须要接受文明世界的洗礼。

40、近年来,无论是在公共媒体,还是文学批评界,围绕“80后”文学的讨论终于迎来了低潮。显然,作为文学批评话语的“80后”文学概念已在过度使用中逐渐丧失了边界和效用。随着“80后”作家们的成长,笛安、张悦然、颜歌、周嘉宁等同时代作家业已展现出彼此迥异的文学风格。曾经围绕这一群体的迷思——“‘80后’作家是不是‘只是’、‘只会’、‘只能’写物欲横流的‘巨型时代的小时代(小青春)?”(1)——也随之不攻自破。同辈青年作家之间无法通观的差异,对文学批评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被化约为“80后”的写作者们指出了新的出路:当文学评论不再以群体、代际来描述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才正式开始;当个人创作不再需要通过群体、代际来获得自我确证,作家才终于诞生。

41、厦门市图书馆集美新馆(诚毅中路380号)一楼报告厅(5号门)

42、这次采用的是男女主角的双重叙述视角,是特意这样选择吗?

43、原名李笛安,1983年8月2日出生于山西太原。著有《告别天堂》《芙蓉如面柳如眉》,“龙城三部曲”《西决》《东霓》《南音》。2014年11月,出版长篇小说《南方有令秧》,获第三届“人民文学新人奖”长篇小说奖。2018年12月,出版都市长篇小说《景恒街》,获2018年度人民文学奖长篇小说奖。

44、你觉得中产趣味在文学中的存在意味着什么呢?

45、笛安:我常常在自己有触动的时候,就开始动笔。但什么东西会触动我,这是不一定的。其实我一直都觉得《南方有令秧》在我的写作里是一个意外,剩下的作品,我认为还是有脉络的,都还是有一脉相承的一种渐变。接下来,我想出一本中短篇集。因为我已经好多年没有写中短篇了。这两个载体跟长篇真的是不太一样,所以我想试试看,既然我已经七年都没有写中短篇小说,我想写一个全新的小说集。

46、凤凰网读书:写《景恒街》的状态是怎么样的?写不出来的话怎么找灵感?

47、同去:几年没出新书,时间都去哪了,哈哈哈。

48、笛安:马尔克斯,我觉得他会很好玩。我觉得他的散文写得都好好玩,就写他自己。我看过一篇,写的是他一个好朋友过70岁生日,他说祝酒辞,被人记录下来,讲的是马尔克斯在写《百年孤独》期间,有个很闲的朋友每天跑到他家里,问他最近写什么,写到哪了,要他讲讲。马尔克斯不想给他讲《百年孤独》,但也没有办法,只好编了一个故事,骗朋友说自己在写什么什么。这个朋友到外面奔走相告,告诉一大堆人马尔克斯最近在写什么,把他听到的的给大家再讲一遍。每天如此,变成马尔克斯每天要给他编一个新的故事,回家再写真正的《百年孤独》。这件事可能多少有点夸张,但应该是发生过的。最后《百年孤独》出书了,这个朋友发现内容跟自己听到的完全不一样,觉得自己很没面子,气得一段时间不理马尔克斯。但是后来,你看,肯定很快冰释前嫌。他们在很欢乐地在庆祝他70岁的生日,把这件事当成一个笑话在讲。我觉得马尔克斯应该是一个懂得在生活里找乐趣的一个人,而不像有些作家总是苦大仇深的。我肯定想和马尔克斯这样的人做朋友。

49、凤凰网读书:那为什么还要坚持写?意义是什么?

50、从一开始创作,笛安就在写城市。“因为我没有在乡村生活过,没有乡村的经验,写城市是很自然的。”城市精神,在笛安的理解中,是个体为了自由必须付出的责任。“所谓的城市文学是被所有人观看的。不是我写的北京只有北京本地人能看。它的边界是动态的,不断扩张的。”

51、凤凰网读书:小说很多矛盾点是聚焦在男主角这边,女主角灵境的性格比较克制、平淡,跟你以前写的东霓、天扬这些很有个性的女性角色很不一样,你有意识到这种转换吗?

