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句子大全 > 正文

精选于丹论语感悟98句文案

2023-09-23 14:09:08 来源:精选于丹论语感悟98句文案 点击:59

于丹论语感悟

1、其实这章主要讲人生多有不顺,要如何去弥补不顺,自信心,勇敢的勇气,风骨的气节。也许站在不同的角度,结果也有所不同。

2、关于学习,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于丹老师也告诉我们,真正尊崇学问的.人,学习是为了人类的心灵的建树,从书本上学,从社会上学,从小学了到老。由此我也想到了尹建莉老师教育书籍中写到的,关于学习古诗应有的态度。她说让孩子背诵古诗,不是让她在人前炫耀,而是让她能体会诗中的韵味,诗中的美好意境。这段时间,我和女儿正在一起学习背诵《小学生必背古诗八十首》,虽然我没让女儿在人前炫耀,可有时我也会看看自己背了多少首诗,我想我不该去究其量,而应该求其质。

3、   于丹说:“《论语》告诉大家的道理,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我们,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论语》的朴素和温暖,就在于里面不仅有天下大道之志,更重要的是它永远不失去脚下朴素的起点。

4、一个有风骨的骄傲,在外在一定不是张扬的,这就是所谓“泰而不骄”。——于丹老师(于丹论语感悟)。

5、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6、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7、小说分三条线来叙述,第一条,侠客朱安世;第二条,史家司马迁;第三条,朝廷的追捕者杜周。三条线交相辉映,最终汇成一线,跨度颇大,作者匠心独运,才能运用自如。侠客朱安世,原为刺杀武帝刘彻,却在盗走汗血宝马后卷入对一神秘小儿的保护中,从此天涯海角,躲避追杀;史家司马迁,发现古本《论语》竟然从皇家图书馆失踪,并发现背后有惊天阴谋,引祸上身,却因史学家的良知而不能自拔,深陷其中;杜周,追踪朱安世盗走的汗血宝马,却也卷入此番争斗。三条线,步步惊险,却能收放自如,引人入胜,不忍掩卷。而书中所写的三位女性,都堪称是智慧与美丽的化身。司马迁夫人柳氏,朱安世的夫人郦袖,侠女韩嬉,个个情深义重,聪慧过人。论语的读后感2孔子一次次的对我们谈“仁”,而每一次的角度都不同(也许是因材施教的缘故),在其众多谈“仁”的话语中,我最欣赏的一句是“仁者人也”,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人格之完善即为仁,在孔子看来,这种人格完善也是人的一种本性,当人的人格接近于完善的时候,这个人就是仁者,这个仁者也就是一种人生的境界。

8、在读了《论语心得》之后,我知道了《论语》的真谛:如何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的那种快乐生活。

9、高考结束了,成绩也很快公布出来,对于成绩我坦然面对与接受。正如《论语心得》所说的那样“做一个勇敢的人,用生命的力量去化解那些遗憾”。

10、君不见温州火车事故,铁道部掩埋车体隐瞒真相;君不见庐山招聘超级舞弊门企图隐瞒“庐山真面目”,凡此种种,和两千年前汉武帝为加强皇权而毁灭不利于君主的“孔壁论语”又有极其的相似。无法想象,北宋之于战国,那么漫长的历史通道中,为“治者”所弃所泯的内容会有多少,而今所存的20篇中又有多少字句是因顺遂了最高权利者才得以安然存续。TVB的新剧以“真相”为题,探寻真相是人类的本能目标,但又有多少当权者实际是在掩盖真相的呢。

11、智者上善若水,海纳百川;仁者高山仰止,厚德载物。

12、孔子说,“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子路》)。君子因为有心态的平和、安定和勇敢,他的安详舒泰是由内而外的自然流露;小人表现出来的则是故作姿态,骄矜傲人,因为他内心多的是一股躁气,气度上便少了一份安闲。

13、一起感受两千年前孔子的温暖,这样的想法,真好。《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4假期,儿子在翻看《于丹的论语心得》,很专注,很专心,我不假思索就好奇地问:“能明白吗?”虽然儿子今年就要上高中,但在我的印象中《论语》都好像是文言文,不好懂。我一说出口,儿子就笑了起来,意味深长地说“老妈呀,这是《于丹的论语心得》呀!好懂,不信你看。”我仔细一看,原来是于丹对《论语》的诠释。

