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句子大全 > 正文

精选英国培根简介27句文案

2023-09-20 10:26:52 来源:精选英国培根简介27句文案 点击:59

英国培根简介

1、这样说,并不意味着英国的身体艺术(我们姑且这么称呼这一培根式的英国艺术潮流)是法国身体哲学的一个实践案例,是法国哲学的一个附和式的艺术演绎。实际上,我们并不清楚,培根是否了解阿尔托和巴塔耶的著作(培根比这两个人小十多岁,几乎可算作是同代人)。但他们毫无疑问置身于一个共同的后尼采的“身体转向”氛围之中。英国艺术和法国哲学的关系,用本雅明的说法,也许是一个翻译关系。如果说,身体是一种“初始语言”的话,那么,从四五十年代开始的法国哲学和英国艺术都是对这种初始的身体语言的不同翻译:有一种对身体的英国艺术翻译,有一种对身体的法国哲学翻译。正是因为对这同一种初始的身体语言的不同翻译,这二者之间也达成了一个缝合和互补的关系:身体艺术和身体哲学相互缝补在一起,才构成一个完整的欧洲二十世纪身体转向。德勒兹在1980年代论述培根的书,实际上就是做的这种缝合工作,他让培根和阿尔托相互翻译相互补充相互完善:他们都是对肉体痛苦和欢欣的不同表述,都是同样的“无器官身体”的不同展演。我们也可以把这本书《弗兰西斯·培根:感觉的逻辑》,当做是德勒兹自己对培根的翻译,自己对培根的补充,或者说是让培根来补充、完善和验证自己,让培根成为自己的差异性的重复的一环。我们也可以说,德勒兹是在英国艺术中(正如他在美国小说中一样)发现了同时代的法国哲学,在法国哲学中找到了同时代的英国艺术。

2、人们对英国画家培根的兴趣与日俱增。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也许是,培根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用绘画的方式来探索身体的艺术家,就像阿尔托最先用戏剧的方式,巴塔耶最先用哲学的方式来思考身体一样。阿尔托和巴塔耶尽管视角和方式不一样,但他们几乎是同等地对60年代之后的法国哲学产生深远的影响:福柯,德勒兹,德里达和鲍德里亚等人正是以他们为根基打开了哲学一个复杂而丰富的身体维度。但是,有点奇怪的是,法国当代艺术并没有和这条显赫而有冲击性的哲学轨道并驾齐驱,仿佛这些哲学思想被隔绝在法国艺术的大门之外。相反,英国的当代艺术一直在身体领域反复地摸索、尝试和探险,他们在画布上或者行动上进行五花八门的激进的身体实验。他们如此地大张旗鼓,但是,同样奇怪的是,他们这样的实验好像完全激发不起英国哲学(理论)的兴趣。英国哲学(理论)对此也关上了大门。英国这样的身体艺术实验,只是和同时代的法国哲学产生共鸣和呼应。如果说,法国存在着一个以阿尔托和巴塔耶为开端的身体哲学传统的话,那么,在英国,同样存在着一个以培根和他为代表的伦敦画派为开端的身体艺术的传统。

3、《弗朗西斯·培根图录全集》中还包含了100多幅首次公开的画作,其中还有一幅培根最为人所熟知的教皇题材画作《尖叫的教皇》,这是培根著名的“教皇”题材作品中较早的。

4、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唯聪明者善于运用学问。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这是一门技艺。不经实验就不能学到。不可专为挑剔辩驳去读书,但也不可轻易相信书本。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5、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长期经受欧战中人民的痛苦形象的折磨,在他作品中出现一些怪诞的、充满痉挛和恐怖的人物形象。他们不是精神性格被扭曲了,就是长期被囚禁在阴森的牢房里的单个人物。材料多半来自照片,或借鉴影片中某个人物镜头,或诙谐地模拟某个艺术大师的作品的形象,再予以异化或悲剧化,以突出人物的精神崩溃性。