52、另一个地方是写小关和灵境,他们老板过生日开party的时候,就有人说,你是关景恒本人,你来唱一首歌。他是不愿意的,觉得好像瞬间就被打回原型,当然其实是他自己过度敏感,但他本来就是这么一个人,他太在意别人怎么对待他。我在写那一段的时候,觉得他那一瞬间的体验也是很真实的,一下又回到少年时代自己的身体里。最后解围的是灵境,借着一点酒劲,她那个时候想的是你们谁都不可以为难他。我觉得这两个人在那一瞬间都是很无助又很可爱的。我写这些,等于我陪着这一群人走了这一段路,就会有那种非常真实的体验。

53、三位嘉宾和我们一起分享《景恒街》,分享这本书里面的故事,也和大家一起聊一聊在当下这个又丧又难的时代里,那些不甘心的年轻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54、笛安:现实一点说,只要一个作家能够在社会里产生一种偶像一般的力量,有人愿意接受写作这件事,都是好事。本质上我没有那么的激烈。想当年菲斯杰拉德就是偶像一般的存在,卡波特从到死都是混名利场的,喝酒喝死,声色犬马,都是“纽约客”。但当一切都褪去,我们已经跟那个时代无关,你记得的是塔波特的作品,这个是最重要的。明星不明星都无所谓,你得写得好怎么都可以。

55、史航:比如《老人与海》,一开始特别傻的几个名字,什么人的尊严,还有叫全部的海,最后还好叫《老人与海》,所以我想知道你还想过什么名字?因为这意味着你对这个作品有其他的一些想象和眺望。

56、    三部曲中人物性格最惊人的突变出现在《南音》中,前两部中公认的“好人”西决因为医院放弃治疗昭昭而义愤填膺,开车撞飞并碾轧了昭昭的主治医生陈宇呈,最终被判有期徒刑20年。这一突变的合理性自然是值得商榷的,但探究作者设置这一情节的目的,大致有二:首先在于揭示出任何人性格底层都具有的善恶两面,其次是为了突出道德规范、社会秩序、家庭教育等各方面合力对人性的规训与压抑,以及被压抑的人性一旦冲破束缚后所带来的巨大破坏力。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敏锐地注意到现实生活中突发的重大事件有可能对人的性格起到激发或扭转的作用,因此将南方冻雨、汶川大地震、医患纠纷、工厂爆炸、福岛核事故等糅进小说中,在增强真实感的同时,也使人物性格的展示更为合情合理。

57、“小说里的主人公们算是北漂里过得比较好的。”笛安停了一下,“当然每个群体都有各自的艰难,但是我想写一些总体过得不错的人,其实也有‘至暗时刻’。”

58、 自“80后”作家在世纪之交横空出世之日起,他们的历史观便一直是主流文坛关注的焦点和诟病的症结所在,“没有历史的一代”“空心一代”似乎是他们身上总也揭不掉的标签。在大量的架空、玄幻、戏说面前,评论界似乎长期以来都对“80后”的历史叙事充满了忧虑,并由之生发出期待。在较早涌现的“80后”作家中,因为历史学、社会学的专业背景,笛安或许是最有可能在历史叙事方面做出成绩的一位。但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在她创作的初期,除了一篇取材于嵇康故事的短篇《广陵》之外,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历史叙事作品。她似乎是在有意回避这一题材领域。

59、 认识自己的普通人属性、涤清自身的“天才”幻想是自我确证的重要一步,由此出发才能建构起客观、正常的人生立场,这一点对于当下这个张扬“个人奋斗”的时代似乎尤为重要。但生活的复杂性还在于:一方面,我们身边的确存在着一些“天才”,例如《姐姐的丛林》中的艺术天才绢姨和学术天才江恒,他们对“天才”近乎挥霍的使用影响到自己的人生态度,甚至以伤害他人为代价,以至于母亲会用“她是艺术家,她可以离经叛道,但你不行”这样的话来开导被绢姨背叛的北琪;另一方面,当普通人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无法在正常层面同“天才”竞争,则往往会转向采用非常手段,例如谭斐式的“曲线救国”(特别是在谭斐被拒签之后,他同北琪的婚姻成为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60、当然如果你是人气小公举,也可以在完成一和二的基础上挑战留言区排行奖励哟~