14、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

15、21)我们要想交到好朋友,第一要有仁爱之心,愿与人亲近,有结交朋友的意愿。第二要有辨别能力。我们应结交那些可以完善自己品德,提高自身修养,丰富你的内涵的人。结交那些快乐的,能够享受生命,安贫乐道的朋友。

16、  于丹在“论语”心得中就孔子提出的“君子”谈了自己的三点认识,她认为作为君子要具备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做一个善良的人,不怨天、不尤人。第二种境界是无恒产而有恒心。第三种境界是矜而不争,群而不d。

17、物质的繁荣,生活节奏的加快,更要求我们在面对一件事情时,要迅速地做出判断,选择属于自己的、最有价值的生活方式。  

18、因为周围人际关系冷漠,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障碍越来越多了。  

19、   于丹教授笔下的孔圣人,没有圣贤的架势,他只是一个平易近人的传道者,时时为我们传递着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正如易中天所说:“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

20、19)友直、友谅、友多闻:正直的朋友为人真诚,坦荡,刚正不阿,有一种朗朗的人格,没有一丝谄媚之色。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时候给你勇气,也可以在你犹豫不决的时候,给你果决。友谅,这种朋友为人诚恳,不作伪。与这样的朋友交往,我们内心是妥帖的,安稳的。我们的精神能得到一种净化和升华;友多闻,这种朋友见多识广,当你在一些问题上感到犹豫彷徨,难以决断时,他可能给你帮助。——于丹

21、七十古稀:杜甫诗云人活七十古来稀。其实中国老百姓更多的则认同七十古稀是源于孔圣人73仙逝,孟圣人84灯枯。故国人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喜欢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你想两位圣人也就活了七八十岁,我们个平头老百姓还想多高寿。这种千年传承的情愫既有安慰也有超越的好胜;其实到古稀之年更应该想想自己年轻时是否学业有成,中年时是否事业有成,老年时是否儿女成长有成。做到这三点,于天于地于己安然。没做到这三点,人生会有些些许许的遗憾。

22、老汉淡淡地跟他说,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就是眼下需要你帮助的人,最重要的事就是马上去做,最重要的时间就是当下,一点不能拖延。

23、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助理、影视传媒系系主任。主攻广播电视媒介学,出版《形象品牌竞争力》等专著多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文艺研究》《现代传播》等重要学术刊物发表专业论文十余万字。

24、因为孔子教导弟子是因材施教的,其对弟子所说的某句话往往是针对弟子的偏向或不足说的,我们不能将某一两句话抓住看作是孔子对某个问题的看法,甚至抓住几章中孔子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说法得出“《论语》是矛盾的”的结论,而应该联系整体,联系生活地把握。我们应该相信,整部《论语》应该是统一的。尤其是在背景或上下文不太清楚的章节,更不应该断章取义地作训诂学上的文章。论语的读后感6当老师布置的作业中出现了读背>时,我有些惊讶,也有些苦恼,这可不是一件轻松和简单的作业,可当我渐渐走进孔子的故事与世界,我才明白了这一句句精简的语句是孔子的生活感悟,也是教给我们的做人之道。

25、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不过是从岁月中借来的一段光阴,自己把这段光阴做成什么模样,你的人生就是什么样子。《论语》中,孔子对于自己一生有着非常概括的简介。我们如何理解孔老夫子对于人生的理解呢? 

26、孩子一听,高兴坏了,他就把树上的果子全摘了,欢欢喜喜地走了。

27、阅读:易经:一个卦告诉你,如何超越吉凶并永立不败之地!

28、25)你宽容一点,其实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

29、这种障碍多了以后会怎么样呢?就会加重我们所信赖的几个朋友身上的负担。  

30、于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影视学博士。

31、    我们想,获得大智慧以后是为了干什么?大智慧的获得,不是为了我们的蜚短流长品评人物,是为了有用。也就是说,在这个世界上,知人之后应当知道如何用人。

32、在第一篇的学而中,我知道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意思了,就是学得了知识,要不断地温习,不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还有第二篇的为政中也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它的意思是:只读书不思考,就会感到茫然,失去学习的方向和动力;只思考不读书,就会懈怠,限制自己的视野,最终一无所成。

33、可有时知道不可为那就不要做,死钻牛角尖,到时受伤最多的就是自己。知其不可而为之是有范围的,出界了,结果可想而知。可以执著,但不可以固执,否则最终以愚蠢代之,就泥足深陷了。

