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句子大全 > 正文

精选梭罗生平简介69句文案

2023-09-19 16:30:22 来源:精选梭罗生平简介69句文案 点击:59

梭罗生平简介

1、穿过几株高大的橡树,见到一个石堆和一个石柱般的遗址。这当年梭罗建设木屋的地方一个牌子上写了一段文字:

2、詹姆斯,H.欧.亨利诺里斯,F.克莱恩,S.德莱塞,T.

3、曾看过老舍的《离婚》,觉得主人公老李可怜又可悲。

4、从华德福课程设计的角度,7年级的诗歌与文学板块可以选择《佛罗斯特诗选》、8年级小说板块可以选择《小妇人》,9年级现代西方历史板块可以《新英格兰地区的美国历史》入手,而真正理解美国独立战争的精神源泉,还是梭罗的《瓦尔登湖》。(梭罗生平简介)。

5、陈老师介绍到,梭罗是19世纪美国作家、哲学家,超验主义哲学的实践者,也是一位废奴主义、自然主义者,有无政府主义倾向,《瓦尔登湖》的作者。1817年出生在美国早期文学的摇篮地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镇。1848年到1962年间,梭罗主要居住在康科德,偶尔出行,足迹很少超越英格兰地区。他做过土地测量员、做过铅笔、种过地,是一个漫游者。1847年,在梭罗30岁时,哈佛对1837届毕业生做问卷调查,梭罗的回答:“我是一个校长、家庭教师、测量员、园丁、农夫、漆工,我指的是房屋油漆工、木匠、石匠、苦力、铅笔制造商、玻璃纸制造商、作家,有时还是个劣等的诗人。”因此他也被称为一生没有“正业”的怪才。

6、深读书房是慈怀读书+会员小程序的精读栏目。深读书房中的每一本书都包含“精华提炼”和“深度解读”两大板块,“精华提炼”板块为我们提炼原书精华,而“深度解读”板块则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7、也许,确实有一种“神话”破灭了,虽然这与梭罗本人无关。

8、《瓦尔登湖》的魅力不也在于此吗?它传达一个几乎是家喻户晓的思想:减少负累,回归自然,过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活。然而,使得我们一遍遍读它的理由,除了这个感召人的宗旨,还在于它并非透明地呈现于我们眼前的冥思和理念,它独特的语言和构成方式。

9、梭罗在《瓦尔登湖》引用了哪些东方和西方经典著作、诗歌?为什么引用这些经典章句?它将你所带向了什么境界?

10、对自然法则——重力、热度、光、湿度、干燥度——进行沉思,是健康而有益的。或许对于那些冷漠或粗心的人而言,他们观察到的不过是科学事实,但对于得到过心灵启蒙的人而言,他们看到的不只是事实,更是行为,是纯粹的道德,是神性的生活模式。

11、不久以前,一个闲步的印第安人到我的邻舍一位著名律师家中兜卖篮子。"你们要买篮子吗?"他说。口答是"不,我们不要"。"什么!"印第安人出门叫道,"你们想要饿死我们吗?"看到他的勤劳的白种人邻居,生活得如此富裕——因为律师只要把辩论之词编织起来,就像有魔术似的,富裕和地位都跟着来了——因而这印第安人曾自言自语:我也要做生意了;我编织篮子;这件事是我能做的。他以为编织好篮子就完成了他的一份,轮下来就应该是自种人向他购买了。他却不知道,他必须使人感到购买他的篮于是值得的,至少得使别人相信,购买这一只篮于是值得的,要不然他应该制造别一些值得叫人购买的东西。我也曾编织了一种精巧的篮子,我并没有编造得使人感到值得购买它。在我这方页,我一点不觉得我犯不着编织它们,非但没有去研究如何编织得使人们觉得更加值得购买,我倒是研究了如何可以避免这买卖的勾当。人们赞美而认为成功的生活,只不过是生活中的这么一种。为什么我们要夸耀这一种而贬低别一种生活呢?