61、景恒街是北京CBD附近的一条街道,也是主人公关景恒的名字。这条街见证着他爱情、命运的转折,也见证着无数在爱欲纠缠的名利场里,起起伏伏的逐梦人生。

62、    当年红极一时的“80后”作家如今都拥有了更多的身份,韩寒赛车、晒娃、拍电影;郭敬明变身文化生意人;张悦然则主导了“鲤”书系并出任大学文学讲师……而就在去年,另一位“80后”文学代表作家笛安,在5年的噤声后,推出了一部17万字的长篇小说《景恒街》,新书面市不久又斩获2018年人民文学奖长篇小说奖——“世故里含纯真,功利中有体恤,既有贴切的城市生活气息与质感,又不乏恒久的悲悯情怀”,这是“80后”作家首次问鼎该奖项。麦家、毕飞宇、刘震云……笛安的名字和这些曾出现在她中学语文课本上的前辈的名字写在一起,她将“80后”文学创作的特性与质感引入严肃文学版图,并得到了文坛的肯定与接纳。

63、笛安:它还是有成就感了,当你经过了这些痛苦,解决了一个问题的时候,你会有成就感,而且你会迷恋那种构筑一个故事的感觉。一个结构搭起来,可以顺利推进,这个过程让我觉得是快乐的。而且,虽然说写小说有时让我痛苦多于快乐,但是相对我还是擅长做这个。真的,只有在写小说的时候,我才觉得自己不是个废柴,这是我唯一会做的事。

64、一句话戳中泪点: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

65、笛安:肯定是故乡。因为太原它就是一个北方的工业城市,我的很多读者觉得对龙城的描述都会觉得亲切,因为北方的很多中等工业城市都差不多,他看到这种描述,可能会觉得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我以前所有小说的人都生活在这个地方,有的人在老城区,有的人在工厂区,但肯定跟在北京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66、《广陵》的历史叙事外衣,似乎只是笛安在形式上的有限度试验;她偶然为之,又迅速回到既有的题材轨道上去,在此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并未触碰与“历史”有关的素材。也正因为如此,当她在2013年拿出以明代万历年间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南方有令秧》时,才会取得让人惊讶甚至眼前一亮的效果。笛安的这一选择,很难说不是受了新世纪以来主流文坛“回归文学传统”、向《红楼梦》《金瓶梅》等古典小说、世情小说汲取养分之风的影响;特别是新世纪第二个十年伊始以王安忆《天香》为代表的一批带有浓郁古典叙事色彩的长篇小说集中涌现,也为正日渐深陷创作瓶颈期的“70后”“80后”作家带来了有益的启迪。

67、作为一个北漂,书里面很多的情节和话非常戳心,这一点刚刚三位或多或少提到一些,但是更多的体会和感受需要大家回去自己从书中慢慢体会和感受,希望大家能够在未来的某一时刻回想起今天活动的时候,能够在心中涌出温暖的力量。

68、曾经被认为是“青春文学”代表作家的笛安,实际上是在《收获》这一纯文学杂志上完成初次亮相的。伴随着80后、90后的成长,笛安的写作理念也在不断变化。谈及曾经认为写作是对抗生活的方式,笛安说,那时候是她太年轻了。

69、也许正是这些偶然的习得和长久的熏陶产生了质变,在写完《姐姐的丛林》之后,笛安发现自己好像有写作的才能。但母亲一直希望她能成为一名大学老师,有很安稳的环境,慢慢地逐步往上升,还能有相对自由的时间去生活。母亲认为一个女孩子的人生,最完美的就应该是这样。

70、“现在路上还没有开始堵吧?”她随意地问着,仿佛在计算回家需耗费的时间。

71、你讲完之后觉得,笛安说这些我也知道嘛,就是这样帮助到别人。其实你的书里提到有一个东西很有意思,书里说一个公司老板最好是一个有规律的老板,让大家不要总猜你的心思。后记里面说作为父母,做好情绪稳定的父母。