34、16)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这么做的好处就是让自己的少一点后悔。我们在做一件事这前要先想后果,我们做事要先往远处想想,谨慎再谨慎,以求避免对他人的伤害,减少自己之后的悔恨。说话要用脑子,做事要考虑后果,这是为人处事很重要的一点。——于丹

35、知名影视策划人和撰稿人。为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今日说法》《艺术人生》等50个电视栏目进行策划,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申奥片策划,现任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科教频道总顾问,北京电视台首席策划顾问;曾获1994年、1996年星光奖最佳撰稿奖,先后担任中央电视台《香港沧桑》等20余部大型专题片及《正大综艺》《中国报道》等栏目撰稿人。

36、   "孝敬之道、智慧之道、学习之道、诚信之道、治世之道、忠恕之道、仁爱之道”的七个章节细细品读后,何为“孝敬”、何为“大智慧”、何为“诚信”……会让你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37、   中国的先哲们喜欢用独到的视角审视人生百态,他们喜欢用概括性的表述和富有哲理性的语言指点江山、世态。比如对人从生到死的概括莫过于那句中国人都喜欢引用古训:十岁不愁、二十不悔、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稀、八十耄耋。九十是什么?九十老童呗。你看凡年逾九十的翁妪几乎都是五官缩蹙、须稀发疏、雌雄难辨,更常常遗东忘西、耳聋口拙、问南言北,上厕所忘拉裤子,出门不认儿女,令人忍俊不止。不是老童是老圣?

38、通过读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觉得孔子在两千多年前总结出来的道理,在当今的社会里,又仍然那么实用。特别是于丹教授以白话诠释经典,又以经典诠释智慧,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是一种纯粹的态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华,对当今社会的人,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39、    孔子的志向就是希望做到能够让老人得到安顿,让朋友对自己信任,让年轻人对自己怀念。

40、17)君子的力量永远是行动的力量,而不是语言的力量。——于丹

41、3)厚道,可以包容和悲悯别人的很多的过错,可以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立场想问题。——于丹

42、于丹点评:父母对孩子的爱就像这颗老树一样,是无私的、是全部的、是永远的、是不计回报的。天下有多少父母为孩子耗尽了毕生的心血。而孩子们是否能理解父母的这一片心呢?如果我们能够换位去想一想的话,那么,与其等父母身后我们去尽孝一年,或者三年,不如父母健在的时候,我们能不能可以再多做一点什么呢?

43、这几年因为工作的关系,常常会思考人、人性和生活的意义这类问题,读了不少老外的东西,反过来发现其实很多让某些人“惊羡”、甚至时常用以炫耀自己的学问的所谓“国外最新研究成果”,和我们祖先在几千年前就提出的思想何其相似。

44、如果我们静心而思,考虑什么是我们的核心道德,那么就会发现,一个人在处理自己跟亲人的关系上真正做好,也许不经意间会对整个社会都可以辐射出一种强大的力量。

45、《论语》所记载的,是孔夫子为人处世的经验和他对弟子的教导。其中许多经典的词句使我们许多人耳熟能详的,宋代开过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是用半部《论语》治天下。但是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现代人该如何解读《论语》呢?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从七个方面为观众朋友讲述她解读《论语》的心得。

46、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47、论语这本书其实是孔子的弟子们在孔子过世后,守丧时编辑而成的,这一守就是三年,三年的日子,无怨无悔地对恩师,即使是亲生父子也很难有这般情谊。即使没有那些关于”孝“的名言。有这么一群好弟子做榜样,也许我做不到像他们一样如此之孝,但我会努力做一个有孝心,孝顺长辈的孩子。

48、孩童喜玩不愁是天性,但过于贪玩,国人则称之为顽石劣性,因为他们认为玩物丧志。正是:少年若天性,成长使之然。孩子们都是塑造出来的。

49、《人皮论语》是批判性的借古喻今的作品,全因它讲了一个穿越千年的历史悲剧,而其悲不在于其中所有仁义之人最终全军覆没,而在于,引发悲剧的因由至今仍在横行。

50、   三十而立,是说在前面阶段的学习和充实自己修养的基础上,确立自己在为人处事,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原则。

51、《圣贤教育改变命运》系列1大全集珍藏转发功德无量!