12、海默茵中学地处新罕布什尔州,是新英格兰的腹地,在每年的12年级都有“超验主义”板块。专门介绍爱默生、梭罗的生平和思想,并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的神秘和伟大启示。而我们在7-9年级开通过阅读这三本书,同时到现场去游学体验,也是为12年级的版块作准备。

13、我也曾守护过城区的野兽,使忠于职守的牧人要跳过篱笆,遇到过许多的困难;我对于人迹罕到的田庄的角隅也特别注意:却不大知道约那斯或所罗门今天在哪一块田地上工作;因为这已不是我份内的事了。我给红色的越橘,沙地上的樱桃树和荨麻,红松和黑愕,白葡萄藤和黄色的紫罗兰花都浇过水,否则在天气干燥的季节中,它们可能会枯萎的。

14、亨利·戴维·梭罗(1817年7月12日-1862年5月6日),出生并生活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就读于哈佛大学,曾任中学教员、土地勘测员等,超验主义哲学家爱默生是其朋友兼导师。梭罗的代表作是《瓦尔登湖》《论公民的不服从义务》等。

15、反观中国的隐士,他们以“自然为礼”,认为既然是上天赠予的礼物,其中就必定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再联想以人的处境,就有了丰富的组合、多样的寓意,一些文人便开始穷极一生地去追寻礼物中隐藏的启示。这样一来,对礼物本身的重视度自然下降。这就是在中国文学史上,“自然”几乎不被当作一个本体研究而总是与人的精神、心灵捆绑在一起的原因之一。它与人的生活融合得这样深切以至于到了一种难舍难分的境界。

16、梭罗主动地选择自己的生活,去瓦尔登湖是一种选择,离开也是。梭罗认为人的一生中可以有多种多样生活的选择和姿态,在人生道路上应该去积极主动地尝试新生活。在瓦尔登湖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后,梭罗认识到自己需要更多探索生活的可能,于是他选择了离开,走出瓦尔登湖寻找新的体验。

17、“我见过各种各样的人,也经历过各种各样的社会阶层。在五十年中,如果我善于利用了我的时光的话,我就可以说,我等于活了好几个世纪。”

18、他聊女性主义:“人们可能不知道女性主义都有什么理论,却能记住伍尔夫说的:一个女人,要有自己的收入,自己的房子。”

19、尊重每一种生活节奏,不追也不赶,过好自己。

20、当我写后面那些篇页,或者后面那一大堆文字的时候,我是在孤独地生活着,在森林中,在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城,瓦尔登湖的湖岸上,在我亲手建筑的木屋里,距离任何邻居一英里,只靠着我双手劳动,养活我自己。在那里,我住了两年又两个月。目前,我又是文明生活中的过客了。

21、他追求精神生活,关注灵魂的成长,他骄傲地宣称:“每个人都是自己王国的国王,与这个王国相比,沙皇帝国也不过是一个卑微小国,犹如冰天雪地中的小雪团。”

22、要不是市民们曾特别仔细地打听我的生活方式,我本不会这般唐突,拿私事来引起读者注意的。有些人说我这个生活方式怪僻,虽然我根本不觉得怪僻,考虑到我那些境遇,我只觉得非常自然,而且合情合理呢。有些人则问我有什么吃的;我是否感到寂寞,我害怕吗,等等。另有些人还好奇得很,想知道我的哪一部分收入捐给慈善事业了,还有一些人,家大口阔,想知道我赡养了多少个贫儿。所以这本书在答复这一类的问题时,请对我并无特殊兴趣的读者给以谅解。许多书,避而不用所谓第一人称的"我"字;本书是用的;这本书的特点便是"我"字用得特别多。其实,无论什么书都是第一人称在发言,我们却常把这点忘掉了。如果我的知人之深,比得上我的自知之明,我就不会畅谈自我,谈那么多了。不幸我阅历浅陋,我只得局限于这一个主题。但是,我对于每一个作家,都不仅仅要求他写他听来的别人的生活,还要求他迟早能简单而诚恳地写出自己的生活,写得好像是他从远方寄给亲人似的;因为我觉得一个人若生活得诚恳,他一定是生活在一个遥远的地方了。下面的这些文字,对于清寒的学生,或许特别地适宜。至于其余的读者,我想他们是会取其适用的。因为,没有人会削足适履的;只有合乎尺寸的衣履,才能对一个人有用。

