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句子大全 > 正文

精选世界三大哲学体系84句文案

2023-07-24 23:02:20 来源:精选世界三大哲学体系84句文案 点击:59

世界三大哲学体系

1、印度文化的特点是宗教性,在印度,宗教一词完全失去了它在西方的传统定义,一种思想、观点,如果不以宗教的面目出现,在印度是没有市场的。甚至如果你是唯物论者或是无神论者,都要以宗教的外衣包起你的思想,才能被人聆听。印度人不关心自然与社会,可能是因为这些都人自己太远了,也是人最终都无法真正控制的。但人自己离自己最近,离得近应该最容易掌握,快乐与痛苦说到底都不过是人自己内心的感受,同样的事物,你感觉美而人家未必感觉如何,所以一切美好最终的源泉是人的“心”。

2、作为自然人,人本身就存在阴阳两种属性,即人性和兽性。作为社会人,教育得好,能够“克己复礼”,就会发扬人性的一面;教育得不好,就可能放纵放浪,兽性的一面就会不断释放。孔子所以被称为圣人、奉为“万世师表”,究其原因,就是穷其一生“设教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倡导“中庸”,倡导“仁义礼智信”,着力诱导人性,遏制兽性,推动形成一个“大同世界”。现在,我们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核心价值,是有着充分的继承发扬的。所以,综观整个地球,中国人是最充满人性光辉的一群。

3、大多数人都不是过目不忘的高手,看过之后虽然记得七七八八但很快会遗忘。那么什么样的知识不会遗忘呢?非常重要的是在这本书里学到的新知识能够和原来的知识系统充分融合,它能成为你的一部分,从而在将来可以自如自由地调用新的知识体系。

4、中国哲学存在一个隐藏的特点——实用主义。中国文化实际是真正意义上的实用主义文化。中国古代科学界在这里表现中国这种实用主义文化最为明显,中国的发明创造很多,但直正被持续发展的技术并不多,就是因为很多发明在当时看来并不实用。这与西方人不同,一种科学成果被证实以后,如果现在没有用,西方人也会想办法为以后可能的实用性保留它。但中国人是选择放弃,原因就是它现在没有用。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文化是最实用主义的文化。  

5、中国哲学不关心自然问题,一切研究的现象都会被赋予社会性,如:围棋的理论就是谈人生与兵法;对天地等自然的探讨要与人事相结合;等等。正是这种对社会的关注,使中国的史学异常发达,通过对历史的总结而研究社会的走向是中国哲学的一个核心,最明显的就是中国的正统哲学家无一例外也兼是史学家。  

6、世界的本来是道,大道无形无对、元一象先、无始无终;但是,当世界诞生后,矛盾就成为世界的显著特征,阴阳相生、前后相随、高下相倾、有无相成。所谓“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哲学是什么?哲学就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是研究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因此,只要讲哲学范畴,就很难脱离矛盾论。我这里的三对哲学范畴,实际就是有关社会发展规律的三对矛盾。

7、例如,《歌者奥义书》(Ⅳ。3-4)说,人的灵魂以及最高的存在是由水、火、土所构成的;《他氏奥义书》(V.11)说,物质世界的根源是"地、水、风、火、空"。"空"在奥义书中常常解释为地、水、风、火结合的场所。

8、西方文化对社会与人生的态度是以自然规律为指导的,在西方人眼里,自然是如何运动的,社会和人也应该如何运动,所以中国人所谓“克己复礼”而天下平的思想,在西方人眼里是很难理解的,因为自然界没有“礼”、“义”之类的东西,自然界所有的是“弱肉强食”和“适者生存”。

9、有一些选择精品的线索可循,第一看出版社非常重要,比如说在中信出版社;第二个看作者推荐,好书里面作者往往会提到其他的作者和其他书,这个就是阅读脉络,作者提醒你下一本读什么书;第三个是时间积淀,时间是最好的过滤器,而经过时间那过滤出来的书很好。亚马逊、当当、豆瓣的评价都非常重要。这些东西可以供你去判断是不是精品?