52、从那之后,我一边严格地按照老师制定的计划复习,一边积极地调整心态。每当我快要失去信心,快要放弃的时候,我总会对自己说:不要考虑太多,我只需要尽我全力即可。一个月过去了,以前几乎整夜失眠的现象渐渐地减少了,我的脸上又有了阔别已久的笑容。更重要的是,我的心一天天地静下来,对于高考,对于未来,我已多了几分信心与把握,少了一些忐忑与不安。

53、孔子的学生子游说:“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论语·里仁》)“数”(shuH)是“屡次”的意思。如果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国君(领导)旁边,虽然表示亲近,但离自己招致羞辱就不远了;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朋友旁边,虽然看起来亲密,但离你们俩疏远也就不远了。  

54、“仁恕”是孔子儒家理论中最精髓的东西。于丹教授在“天地人之道”中解读了“关爱别人,就是仁”;“恕,就是宽容的力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人不仅要拿得起放得下,还应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对于教师,就是要将心比心地理解学生,关爱他们,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关爱学生,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学业上的进步,知识的积累,身体的健康,更要全方位地关爱学生,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关心他们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关心他们的精神需求,关心他们各种能力的培养。爱学生就要本着平等的心态去尊重每一个学生,倾听他们的意见与呼声,给他们足够的宽容与理解,体谅他们的烦恼与苦闷,肯定他们的进步与成长,让每个学生每天都能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与尊重,那么他们将来也一定会是一个充满爱心,尊重他人的人。

55、既然生活中的缺憾不能避免,那么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这种缺憾就非常重要了。心态不同,也许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生活质量。这个故事结束了。真的是一朵头花弥补了这个女孩生命中的缺憾吗?其实,弥补缺憾的是她自信心的回归。

56、可能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感触,现在的社会,面临着竞争、就业、家庭等各个方面的压力,焦虑、不安、彷徨像影子一样始终围绕在现代人的身边。如何在这个全面加速度的社会里,合理释放压力,让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我认为静下心来读一本好书可以让自己浮燥的心灵得到一次彻底地放松。古人云:开卷有益。英国学者科利尔曾说:书籍,在青年时代是引路人,成人之后就是娱乐。这句话,可以说将书籍的两重身份说的十分透彻,书籍是人类文明的果实,每一本好书都是我们良师益友,它不但可以给人以愉悦,还能给人以启发,让人受益良多。因此,我们应该把读书当作是人生的一种乐趣,快乐工作,快乐生活。

57、11)内心有一种在理性制约下的自信与镇定,这是因为他有着宽广的胸怀和高远的志向。——于丹

58、    我们想一想,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不可能摆脱跟三种人的关系,那就是我们的长辈——生我养我的父母,我们的平辈——一生相随相伴的朋友,我们的晚辈——自己的儿女。

59、  孔子说:“天人合一”。于丹解释说这种天人合一就是人在自然中的和谐。我们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们的和谐是什么?我想最根本的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的和谐。我觉得教师很学生是相辅相成的一个组合,而不是对立的组合。这就是我们学习《论语》后,我们应该追求的和谐。

60、于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影视学博士。

61、  于丹在《论语》心得中提到了“怒”和“仁”,并对其进行了解释。谈到“怒”指得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说自己不想干的事,你就不要强迫给别人干。我们在自己的工作、生活、教学中也许已经遇到过类似的事情,我们怎么处理的?我在教学工作中有过这样错误的认识我是老师,你是学生。所以我不想干的事让你来干。现在看到这样的一个“怒”字。我不仅对自己有这种思想而觉得不该。这是没有正确理解“教师”这个名词的结果。而“仁”解释是“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当看到这里我不敢问自己我对别人做到“仁”了吗?我只问自己对自己工作、教育的对象做到“仁”了吗?我真的从心里关爱我的学生吗?真的做到了解每一个学生吗?我认真的审视并认真反省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争取在以后的工作中以天地人之道的中和谐的思想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62、老树根高兴得不得了,它好像又看见了孩子小时候的情景。

63、3)你想要做一个别人愿意和你交流也可以和你交流,最关键是的你要有一个敞亮的心怀。——于丹

64、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承认现实生活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65、当一个不幸降临了,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它尽快过去,这样你才会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你才会活得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会有许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也许凭我们个人的力量无法改变,但我们却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和态度。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

