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句子大全 > 正文

精选哲学的定义是什么49句文案

2023-08-24 14:50:55 来源:精选哲学的定义是什么49句文案 点击:59

哲学的定义是什么

1、我昨天已经讲了,先秦多谈“名”,孔子说“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政者,正也”,政治的“政”跟“正”是有关系的,这个字的义理是从字义发展出来的。所以我时常在讲,谈中国的“名”,必须要注意一点,就是汉字本身的特质,它是形音义的统一体,“义”不是指狭隘的训诂的意义。当然,我们现在讲的训诂是狭义的,其实汉人的“训诂”包括很多义理的部分。我想强调的是要了解汉字的这种特质。昨天我也提到刘熙的《释名》。《释名》这本书后来变成一个笑话,刘熙用同音字去解释字义,比如“帝,蒂也”,“皇帝”的“帝”与花开并蒂的“蒂”相关联。做训诂学的人会觉得他很笨,但我相信他不是笨,而是有一种思想在支撑他,他看到了汉字的这种特质,觉得可以借用同音字来发挥经典里的义理。其实这种声训的方法可能本身就是儒家所提倡的,我想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了宋代,称“名”的少了,称“字”的比较多。

2、更具体来说,实体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从有形的方面来说,实体是构成事物的基质或者基本元素,比如亚里士多德认为,事物由水火土气构成,水火土气就是实体。

3、“worldview”;一种看待世界和理解世界的方式。(哲学的定义是什么)。

4、振丰学长,我觉得植物人的例子非常好。首先,我只负责解释庄子的意思,如果他的意思就是植物人而你不喜欢的话,我也没办法。再者,我这里并不是庄子哲学的全部,只是观照了有“德”的地方,然后我注意到“不与物交”,它和很多内容相关,但也不是庄子的全部。我认为庄子是非常复杂、矛盾的人,他有很多立场,所以我曾在自己的书里说他的自我观念是个值得争论的问题。我这篇文章只是呈现了庄子的某个侧面。那我再谈谈你所谓的“植物人”,我们常常讲庄子超然物外,超然物外是一个很美的词,就是说“心”要有一个自由的状态,不与物相牵连,如果在物中,就会有得失,就会有安之若命的无奈。还有,有为法、无为法,以汉传佛教来说,有一百法,六个无为法,九十四个有为法,涅槃的境界就是无为法。佛陀的种种形象都是他三生里的某一生,在法生中就是那六个无为法,无为法是不会起因果的。当然如果我们有为法也纳进去,对理解庄子应该是有帮助的吧。至于濠梁之辩,我刚也说到我还不敢去写庄子哲学,所以,请各位多包涵!

5、11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物理学中的)(Heisenberguncertaintyprinciple(inphysics))

6、一般与个别的区别,哲学是一般的方法论,具有普遍意义,而具体科学则是个别的特殊的方法。  

7、一种形而上学看法,认为只有心灵及其观念才是存在的。

8、一种试图“证明”上帝存在的论证,它把上帝存在的原因归之于自然的复杂微妙和“设计”。这种论证的根据是,宇宙被设计得如此完美,所以它必定有一个设计者。最常见的一个类比是,我们在海滩上发现了一个复杂的机械(比如说一块表),由此我们推断必定有一个智慧的存在物创造了它。

9、非常感谢郑老师,时间把握得很好。郑先生抱病,还为我们的会议撰写了长篇大作,真的非常感动。我收到郑先生的邮件时,已经差不多凌晨一点了,真的非常感谢!我们接下来有请台湾政治大学哲学系的詹康教授,他的题目是《庄子的德》,大家欢迎!

10、感谢劳先生的精彩讲演。接下来,进入讨论环节。因为这一场是最后一场,所以,如果大家想要对此次会议做一个全面总结的话,我们可以把时间稍微延迟一点。好,那我们先讨论吧!

11、伦理学是关于道德问题的理论,是研究道德的产生、发展、本质、评价、作用以及道德教育、道德修养规律的学说。而道德则是社会与自然一切生存与发展的利益关系中,善与恶的行为规范,及其相应的心理意识与行为活动的总和。

12、明显的,无需论证就可以接受的。例如,《独立宣言》的开头通过宣称某些真理是“自明的”,从而使某些论证不可能做出。

13、一则好的论证;一个既是有效的、前提又为真的演绎论证。

14、第3节相对于实证科学,对哲学的对象的初步规定:哲学作为批判科学

15、根据业已接受的推理规则从一个原理推出另一个原理。演绎或演绎论证的关键在于,结论的确定性是由前提的确定性来保证的。

16、这种观点认为我们只能知道我们自己心灵的存在;它有时又被称为自我中心主义的困境。

17、哲学是一种使人聪明、启发智慧的学问",是探索"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方式。它可以看作一种尺度。这种尺度的作用在于,从理性存在物本身出发,去寻找理性的本质(本源)以及自存与世界其他存在物的关系。