6、假设培根知道这样的观念,又没有信徒身份的负担,把教皇画成恶魔也并非不可以,仅仅是作为一个置身事外的人客观的呈现。如果真是这样,培根的教皇系列更像是一种写实,一种基于圣经的写实。将教皇的红色衣服改成紫色就是最好的证明。圣经中就指向“大淫妇”的两个颜色:朱红和紫色,而培根的教皇补全了紫色。培根画中教皇的恐怖气质就如同恶魔再临,呈现的堪称完美。和委拉斯凯兹的教皇一起构建出了一个在人世间黑暗化的恶魔。对于绘画来讲,没有什么比“写实”的力量来的更为强大。在培根所能接触到的信仰体系中教皇是可以作为恶魔出现的。恶魔就是教皇,而教皇统领的如此多的信众,蒙蔽上帝的子民。但恶魔终究是恶魔,上帝的荣耀必然会照出恶魔的真面目,而培根自就如同上帝的骑士,将恶魔定在画布上。

7、范晓楠/景观社会的图像与绘画——米歇尔·波利曼斯研究

8、 闻味道:拿起培根嗅一嗅,上乘的培根是用硬木的,打开包装袋就能闻到香味,所以香气浓郁、没有任何刺鼻的味道的培根才是好培根。

9、培根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和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等地举办过画展。1992年死于心脏病。

10、因此,如果一个人不愿做笔记,他的记忆力就必须强而可靠。如果一个人只愿孤独探索,他的头脑就必须格外锐利。如果有人不读书又想冒充博学多知,他就必定很狡黠,才能掩饰他的无知。

11、弗兰西斯·培根-PortraitofIsabelRawsthorne

12、    正是在这里,我们回到这本书的第二个线索上来。这种灌注力的身体,不就是尼采的身体概念吗?对尼采来说,身体就是一个力和力的对抗战场,是狄奥尼索斯式的对生命的毁灭和肯定的永恒轮回式的悲剧剧场;也是阿尔托以血为标志的恶在努力运转的残酷剧场;也是巴塔耶让亵渎之物侵蚀圣洁之物进而让这二者保持一种奇怪的既充满敌意也充满亲密关系的神圣剧场。这是活生生的肉的世界,也可以根据梅洛庞蒂的说法,将这说成是世界之肉。这是肉的动荡的世界剧场。这是肉的本体论。正是力在肉中的穿梭,挤压,撞击和斗争,使得肉和骨头不停地扭曲,起伏,翻转,轮回、折叠。内在性和外在性的界线再一次被取消,骨头和肉的界线被取消,头和躯体的界线被取消,器官和器官的界线也被取消,身体失去了其中心性和层次感而变成一个混沌的身体,一个备受折磨但似乎也充满悖论地在享受折磨的身体。一个同时是施虐和受虐的身体。一个完全被力所驱动的充满强度的过程化的身体。培根采用三联画的方式让这个身体过程拉长,让它起着变化,让它的强度、差异和时间得以绵延,最终要让这个肉体剧场获得一个时间和空间的框架,同时也让它们被格栅化和永恒化。这些画面就是这各种力的表演和角逐的混沌场所。培根让各种力自如地不受约束地驱动,从而导致一个极限的疯狂的屠宰世界。在这个世界中,肉是核心。这就是德勒兹所说的,培根画出了可见的肉身,但是,也画出了不可见的力。力和肉成为核心,这个屠宰世界就并不意味着痛苦的充斥,它有时候也布满欢乐。这是德勒兹式的欲望生机论,也是梅洛-庞蒂式的肉的现象学;是阿尔托式的“无器官的身体”,也是巴塔耶式的邪恶之躯。范晓楠就是这样让培根和法国哲学勾连起来——她让法国哲学解释和翻译培根,也让培根解释和翻译法国哲学,正是这样的相互翻译之后,一个完整的身体和生命概念出现了——这是这本书的重点所在。也正是在这里,与身体有关的艺术和与身体有关的哲学牵连在一起了。这是这本书的第二条艺术和哲学的连接之线。

13、这样的观点还有很多,如果本着以圣经解释圣经的方法,会发现包括新教和天主教在内的各种教派都是有曲解圣经的。说这些并不是想论证教皇是圣经中的“大淫妇”,而是在新教产生之初就已经有这样的观念了。对于生长在一个新教狂热环境中的培根来说,对于这样的观念也应该是很熟悉的,即便他并不信教。

14、在世艺术家最贵之作——大卫·霍克尼画的男友肖像值8000万美元?