10、以希腊哲学为代表,以自然为出发点,以实验为核心方法。

11、一本典型的300页左右的书,合理的阅读时间是0.5小时到1小时,超过这个时间的阅读是无效甚至是更低效的。当你的阅读时间延长到2-3个小时,阅读质量并不会比1个小时高,甚至是在很多情况下是下降的。

12、表现的目的为人与自心的关系。与宗教的关系较近。 

13、中国哲学,可能与本人是中国人,长期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有点当局者迷之感。中国哲学以先秦哲学为代表,先秦哲学又以诸子百家为代表,诸子百家又以阴阳,儒,墨,名,法,道,纵横,杂,农,小说,兵,医十二家为代表。从诸子百家到焚书坑儒再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为了更好的统治社会,稳定社会发展,再辅以伦理道德的约束和绑架。其本质是人与社会的关系。

14、总之,人权天赋。任何力量,包括“上帝”,都没有剥夺人类天赋权利的权力。否则,人就可以与上帝斗一斗。像哪吒说的:我命由我不由天。

15、它的特点是主要提倡以“科学数据”为我们做事的依据,也就是说理论或道理要靠数据的“实证”才能得到认可或承认。不管理论如何,只要被证明符合实验数据就是好的,本质上讲,西方哲学不是实用主义(虽然也含有实用主义,但不以实用主义为主),而是实证主义。

16、第业力不灭。"业",梵文Karna,音译"羯磨",有"行为、造作"之义,泛指人的一切身心活动。灵魂转世后同什么躯体结合,取决于他本人过去的行为(业);行为有善有恶,人的意志决定他的善或恶的行为,善或恶的行为决定他的善或恶的报应,报应是来世的果报,"行善者成善,行恶者成恶"(《广森林奥义书》Ⅲ。13)。业会在世上留下无法消失的潜在影响,即"业力",它制约着承受轮回的主体(灵魂),决定一个人重新转世的形态。

17、但令人庆幸的是,中国哲学和文化里有一个强大的支点,就是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持社会的平衡和和谐,拥有着兼容并包的特质。一个国家被灭掉但胜利者却被同化(如清军入关、金兵灭宋)这种事在西方人眼里简直就是难以置信的,但在中国却实实在在地发生了。西方人通过战争把英语和西方文化推进到了全世界,但是到中国却丝毫不起作用。而这正是中国哲学与文化的厉害之处。

18、《三字经》有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什么意思呢?大意是,人刚出生的时候,一切都是完善丰满的,就像一个透明的玻璃球子,圆坨坨、光溜溜,充满作为人的全部属性。因此,所有人的品性都是相近相似甚至是相同的。但是,由于受到不同的学习教育,不同个体之间的品性却呈现显著差异,越来越不同了。这就使得人类呈现两种品性,人性与人性的异化即兽性。

19、表现的目的为人与社会的关系。与政治的关系较近。

20、以希腊哲学为代表,以自然为出发点,以实验为核心方法。

21、中国哲学中的道家比较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其他主流哲学关心更多的是人与社会,一切研究的对象都会被赋予社会性,比如对天地的探索要与人事相结合,著名的《孙子兵法》谈的也是人与社会。很多事情我们都是从人本身的角度去看的。正是这种对社会与人本的关注和关心,使中国的史学很发达,通过对历史的总结而研究社会的规律或走向是中国哲学自古就有的一个核心点,这方面最明显的就是中国的正统哲学家无一例外的都同时是史学家,对历史和社会都很有研究。