66、这本书给我最大的体会就是把难懂的古文,用现代的语言很好的表示出来,并且让人看了很容易记住,很好的把古代的名句和现代的解释结合在一起。《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2《论语》是传承华夏的五千年精神财富,是凝聚在炎黄子孙心中最为神圣的精神圣殿,读《于丹论语心得》,让我领略到的是一种智慧,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到现代社会中的理性道德。也让我品味了一道丰盛的精神美餐,体味生命的意义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需要为师,就必须学习,对一个好老师而言要求他能够达到为学、为师、为人的和谐统一的境界。学习要有积累,要博闻强记,要广博。有了厚实的功底,才能关键时刻发挥作用。我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什么样的学习是好的学习?“入乎耳,发乎口”可以再去讲给别人,这是一种学习。还有其他“学习”吗?有!于丹老师说,关于“学习”一词,国际上有一个通行的标准说得好:是导致行为改变的学习。孔子早在20xx多年前就提出简单标准,“学以致用”。经过学习导致一个人重塑整个价值体系,行为方式变得更有效率、更便捷、更合乎社会要求,这才是一个好的学习。今天这个信息时代,可学的东西太多了,应当按照孔子所说的那种为己之学,学以致用,才能在学习中汲取必要的营养,推动自己的事业。通过学习于丹的《论语心得》,可以体会到一做好人生的加减法。《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3昨天读了一本好书《于丹〈论语〉心得》,起初只是随手翻翻,没想到一拿起来居然就放不下了。

67、8)既然死生、富贵这些事情都是天命所归,个人无法决定,也无法左右,那就要学会承认并且顺应。保持一颗诚敬的心,使自己的言行减少过失,对待他人充分尊重,谦恭有礼。——于丹

68、知非之年:五十岁。(《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而有四十九年非。”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69、于丹是北京大学的一位女教授,她以读《论语》为引领,把高深的道理寓于生动通俗的语言中,抓住了论语的核心要义,剖析并展开来,结合我们当前的社会,很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于丹教授是这样明确地阐述自己的心得:《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我最欣赏的,也就是于丹教授对《论语》的这种简单,快乐的感悟。

70、  “吾......三十而立......”,是指孔子说他学习、理解和运用周礼的一个过程。“吾十有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一系列的话,是孔子很自谦地表达自己在学习、理解和运用周礼的过程。十五志学,到七十才能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是个非常谦虚的人,而他的一生极力推行的,就是周礼。而这段话,就很好地符合了孔子的为人和理想。

71、他说我是个茶匠,我就只会泡茶,但是我今天遇到了这么个情形,我不能不跟人家决斗了,我想死得有尊严一点。

72、耄耋:九十岁。(《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九十岁。)

73、《论语》之所以流传两千多年而经久不衰,就在于他对于人内心本性的理解,现在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可以说更近了,也可以说更远了。但无论如何,人际关系是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那么在现代,我们该如何把握为人处世的分寸呢?

74、后来有一天,出去微服私访,走到一个很偏远的地方,投宿到一个陌生的老汉家。半夜里,他被一阵喧闹声惊醒,发现一个浑身是血的人闯进老汉家。那个人说,后面有人追我。老汉说,那你就在我这儿避一避吧。就把他藏起来了。国王吓得不敢睡,一会儿看见追兵来了。追兵问老汉,有没有看到一个人跑过来?老头说,不知道,我家里没有别人。后来追兵走了,那个被追捕的人说了一些感激的话也走了。老汉关上门继续睡觉。第二天国王问老汉说,你为什么敢收留那个人?你就不怕惹上杀身之祸?而且你就那么放他走了,你怎么不问他是谁呢?

75、小男孩每年匆匆忙忙到摘果子的时候就来,平时也没有时间来玩。等他读完书,又有好长时间不来了。

76、阅读:稻盛和夫:真正让你克服危机的,无非就这3点(深度好文)

77、(论语先进第十一)上面是一段常被人们引用作为孔子因材施教的例子。但不知大家注过其中体现出来的孔子对矛盾的处理方法吗?冉有遇事犹豫,而子路性急(“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论语》?公治长第五)。“退”和“兼人”(一下子激动能顶几个人)都是偏向了极端。所以孔子对冉有和子路相同的提问给出了相反的回答。目的当然是让他们回到矛盾的平衡点上去。说到这里,岔开说几句。