72、还有一个取舍自我牺牲的东西,那样的行为是自我牺牲,甚至救助你的敌人,但是敌人只有20%的概率不再攻击你并给你分数,80%可以攻击你。

73、此次“笛安评论小辑”中的四位评论文章的作者,都比较年轻,都是从笛安小说的热情读者转型为了研究者,我们能从她们的文章中看到这种“粉丝”的痕迹,当然更多的是研究者的客观评价态度。王都的文章《“更北的北方”与“更南的南方”——论笛安的龙城世系小说》,从“北方”与“南方”的区分入手,考察“龙城世系”三部曲的空间隐喻。王都注意到,三部曲里的“北方”如同一个无尽笼罩的象征物,笛安试图用异乡感来书写故乡,刻画作为城市的龙城,也就“超克”了城市现代性文学的一般模式,即城市书写的某种陈词滥调,而把人的主体化,在笛安这里是情感的主体化作为重要的表现对象。王斐然的论文《复归的旅程,抑或无乡的漂泊——重读《西决》对“家族共同体”的书写》则进一步聚焦于“龙城”系列中的《西决》这一部,关注“家族共同体”问题,指出笛安青春小说的特别之处,是把青春成长与对家族共同体的探究结合在一起,使得青春成长不是脱离历史,而是进一步地融入历史,为解读、表现父辈历史提供了更加复杂的角度。这一观察我觉得十分重要,今天的青年写作之所以会被认为主要是现实主义的,很大的原因就在于必须面对父辈历史,笛安小说较早地传达出这个信号。

74、为什么人类永远需要故事?很有意思,这是人类身上有灵的地方。我觉得故事首先本质是符号化的引喻。比如说我女儿——观察一个小朋友有时候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她那时候两岁,看到一个蜡笔画的乱七八糟的红色圆圈,她就指着说“太阳”。一个两岁的孩子,没有人特别给她科普过这是什么,但我觉得这是人类的本能。人类有一种把他见到的、体会到的现实经验去符号化的本能。人类只要拥有这种本能,他就需要故事,因为他需要那个符号化的东西去表达他在现实世界里所经历的一切,无论是投射精神需求也好,情感也好。人类对于引喻的需求其实是个挺神秘的东西,而且绝对是一个非常古老的传统。

75、很多人是通过《最小说》杂志认识笛安的。2007年至2016年十年间,这本由郭敬明策划引领的刊物凭借青春文学的话题性与傲人的销量,在出版市场上风头无两,吸引了一批青少年粉丝。这个平台曾聚集了众多人气作者:七堇年、落落、安东尼……其中也包括笛安。2008年,笛安开始在《最小说》上连载长篇小说《西决》,通过郑西决的角度讲述郑家三个堂兄妹的爱恨成长与家族纠葛。这部小说连同之后的《东霓》《南音》,被称为“龙城三部曲”,也一直是笛安最受欢迎的作品。也是在那个时期,她积累了越来越多热爱她的粉丝,有了粉丝对她的昵称:美笛。

76、很难问,我当时在脑子里构建了10个提问方式都像弹簧枪,我没有办法问出这个问题。后来我放弃了,七拐八拐找了一些书里的细节,等他自己意识到我想问这个。他说嗨,你想问这个啊。然后开始说,我会松一口气。但一直往那个问题绕的过程中,我本人如坐针毡,其实提问的压力更大。

77、凤凰网读书:你的写作场合一般在哪?书房吗?