15、 看肉质:肉质紧实、不松散,烹饪的时候可以整条拿取的属于优质的培根。反之烹饪时粘连,不易拿取的则不好。需要注意的是,猪肉的肥瘦,其实一般是不作为参考的。

16、60年代中期,培根和弗洛伊德几乎形影不离。他们习惯早晨工作,在惠勒餐厅吃午饭,然后去当时伦敦SOHO艺术家经常光顾的TheColonyRoom俱乐部喝酒。就在两个人越来越亲密的时候,他们不约而同地都开始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恋情。弗洛伊德始终无法理解喜欢虐恋的培根每天都在挨打和被暴力中度过。当弗洛伊德怒气冲冲的向培根的同性恋人讨个说法时,结果却换来了培根长达三四年的不理不睬。

17、这本书的出版,不仅能让我们对每位艺术家作品所处时代和思想背景有更深入地了解,同时引领我们抽离于对某个艺术家的喜爱,从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中重新定位和串联起不同阶段的艺术家群体,这无疑对"肉身理论"研究领域的推进,以及当代艺术家的创作,均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18、范晓楠,清华大学博士,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后;天津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批评家年会学术委员;中国国家画院特聘专家;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当代艺术年鉴》编委;艺术评论人,策展人,艺术家。主要研究领域为当代艺术思潮和视觉文化研究,著有《景观社会的图像: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欧洲绘画研究》,《血与肉的扭结:培根与英国当代艺术》另有30余篇评论文章发表在《美术》《美术观察》《世界美术》《雕塑》《美术学报》等核心刊物。独立策划数十场学术展览,多年来作为学术主持为国内外众多大型展览提供学术支持。

19、培根作品中的一个视觉元素——“肉身”,成为了这本书的线索。由此我们跟随作者一起,不仅横向阅读了一些欧洲当代哲学,也纵向梳理了一下以此为灵感的艺术作品。也由此,我被带领着在不同的体系里比较思考了自己的创作,获益良多。

20、培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画的是天主教皇英诺森十世,那什么是天主教会?天主教会认为耶稣基督的宗徒伯多禄(彼得)接受基督的托付,建立教会,成为教会的基石,是罗马教会的第一位主教,并在这个职位上领导各地教会。此后沿袭下来的罗马的主教也因此享有各地教会的领袖地位。因此大公教会是从伯多禄开始一脉相承,是以罗马主教为领袖的普世教会。

21、作为一个也画画的人,我想说画培根这样的画面内容,需要的精神力是常人无法企及的。培根的画不仅是在呈现黑暗,更是在驾驭黑暗,何种力量可以驾驭黑暗,圣经中也就只有上帝。最后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培根的教皇系列作品,一切尽在不言中。

22、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Bacon,(1909/10/28-1992/4/28)是一位生于爱尔兰的英国画家。其作品以粗犷、犀利,具强烈暴力与噩梦般的图像著称。中后期作品主体为在狭小空间内的玻璃或金属几何笼子里的抽象雄性肖像,背景通常为极平坦的平面。这是维基百科中文对画家培根的介绍。初看培根的作品,的确粗犷、犀利,具强烈暴力,简而言之就是黑暗。这种黑暗的力量在培根的画面中展现的淋漓尽致,这一点看画就能明白。

23、“最能保人心神健康的预防药,就是朋友的忠言规谏”。“思想中的疑心就好象鸟中的蝙蝠一样,永远是在黄昏中飞的。疑心使君王倾向专制,丈夫倾向嫉妒,智者倾向寡断和忧郁。”

24、春节临近,佳作书局将于1月25日(本周五)停发普通快递。如需年前收货请联系客服补差价发顺丰快递。假期期间可自助下单,2月12日后恢复正常快递。

25、虽然培根并不是一个新教徒,但却从小生活在一个新教狂热的环境中。即便他自己说并不信新教,但对于《圣经》和天主教至少有个基本的了解。

26、培根猛烈地批判了亚里士多德以来的经院哲学及其认识论基础,提出了实验的归纳法,将其看成获得真正知识的必由之路,为后来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