78、24)越是竞争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并且调整与他人的关系。

79、13)小人就是没有大眼界,抢占眼前小便宜的人。——于丹

80、9)一个人做事的时候要知道什么是礼仪廉耻也就是对自己要有所约束,内心有坚定的不妥协的做人标准,同时要对社会有用,要为社会做事。——于丹

81、  孔子教育学生时态度是平和的,心中是有信念的。我们作为一名技校的老师,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扎实的学习功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我们的学生的时候能够心态平和的教育学生,而且要对我们自己的学生有信心。能够发自内心的肯定我们的学生。

82、《三十而立》选自《论语·第二章·为政篇》(2-3) 

83、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忧。”——《论语·里仁第四》

84、   孔子还说:“立于礼。”(《论语泰伯》),又说:“不知礼,无以立也。”(《论语尧曰》),所以孔子说他“三十而立”,是指他这个时候懂得礼,言行都很得当。

85、12)最大的政治是信仰,兵力、粮食、信仰三项重要的事情。——于丹

86、10)人年轻时都是在用加法生活,但是到一定层次时,要学会用减法生活。你的心灵如果被所得堆满,最后就会累于得。——于丹

87、中国的老人即便闯过对八十四依然是负担重重。一些看起来不错的老人在这道坎前阖然长逝,有些看起来病病怏怏的老人闯过这道坎倒是一天天精神起来,顽强地奔九十而去。人生很奇怪的。

88、首先肯定的是,作为一篇励志的小散文,这个演说是成功的。上面那些是于丹老师摘自论语中的原话,构成了演说的论点,这些论点我们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但是,与论点比起来,我倒是觉得文中的三个小故事让人印象深刻,并且和励志的主题更加接近一些。批评于丹老师假借论语之名行其它主题的演说和出书甚至出名之实,这样的话,一向对于美好的事物都持支持态度的我说说不出的,也就是想想而已。呵呵。

89、他停在那以后,这个浪人噗通就给他跪下了,说我求你饶命,你是我这一辈子见过最有武功的人。”《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3我们都知道,评估一个国家是不是真正富强,不能单纯看国民生产总值的绝对量和增长速度,更要看每一个老百姓内心的感受——他觉得安全吗?他快乐吗?他对他的生活真正有认同吗?据抽样统计调查中国人的幸福指数,80年代只有64%,1991年幸福指数提升了到了73%左右,这得益于物质生活条件的提升和很多改革措施的实施;1996年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又大大提升了,但幸福指数却下跌到了68%。所以说明,人们对生活是否幸福的感受与物质生活基础有很大的联系,但不一定一直呈正相关,物质文明达到一定的繁荣之后,心灵困惑依然存在甚至加剧。

90、(注释)食:音(sì),食物。 馔:音(zhuàn),饮食。 曾:音(zēng),竟。

91、我认为人生不过是一场赌博,你的筹码就是自信,勇敢等等一切能想出的高洁的名词,如果你连这些都不具备的话,就是失去了筹码,连筹码都没有的你,又何谈去堵上一把呢?篇二:于丹论语的读后感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论语》的精华之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92、孔子的回答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给出的答案让我们乍听起来有点出乎意料,其实这正是孔子告诉我们的处世的分寸。  

93、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94、孔子云“匹夫不可夺志也”,一个有理想、有志向的人,才会有奋斗的动力和前进的方向。那么孔子是如何评价他那些弟子们的理想的呢?《论语》中关于理想又有什么样的劝告和忠告呢?

95、话说又过了若干年,孩子再来时,心事重重地徘徊在大树下,对大树说:“我得到世界上去做大事,可是,世界的海洋,这么浩瀚,我连个船都没有,我能去哪儿呢?”大树说:“孩子你别着急,你把我的树干砍了,就可以做条船。”孩子特别高兴,他把树干砍了,做了一条大船出海去了。

96、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蛹化蝶,经受破茧之痛,生命的光芒虽短暂,但过程却是那般艰辛,可它没有退缩,多了一次体验,多了一份精彩。

97、茶师就老在想着那句话,说我心泡茶的心面对他。所以他就不着急,他笑笑地看定了对方,然后从容地把自己头上的帽子取下来,端端正正放在旁边,然后解开身上宽松的外衣,一点一点叠好,压在帽子下。他还笑笑地看着对方,拿出绑带把自己里面的衣服袖口扎紧,再拿出绑带把裤腿也扎紧,他从头到脚,一点一点地在装束自己,一直气定神闲。对面这个浪人就越看越惶恐,越看越惶恐,因为不知道他武功有多深,就被他的眼神和笑容给吓得内心心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