23、在这里你可以淘一天书,看一天书;书很便宜,小到4块,大到60块不等。

24、美国超验主义的对自然、家庭社会的态度与中国的道家思想一脉相承。当你在阅读《小妇人》《佛罗斯特诗选》以及《瓦尔登湖》,仿佛听到老子、庄子和孔子的声音,在当今物质主义、技术至上和消费经济误导下的现代中国,让我们中国零零后的的学生去重温美国19世纪的简约而富于精神力量的生活方式,重新建立人与自然、家庭和社会的联系,并将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建设一个健康、觉醒而充满生态和谐的社会联在一起,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同时也是春之谷东西方国际课程的使命。

25、瓦尔登湖是梭罗的“终极改革公社”,可以被视为一八四三年至一八四五年间美国涌现的数十个新型乌托邦公社中的一个,恐怕也是唯一的“独家经营”了。它们对美国社会的竞争本质、生产的工厂化模式和物质主义挥霍提出了质疑。从上述公共生活的语境看,梭罗将其迁居看成是一种解放,如同追随斯宾塞《仙后》中的红十字骑士,就让人不难理解了。隐居像是有距离的对话,而且不离开文明的外沿。它是一种有限度的拓荒。重要的是个体心灵的觉醒,让人对生活中真实和紧要的东西产生清醒的认识。

26、读者之中,这些个情况我们都知道,有人是穷困的,觉得生活不容易,有时候,甚而至于可以说连气也喘不过来。我毫不怀疑在本书的读者之中,有人不能为那吃下了肚的全部饭食和迅速磨损或已经破损的衣着付出钱来,好容易忙里偷了闲,才能读这几页文字,那还是从债主那里偷来的时间。你们这许多人过的是何等低卑、躲来躲去的生活啊,这很明显,因为我的眼力已经在阅历的磨刀石上磨利了;你们时常进退维谷,要想做成一笔生意来偿清债务,你们深陷在一个十分古老的泥沼中,拉丁文的所谓aesalienum——别人的铜币中,可不是有些钱币用铜来铸的吗;就在别人的铜钱中,你们生了,死了,最后葬掉了;你们答应了明天偿清,又一个明天偿清,直到死在今天,而债务还未了结;你们求恩,乞怜,请求照顾,用了多少方法总算没有坐牢;你们撒谎,拍马,投票,把自己缩进了一个规规矩矩的硬壳里,或者吹嘘自己,摆出一副稀薄如云雾的慷慨和大度的模样,这才使你们的邻人信任你,允许你们给他们做鞋子,制帽子,或上衣,或车辆,或让你们给他们代买食品;你们在一只破箱笼里,或者在灰泥后面的一只袜子里,塞进了一把钱币,或者塞在银行的砖屋里,那里是更安全了;不管塞在哪里,塞多少,更不管那数目是如何地微少,为了谨防患病而筹钱,反而把你们自己弄得病倒了。

27、真是太盲目地遵守错误的神示了,把石头从头顶扔到背后去,也不看一看它们坠落到什么地方去。

28、此刻,我想明年我一定要带我的中国学生来这里,我们一起阅读真正的瓦尔登湖。两年之后,这个梦想成真,在今年一月二十七日,我们春之谷班7-9年级部分学生和春之谷学院的实习学员一起来到冬季的瓦尔登湖,在这里我们读到许多与秋天不一样的章节。

29、因此,对中国文人而言,自然在何处又有什么要紧?我所求的从来就不是自然本身,它是否拥有原始的风味、又有何人居于其中对我而言影响并不大。

30、从梭罗小屋的树林出来,我走在湖边发现了一条死鱼,飘浮在湖面上,我想到梭罗曾经在这里,钓到一串鱼穿过树林回家用渔竿探着路,因为天气已经很黑了,他瞥见一只土拨鼠溜过。他的饥饿的本能让它想捉了它,带回去吃了。但最终没有。可他为这个念头反思:

31、来到瓦尔登湖畔之后,他认为找到了一种理想的生活模式。

32、《瓦尔登湖》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梭罗能够通过艺术来实现自己决意要做的事业。通过创造一个有机的形式,他使自己的决定获得了新生:通过有意识的努力,他重新获得了一种成熟的恬静,如果说那不是黄金年龄的清纯狂喜的话。

33、这里梭罗是以芝诺来比拟他自己的,并也把爱默生比方为色诺芬了。梭罗虽不是出生于一个商人之家,他却是出身于一个商人的时代,至少他也得适应于当时美国的商业化精神,梭罗的血肉之躯也是要去航海的,他的船也是要翻的,他的一生中也要遇到风吹和浪打的经历的,然而真正的梭罗却已在一个安安静静的海洋上,他向往于那些更高的原则和卓越的人,他是向往于哲学家和哲学了。

34、恢复健康以后的梭罗又住到了爱默生家里。稍后,他到了纽约,住在市里的斯丹顿岛上,在爱默生弟弟的家里。他希望能开始建立起他的文学生涯来。恰恰因为他那种独特的风格,并不是能被人,被世俗社会所喜欢的,想靠写作来维持生活也很不容易,不久之后,他又回到了家乡。有一段时间,他帮助他父亲制造铅笔,但很快他又放弃了这种尚能营利的营生。

35、1826年出任美国驻法国里昂的领事,并到意大利和英国旅行。除了写海上冒险小说之外,还写了反映欧洲生活的三部曲:《刺客》(1831)、《黑衣教土》(1832)和《刽子手》(1833),表现教权和封建势力在资本主义兴起之前已日趋腐朽和衰落。

36、“一开始,父母也唠叨,很不放心。时间久了,看我们过得还不错,也就接受我们的‘不务正业’了。”男人笑着补充。

37、于是到了1844年的秋天,爱默生在瓦尔登湖上买了一块地。当这年过去了之后,梭罗得到了这块土地的主人的允许,可以让他"居住在湖边"。终于他跨出了勇敢的一步,用他自己的话来说:

38、对于卢梭来说,自然仅仅是一个梦,或者说仅仅是一个阿卡迪亚,即使在他最安宁的时候,他的灵魂依然是激荡不安的。而对于梭罗来说,自然是确切存在的,而且是如此贴切的和他融为一体的。我不敢说卢梭要是处在梭罗的环境下是否会感到幸福,但他们是不相同的人。卢梭要求的太多了,他要求的是被世人所爱,他本人也太爱这世人了。即使当他垂暮之时,他依然能写下这样的词句:

39、梭罗的《瓦尔登湖》,再怎么读都不为过。你会从中发现净土,寻回本心,找到生命的宁静安详……每一次读,都不一样。如果一生只能择一本书,我愿意把它放在我的床头,你呢?你会选择什么书?

40、在另一篇日记中,他说:"我必须承认,若问我对于社会我有了什么作为,对于人类我已致送了什么佳音,我实在寒酸得很。无疑我的寒酸不是没有原因的,我的无所建树也并非没有理由的。我就在想望着把我的生命的财富献给人们,真正地给他们最珍贵的礼物。我要在贝壳中培养出珍珠来,为他们酿制生命之蜜,我要阳光转射到公共福利上来。要没有财富要隐藏。我没有私人的东西。我的特异功能就是要为公众服务。惟有这个功能是我的私有财产。任何人都是可以天真的,因而是富有的。

41、于是到了1844年的秋天,爱默生在瓦尔登湖上买了一块地。当这年过去了之后,梭罗得到了这块土地的主人的允许,可以让他"居住在湖边"。终于他跨出了勇敢的一步,用他自己的话来说:

42、“早晨阳光明媚,一片宁静安详,湖面像镜子一样光滑,唯一的涟漪是我们划进湖时荡起的。透过淡蓝色的薄雾,可看见湖边黑黝黝的山,周围还有白得发亮的纸皮桦树干和其他树木和在一起,在一个看不见的西边湖湾里嬉戏的潜鸟似乎受到这美丽早晨的鼓舞而发出的欢乐鸣叫飘过湖,清晰地传入我们耳里。”