18、那存在和实体是什么关系呢?存在有很多内涵,而相对于实体来说,存在有十种,分别对应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十范畴”。实体是一种存在,其他九个范畴也是一种存在,实体表示事物本性的存在,关系范畴,表示关系上的存在,还有性质、数量、时间、主动和被动等等的存在。

19、指矛盾存在于同一个或同一套陈述之中。我所说的可能与你所说的是矛盾的,但我所说的可能也与我所说的其他东西相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我就是自我矛盾的。此外,在一些奇特的情况下,我自己的一句陈述也许是自相矛盾的;例如说:“我不存在。”

20、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1、这种观点虽然接受决定论,但它主张某种原因——即一个人的性格——使我们可以把他的活动称为“自由的”。因此,弱决定论者是相容论者,他既相信自由又相信决定论。

22、59自相矛盾(self-contradictory)

23、—种道德哲学,主张我们的行动应该为了使最大多数人得到最大幸福。

24、亚里士多德说,实体也指存在于事物之中,并限制它们并把它们标记成为个别事物的东西,如果它们毁灭了,整体也就毁灭了,就像面的毁灭,整体也就毁灭了,从总体上讲,数目也是实体,一旦数目毁灭了,也就没有任何事物了。

25、李老师好像是建议我们开第二届研讨会,叫做“中国哲学的目的与方法”,哈哈!下面请郑老师发言。

26、与理性规则相违背(不等于“没有理性的”,比如我们可以说虫子和鱼是“没有理性的动物”)。只有理性的(即会思考、会计划、会计算的)生灵才可能是非理性的。

27、因好的、可信的理由而拒斥。我们通过表明一条陈述是假的来反驳。这条陈述;通过表明一个论证是无效的或者它的结论是假的来反驳这个论证。

28、16归纳逻辑(inductivelogic)

29、莱布尼茨用来指一切不变事物的最终组成部分的非物质实体,上帝是唯一一个不是被创造的单子,他作为自我封闭的(“无窗的”)的先定实体创造了所有其他单子。

30、在这一卷内容主要阐述概念,亚里士多德在这一卷中阐释了30个基本的哲学概念,其中包括存在、实体,潜能等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核心概念,也包括初始和原因、元素和自然、量和质、在先和在后、完全和限制、部分和整体、拥有和影响、剥夺和持有、虚假和偶然等等这些看起来平常,但也有丰富内涵的概念。

31、第因为“德”与“得”通假,庄子另外有一个定义说“德”就是和,我把这两者并在一块,他又开出无为法、刚柔之中、德与正人,这个我后面也会讲到。

32、印度的古老宗教,它关于终极实在的观念并不包括一个像我们所说的“上帝”这样的观念。印度教强调生活的统一以及与宇宙“合一”的理想。

33、对存在的研究:“什么是最真实的?”“一个事物存在意味着什么?”本体论的(ontological):与存在的观念相关的。

34、大前提是一个一般性断言,小前提通常是(但并不总是)一个个别断言。

35、5拟人的(anthropomorphic)

36、谢谢各位,中午参观完章太炎故居,现在来讲这个课题,感到肃然起敬。我主要谈“名”、“字”与范畴,可能我不会照着我的文章去讲,但理路还是一样的。我想先做个说明,很感谢若晖兄的邀请,他当时问我有没有兴趣的时候,我回答说很有兴趣,因为我做这个课题已经很多年了,最近写的一篇文章主要是讲如何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思想史的发生,我提交的会议论文也是沿着这样的思路来的。我当时写的时候,其实不大想重复原来的观点,因为以前写过很多这方面的文章。大概从2003年开始,我就一直提倡义理与训诂并重。以前,戴震说过“训诂明而后义理明”,后来唐君毅先生就把这句话倒过来讲,说“义理明而后训诂明”。究竟是先从训诂入手还是先从义理入手?以我十来年对这一课题的研究经验来说,我觉得要看个案,没有绝对的谁先谁后,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就是训诂和义理不能偏废。