22、依佛教(小乘)经部宗的内容解释:事物只在当下是存在的,过去、未来没有任何实体性,属于不存在,当下的存在仅是一个点的状态,没有过程与变化,也没有所谓的静止与运动,开始就是结束,静止就是运动。所以事物在最根本的这个当下,不存在所谓的动静、起止之类的对立与判断性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事物都是空的。  依佛教(大乘)唯识宗的内容解释:事物是不存在的,仅是心内的一种影像幻觉,本质上如同我们想象中的事物或梦中的事物一样,都是我们心的波动所产生的一种虚假的表现,从这个角度说,一切事物都是空的。当然“心也不是实有的”,但是有。  依佛教(大乘)中观宗的内容解释:无法语言描述,仅能以一种错误但近似的方式说明,即一切事物是不存在的,是心的反映,但心本身同样是不存在的,表现在表现本身是可见的,但实际表现并不存在,空本身也谈不上空,仅是为了听者有可听才说一个空,这个谈不上空的空中,没有任何可存在的。之所以说不存在,不等于说就真的什么都没有。存在不存在,有与无等于一般人可理解的意象都对应不上这个真实的空性,所以无法用人类可理解的语言加以表述。 

23、首先,如果一本书里能够顺畅阅读,这本书里面至少有30%、甚至是50%左右的内容是跟你的知识背景是重叠的。但如果说这本书对你来说是全新的,跟原有的知识背景完全不重叠,实际上是无法阅读的。

24、仔细分析,西方人口中的人权并不是本来意义上的人权,而是民权,即作为公民所应拥有的民主权利。包括选举权、被选举权、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权、依法享有的言论自由权、迁徙权、就业权等等。这些权利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成年之后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之下通过宪法法律授予并依法得到保护、受到法律制约的。民权从本质上也是一种契约,依法享有同时要依法行使,权利得到充分保障但也不得被滥用。滥用就会损害法治与秩序,危害公共和国家整体利益。

25、汉语里的“哲学”一词出自日本学者西周在《百一新论》中的对“philosophy”的翻译,直到1902年中国人才在《新民丛报》的一篇文章里将“哲学”一词以回溯的方式应用于中国思想。1950年代起,中国的学术研究受前苏联影响,对思想史的研究,都套用“哲学”一词。

26、而民国时候的梁漱溟先生则认为,世界有三大文明体系:一个是西洋文明,一个是印度文明,一个是中国文明。

27、剩下的10分钟要干什么呢?再次快速浏览全书。就是刷刷地一页页往后往后翻,只看标黑、图表的部分和各个章节目录。快速浏览全书的目的是重新理解作者的思路,在整个脑子里面把作者的思维脉络以及核心观点再理一遍,看中间有没有什么不通畅的地方、你理解不了的地方,重新再读一遍。

28、以先秦哲学为代表,以社会为出发点,以伦理为核心方法。

29、西方文化对社会与人生的态度是以自然规律为指导的,在西方人眼里,自然是如何运动的,社会和人也应该如何运动,所以中国人所谓“克己复礼”而天下平的思想,在西方人眼里是很难理解的,因为自然界没有“礼”、“义”之类的东西,自然界所有的是“弱肉强食”和“适者生存”。  

30、在柯平看来,学科体系是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建设面向世界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目标;学术体系是学术研究的主要目标,建设面向国际又具有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是学术研究的重要任务;话语体系是学术传播的基本功能,建设面向全球又具有中国自信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是话语传播的基本要求。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三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共同促进。

31、第一种是按否定方式表达,认为,梵不具有任何属性和形式,它既超越于人类的感觉经验,又不能用世间一般的逻辑概念、语言来理解或描述;只有把人们在经验中关于它的思虑和说明通通除去,通过不断否定梵有具体性质,才能领悟它的最高本质。例如,在《广森林奥义书》(Ⅲ。8)中,梵被描述为"非粗,非细;非短,非长;非赤,非润;无影,无暗;无风,无空;无粘着;无味,无臭,无眼,无耳,无语,无意,无热力,无气息,无口,无量,无内,无外"。这就是所谓"不不说"。梵,既不可感触,不可定义,也不可思议,不可言说。对于梵只能说:既不是这个,也不是那个,只能权宜地以否定方式表述它的不可表述的本体。