43、只有走在今天的岁月里,自己欢喜的节奏间,人生才看到感谢和不舍,品味眷念与珍重。

44、爱默生对梭罗的野性之梦不以为然,认为后者是走火入魔,要将人引向“广阔的洞穴和虚无的沙漠”,让人最终趋于“欲念和疯狂”。这个评价移用在康拉德的《黑暗的心》上面倒是贴切的。但是,正如罗伯特·理查德森指出的,爱默生没有真正理解梭罗对“棕色语法”的兴趣。“棕色语法”源于西班牙语“gramaticaparda”,是指大自然母亲的智慧,一种野性的幽暗的知识。就常识而言,野性与文明对立,而梭罗要强调的是,人类文明的建构和拓展“都是从充满野性的源头获取养分和活力”。因此梭罗为“野性”赋予极高的道德价值,他说:“所有的善的事物都是野性而自由的。”而他感兴趣的就是“绝对的自由”,于幽暗未定的知识边界彰显“我们内心深处的一种品质”。

45、梭罗的重要性在于用自己的亲身实践理解和感受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梭罗生平最讨厌的物品之一就是火车,尤其是厌烦听到火车的鸣笛声。他认为像火车这类现代化的产物破坏了自然,撕裂了人与自然原本的平衡关系。梭罗同时倡导极简主义,这一点迄今为止仍有很多人在追随模仿。梭罗坚持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点与当今我们国家一直提倡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和“记住乡愁、寻找文化的根脉”的思想也是一致的,时刻提醒我们人类的来处与个体的来处,梭罗思想在世界范围内尤其英美国家影响力持久且深远,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男梭罗”“女梭罗”探索他的痕迹,传播梭罗的思想。

46、如果说一说我曾希望如何度过往昔岁月中的生命,我会使许多熟悉我实际情况的读者感到奇怪,更会使对我不熟悉的人大为惊讶。我只略述我心头的几件事就行了。

47、“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的怎么也长久不了。”

48、站在瓦尔登湖边,看到宽阔的湖面,周边的树比它相比略显得低调。我捡起一根树枝,在沙滩上写下“瓦尔登湖”的中文,我相信湖水会将它带走,收藏在她心底的字典里。

49、这些转变发生的背景,是美国生态主义的兴起,和环保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梭罗所讲述的人被物质和利益所驱动的状况、现代化节奏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破坏、人本应有另外的生活方式……无论在美国还是中国,这些观念只有当现代化发展到了特定的时段,才能获得最多的知音。这位19世纪的文人与哲人确实是超前的,其作品受到的冷遇与热捧,在不同国度标注了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50、1819年,欧文陆续发表许多散文、随笔和故事,共32篇;于1820年结集为《见闻札记》出版,引起欧洲和美国文学界的重视。这部作品奠定了欧文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之后,欧文写了体裁相似的《布雷斯布里奇田庄》(1822)和故事集《旅客谈》(1824),这两部作品都较《见闻札记》逊色。1826年在马德里任美国驻西班牙大使馆馆员。1828年发表《哥伦布的生平和航行》。1829年发表《攻克格拉纳达》;同年曾到格拉纳达的摩尔人故宫阿尔罕伯拉游览,后出版游记、随笔和故事集《阿尔罕伯拉》(1832)。欧文曾任美国驻英公使馆秘书。牛津大学曾授予名誉法学博士学位,英国皇家学会也向他颁发了勋章。1832年欧文回到美国,在纽约受到热烈欢迎。由于读者迫切需要他描写本国的生活,他曾到新开发的美国西部进行考察,写了《草原游记》。他还根据大皮货商约翰.雅各.阿斯托提供的材料。为这个大财阀写了一部发家史:《阿斯托里亚》(1836)。1842年再度赴马德里,出任美国驻西班牙公使。1846年回国。晚年是在他曾经描写过的睡谷附近度过。这一时期他的主要作品是3部传记:《哥尔德斯密斯传》(1840)、《穆罕默德及其继承者》(1849-1850)和5卷本《华盛顿传》(1855-1859)。欧文于1859年11月28日逝世。欧文是散文大师,是美国文学莫基人之一。他的文笔优雅自然,清新精致,时常流露出温和的幽默。欧文的几部名著早已经林琴南介绍到中国,其中有《柑掌录》(即《见闻札记》),《旅人述异》(即《旅客谈》)和《大食故宫余载》(即《阿尔罕伯拉》)。1949年后翻译的有《阿尔罕伯拉》、《欧文短篇小说选》和《见闻札记》。