78、小说涉及到粉丝经济与文化的命题,但笛安对此并不了解,在写作的时候也不知道专门针对粉丝追星用的产品已经问世。只是由于男主角作为短暂红过几天的选秀歌手,对这个群体更了解,具有故事中的合理性。

79、我们都觉得为了成功要付出一些代价,要买单,但有一个单可能是无限透支的,甚至被“成功”这个“犯罪集团”敲诈勒索终身都有可能,我们从这方面来谈自己的感受。

80、笛安:我一直没有刻意模仿过任何人。不过可能我少年时代阅读过的一些作家,潜移默化影响了我,不叫模仿,而是教会了我一些事。比如说张爱玲和纳博科夫。在我当时刚刚开始写作的时候,纳博科夫他教会了我很重要的东西。《洛丽塔》的技巧是完美的,把看起来其实有碍观瞻的一件事,做到了非常干净利落的表达。张爱玲她的写法写长篇是有问题的。我到很后来才意识到这是她长篇小说少的原因。她没去美国之前,写的长篇都是写着写着自己就腰斩了。为什么?我现在觉得她那个写法写长篇本身就有问题。比如说她非常擅长描绘一个特别具体的场景,和特别具体的对话。一些大的情节的波折她都在这些小的场景里面做推动、做解释,这个写中短篇没有任何问题。而且说实话,她的这一套对我还是挺重要的,包括《金锁记》《色戒》这些小说,我懵懂期间看得比较多,教会了我很多处理场景的办法。但是在需要处理长篇小说时空的时候,它是有问题的,不够简洁。说实话,为什么长篇小说迷人?处理情节架构、处理人物,还有在人物的关系里推进情节,这些只是讲好一个故事的第一层。还有另一层,是长篇小说非常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时间。你要处理时间。空间其实没有时间那么重要,现代人的观赏习惯可以接受空间的切换,但是时间是一个挺难处理的变量,这也是长篇小说迷人的地方。

81、笛安:那是他们不了解我。不知道为什么,身边有朋友说其实我把自我埋得非常深,埋在四百年前——其实令秧身上有些地方挺像我的。周围有些朋友这么说,我也觉得有点道理。我少女时代真的是非常懵懂的人,觉得呆萌是一个褒义词,就是特别傻,像令秧一样,不懂一些基本的人情世故。但是令秧她没有坏心,而且她的傻是没有受过教育的那种。我在写令秧什么事都不懂的时候,有一种很畅快的感觉,可能我小时候就那样。她确实是不懂,她就问,还不知道自己在闹笑话。比如小说里有一段,她的继子跟蕙娘聊天,继子其实比她年龄还大一点,蕙娘又是个人精,两个人在聊朝廷的事,聊东陵d、阉d这些。令秧听见了,说,这个有什么难的,让皇上杀头不就完了。她的继子就用成年人的思维跟她说,皇上哪能随随便便把满朝文武的头都杀了?不是那么简单的。她说,为什么不是?我小时候就是那样的一个人。我在写这些地方,写到不知道该怎么接话的时候,就借旁人的口说:“夫人,您就是爱说笑话。”其实她就是那么想的。

82、笛安的成名作“龙城三部曲”取材于她的家乡太原,一个工业城市。和北京这样的城市相比,故乡具有更高的生活稳定性,需要做重大决定的时候很少。留在家乡的中学同学一般都在能源行业,不管做煤矿还是贸易,安全或管理,都在这个体系里面。有的走父母的路,延续了父母的工作,过几年会到什么位置,工资能涨到什么程度,大致跳不出一个范围。笛安认识的一个做电影宣传的女孩曾经对她说过,我回老家能干什么?我们老家人会问,什么叫电影宣传?大一点的城市行业形态是更多的,人们也有更多元的生活方式。这也是笛安喜欢大城市的一个原因。

83、史航:包括你写公司,写到很多面试的情景,也不叫面试,投资人过来,天使投资。因为董婧在《奇葩说》面试过很多人,面试过众生。因为我很少有机会面试别人,什么事也轮不到我面试别人,也很少有机会被面试,人家不要我。

84、写长篇小说的过程太枯燥,笛安开始苦中作乐。《景恒街》里面有一个隐藏彩蛋,女主角灵境和同事闲聊时提起一个消失很久的女作家,说她生了个孩子。熟悉笛安的读者一眼就能看出,这个作家当然是她自己。她还写了一个情节:一位准备离职的同事找灵境要她母校老师的联系方式。那位老师正是笛安很喜欢的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这是她特意为偶像安排的出场机会。她需要时不时地逗读者开心一下,也逗自己开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