37、我个人觉得开这样一个会很有意义,一整天听下来体会很多。我们研究哲学,可以有不同的方法、进路,但这些方法、进路其实是殊途同归的。同时,我们也可以注意到一些问题,比如劳思光先生的《新编中国哲学史》,可以说代表了一个时代,但我们现在重新去看,会觉得有些地方不太准确。我想这些问题是阶段性的。我们对哲学思想的把握,首先是字义层面,再往上一层是结构,再往上是超出结构的图像,沿着这种方向,最终回到一个无分别的总体性的源头。回到这样一个总体性的源头后,我们才能够很落实地去一一分别看待。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其实是在承继前辈的研究。刚杨先生讲得很好,儒家和道家是生生法,佛家是无生法。所以我们看庄子的“德”,可能有些地方和佛家很接近,但还是不一样。我想由于我们这样一个会,可以让更年轻的学生们意识到这些东西能放在一块儿,然后再重新回去熟悉文本,重新思考,这是非常好的。刚讲到基本功的继承,也很有意思,很重要。汉字本身是很特殊的,不是语音中心主义。言起于无言,寓于无言,话语基本上是表述、讨论的中介,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议题。同时,针对外界对中国哲学的质疑,我们也要有所回应,提供一些新的可能。我要说的大概就是这些,我觉得这个会议非常成功。

38、ArthurO.Lovejoy曾提出“historyofideas”的观念,“idea”一词就是“观念”或“概念”的译名,如果向上追溯,我们也会发现“idea”是柏拉图思想体系的一部分。这个语词在希腊语中肯定有着异于英语语词“idea”的成分,这成分究竟是什么,我不懂古希腊文,没有做过印欧语系的一些分析,也不确知。我借用了一个德国学者写的书叫做TheQuestionoftheOther,这部书讲的是“他者”,他举德语“fremd”为例,写了一大段,说在法语、意大利语、俄语等其他语言中,找不到一个能清楚、适切地翻译“fremd”的字,但中文字里的“外”字,他倒是觉得蛮好。有一次,我和一个德国学者谈到“概念”,他给我讲了很多德语系统里的概念,并且他一直在强调,你们都underestimate(低估了)其中的复杂性,如果是在德国的哲学里,那区分太复杂了。所以这个部分如果要引用欧洲的语言来做一个哪怕是粗浅的格义,我觉得都很难,至少我自己没有这个能力。中国的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它不同于印欧语系,分“结构之义”与“抽象之义”,两者不能拆分。冯友兰将其分拆了,他只讲“抽象之义”,没有谈“结构之义”,这个是需要我们注意的。

39、概念史曾被看做人文科学和阐释学的基础研究,但在伽达默尔把概念史纳入普通诠释学亦即理解理论之前,从未有人赋予其如此宽广的哲学意义。在他看来,概念史不只应当在哲学层面为人文科学提供必要的根基,而且还要从诠释学传统中汲纳养分。如此,概念史便不再扮演辅助研究的角色,而是如同伽氏论文《作为哲学的概念史》(1970)所指出的那样,成为哲学的践履形式;它不应被看做哲学史研究的新方法,而是哲学思想运动本身的有机成分;换言之,概念史不纯粹是哲学研究的补充工作,而应完全融入哲学肌体。在一个由科学理论、逻辑和语言分析主导哲学的时代,哲学当有自己明确的研究对象,那就是概念本身,也就是将概念史上升为哲学本身,或曰哲学的本质。这是哲学这门学科本身的要求所致,并且,哲学概念史研究本身就是诠释学实践。《哲学历史辞典》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受到这种诠释学浸润的概念史研究,从诠释学立场出发解析概念,厘清当代哲学体系中的概念同其历史起源和发展的关系,观照概念的历史多样性。

40、使某件事情得以了结的能力。有时它被定义为超越于他人的力量,但这种力量只是在做某件事情需要动员他人或绕过他人时才会用到。

41、35偶然真理(contingenttruth)

42、谢谢李贤中老师。我无意于去做一个概念史的研究工作,就像我刚才讲的,光是去研究一个“中”字,一辈子都做不完。我只是希望在方法上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从我十余年来的观察看,好像很少有人在思考这个问题,当然后来越来越多。但是当初我在2003年提出来的时候,他们都很怀疑,所以我想在方法上面做一些努力。

43、看待世界的一种方式,理解更广阔的前景的一种方式。

44、第2节 在当前对哲学的观点范围内对哲学概念的初步定义

45、通俗地说,就是你在没足够的证据或缺少好的根据时,相信某种东西。在神学中,信仰通常指信徒对上帝最终的慈悲与公平所应当持有的信赖。有的时候,信仰被说成是对上帝的一种理性信念(比如在康德哲学中)。更常见的情况是,信仰被说成是与理性相对抗(比如在克尔凯郭尔的哲学中)。

46、毫无例外地适用于每一个人的能力。按照康德和其他哲学家的说法,这是道德原则的本质特征。

47、现在已经五点多了,最后几分钟,我想请我们会议的总策划人做一个总结。

48、演绎有时候被更狭窄地定义为:通过三段论的方式,从一个一般性的前提推出一个特殊的结论。例如,从“所有的人都是哺乳动物”和“苏格拉底是人”推出“苏格拉底是哺乳动物”。然而,这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演绎的意思,也不是笛卡儿使用这个词的目的所在。严格的意义来说,它也可适用于那些相信只存在一种实体的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