51、罗伯特·理查德森指出,梭罗注重修辞手法,喜欢使用“似非而是的隽语”。例如,用“白色的黑暗”描写冬季的森林,用“家庭般的温暖”形容大雪覆盖的树木,以及“温暖的雪”“文明的森林”,等等,弄得爱默生都有些恼火了,埋怨他太过喜欢反语,削弱了词语的正当效用。梭罗虚心接受批评。不过,诗人之为诗人,总是体现在对词典和文字游戏的嗜好上面。

52、梭罗远离尘嚣,他想在自然的安谧中寻找一种本真的生存状态,寻求一种更诗意的生活。《瓦尔登湖》—书,详细地记录了作家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的日常生活状态以及所思所想,他在小木屋旁开荒种地,春种秋收,自给自足。

53、超验主义是从1836到1860在新英格兰发起的一场文学、哲学以及艺术运动。一小群知识分子反对加尔文教派和唯一神论教派理性的形式主义。他们指出人的内在神性,只有通过接触自然,才能使神性与人的天性相互融合。超验主义思想在爱默生的《论自然》、梭罗的《瓦尔登湖》、《弗罗斯特的诗歌》和《小妇人》中表达得淋漓尽致。

54、发现市民同胞们大约是不会在法院中,教堂中,或任何别的地方给我一个职位的了,我只得自己改道,于是我比以往更专心地把脸转向了森林,那里的一切都很熟识我。我决定立刻就开业,不必等候通常的所谓经费了,就动用我手上已经有的一点儿微薄的资财吧。我到瓦尔登湖上去的目的,并不是去节俭地生活,也不是去挥霍,而是去经营一些私事,为的是在那儿可以尽量少些麻烦;免得我因为缺乏小小的常识,事业又小,又不懂得生意经,做出其傻甚于凄惨的事情来。

55、从1833年起,惠蒂埃在废奴主义者威廉·加里逊的影响下积极投入废奴运动,编辑报纸,撰写社论和小册子,同时写诗号召废除蓄奴制。诗集《在废奴问题进展过程中写的诗》(1838)和《自由的声音》(1846),揭露了奴隶主的暴行和黑奴悲惨的命运。他的诗歌有强烈的战斗性,反映了美国废奴斗争中的重大事件,有如一部废奴运动的编年史。

56、    最后一部分,马敏教授重点为大家讲解了梭罗思想的当代启示。在个体与社会相结合的意义上,究竟如何才能做到回归宁静?马敏教授告诉我们要做到“四个回归”,即回归自然、回归简约、回归本分和回归本源。他指出,无论是梭罗还是他的老师爱默生,其思想源头之就是当时被视为古老神秘的东方文化,其中便包括中国的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讲座尾声,马敏教授总结到,回归宁静,保持平和的心态,涵育静气与大气,对每个人个体的成长至为重要,对一个国家及民族的成长也同样至关重要。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中的大国,要实现中国梦、强国梦,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提升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逐步培养起成熟的大国心态。

57、梭罗以他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人们所追求的大部分奢侈品,大部分的所谓生活的舒适,非但没有必要,而且对人类进步大有妨碍。

58、作家;1783年4月3日出生于纽约。幼年体弱多病,16岁辍学,先后在几个律师事务所学法律,但对法律并没有兴趣,喜爱文学,喜爱漫游。1804年因病赴欧洲休养,到过法国、意大利和英国,一度想成为画家。1806年回国后在弗吉尼亚州任律师,后帮助他的两个哥哥经营进口生意。这时他与律师霍夫曼的女儿玛蒂尔达订婚,她于1809年早死;后来他虽有过几次恋爱,却一直过着独身生活。1807年,他和哥哥威廉等人共同创办一种不定期刊物《杂拌》,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活动,显露出他的幽默、风趣和含蓄的讽刺才能。

59、罗伯特·理查德森指出,对于具有勇武精神的人而言,任何时代都是英雄时代,这正是梭罗的理念的核心。吾辈男女与希腊人无异;“如果希腊人的子孙为希腊人创造了新的天地,那么康科德的子孙则没有任何理由做不到这一点”。这不是康科德拓荒者那种粗壮的骄傲和好胜心,而是对“普遍人性”的一种悦纳和信仰。

60、确实如此,这一初版在此后的三十余年间,都是《瓦尔登湖》在中国的唯一版本,并且不曾重印或再版。所以读过它的人,定然寥寥无几。直到1982年,徐迟先生在初版基础上重新进行校译,由上海译文出版社重新出版,书名正式定为《瓦尔登湖》。这一校译本又在十年左右的时间里,成为《瓦尔登湖》的中国唯一版本。

61、邮箱:ningyuanyu@yahoo.com

62、在爱默生的推动之下,梭罗开始给《日晷》杂志寄诗写稿了。但一位要求严格的编辑还多次退了他的稿件。梭罗也在康城学院里作了一次题为《社会》的演讲,而稍稍引起了市民的注意。到1841年,爱默生就邀请了梭罗住到他家里去。当时爱默生大事宣扬他的唯心主义先验论,聚集了一班同人,就像办了个先验主义俱乐部似的。但梭罗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先验主义者。在一段日记中他写着:"人们常在我耳边叮咛,用他们的美妙理论和解决宇宙问题的各种花言巧语,可是对我并没有帮助。我还是回到那无边无际,亦无岛无屿的汪洋大海上去,一刻不停地探测着、寻找着可以下锚,紧紧地抓住不放的一处底层的好。"

63、《瓦尔登湖》的最早中国译本,是由徐迟翻译、上海晨光出版公司1949年10月出版的《华尔腾》。显而易见,在当时天地玄黄、百废待兴的中国,这样一本寂静的书是不合时宜的,它只能面对被遗忘的命运。

64、1989年3月26日,25岁的诗人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当时,海子身边带了四本书,其中就有一本是梭罗的《瓦尔登湖》,足见这本书在海子心中的特殊地位。

65、我含蕴着,并养育着珍珠,直到它的完美之时。

66、瓦尔登湖位于康科德镇外的约两公里处,因梭罗在此“隐居”两年多,而被人们称为“圣湖”。梭罗之所以来到瓦尔登湖,是为了实践超验主义哲学。他想在一个栖居的地方,写一本书,过极简的生活,过有独立精神的生活以此来寻求心灵的自由。再者,梭罗眼中的瓦尔登湖是天上露珠的蒸馏器,是在康科德的桂冠上的第一滴水明珠。他写道:“它虽然有那么多的涟漪,却并没有一条永久的皱纹。它永远年轻,我还可以站在那儿,看到一只飞燕坦然扑下,从水面衔走一条小虫,正如从前一样。那些火车从湖边经过,如果司机们能看一眼这湖光山色,这足以洗净“那引擎上的油腻了”。他们比起我们的生命来,不知美多少,比起我们的性格来,不知透明多少!

67、那个条文里面的"他",那个发问的人就是爱默生,这真是一槌定了音的。此后,梭罗一直用日记或日志的形式来记录思想。日记持续了二十五年不断。正像卢梭写的《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思想》一样,他写的也是一个孤独者的日记。而他之要孤独,是因为他要思想,他爱思想。

68、那发生于一个晚上,当他进城去到一个鞋匠家中,要补一双鞋,忽然被捕,并被监禁在康城监狱中。原因是他拒绝交付人头税。他之拒付此种税款已经有六年之久。他在狱中住了一夜,毫不在意。第二天,因有人给他付清了人头税,就被释放,出来之后,他还是去到鞋匠家里,等补好了他的鞋,然后穿上它,又和一群朋友跑到几里外的一座高山上,漫游在那儿的什么州政府也看不到的越桔丛中——这便是他的有名的入狱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