32、(本文系江苏省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19ZTB024)、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2019年度项目(19TZTSKB005)阶段性成果) 

33、同样是花开花落,古印度看到的是万事万物终将毁灭,而中国人看到的是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生生不息。

34、由于各种《奥义书》时代和作者不同,而且互不相属,它们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所以对所涉及的哲学问题并没有作系统的一致的论证。不过,我们仍可以从一些重要篇章将其主要哲学观点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梵我关系理论"梵",梵文Brahman,原意为"祈祷"、"圣智"、"礼节",可引申为"由礼节或祈祷而得的魔力"、"天地的运行和人类的生命所依赖的东西"。"梵"在梵书和森林书中就已出现。至奥义书时期,"梵"已成为抽象哲学概念。

35、佛教对此的理解基本可分为:小乘都承认心外的事物可以实际的存在,大乘没有一个宗派承认心外有实有的事物。按中观自己的说法,你不能理解中观的解释,可以暂时依唯识的解释,不能理解唯识可以暂时依经部,还不能理解,可以暂时依有部的解释。都是成立的。如果连有部宗的解释都不能理解,此人今世不必学习什么了,等下辈子吧。  

36、梵的理论着重论述客观世界的本原;我的理论着重表述个体世界的基础。关于梵我关系,奥义书中有多种见解,其中占主导的是"梵我同一"说。

37、那么这样一层层剥离下去真正作者想要传递的最核心的观点大致只占全书10~15%,这是我们所说的提纲携领的“纲领”。读一本书,把80%的时间花到这10~15%上,这是8020法则。彻底掌握这个纲领,纲领在了,提纲携领、纲举目张,其他东西就很容易地被串起来。

38、中国人享有最充分的“民权”。因为中国的性质是社会主义,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推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群众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利。这一切又通过中国共产d这一人民政d的全面领导加以保证,坚持d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所以,中国人不仅最有资格讲人权,也最有资格讲民权。

39、中国社会科学院2019年度暑期专题研讨班圆满结束

40、印度的哲学追求的是美好的东西,但与西方人和中国人不同,后两者始终认为内心感受必须靠外界刺激才能生起,而印度人则认为感觉可以受心灵的控制任意生起,所以不必关心自然与社会,人一样可以得到最终的美与解脱,有时甚至对自然与社会的关注会妨碍人对自己的认识。于是出世思想与瑜伽的自我修行,成为印度文化中最大的万分。

41、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总是:从感知具体到理知抽象、再合而理知抽象性的具体。“理知抽象性的具体”就是通常所说的“智慧”或“哲知”。

42、最后我说说什么东西不需要看,在目录里面,你一看就赞同、明白、理解的部分、是不需要看的。如果作者的论证过程能说服你,就不需要去看案例和论据。我们提出任何一个观点,都分论点、论据,如果论点本身已经说服你了,就不需要去看论据。

43、大乘广行派唯识:一切是心的显现,但心找不到。

44、第一个是标题。第一一定要看标题,看标题的时间3-5分钟。标题也就是4到10个字,为什么要看那么长时间呢?你看完标题一定要问问自己,作者想透过这本书讲什么,他会怎么讲呢?猜这个作者观点会是什么?以及他会怎么去说服?

45、美帝自称“山颠之城”、“自由民主的天堂”,实际都是通过舆论工具营造的假象。不能说美帝没有一点“民权”,但是,在美国的治理体系中,“资权”绝对占据主导地位,时时处处都能够看到“资权”对“民权”的统治与压迫。不要谈什么“选举制”,那不过是资产阶级玩的哄骗世人的类似于“朝三暮四”的“鬼把戏”。百姓可以投票是真的,但那些候选人背后的交易,包括游说集团、政治献金、舆论轰炸、权钱交易、旋转门、纸牌屋,等等,哪个不是资产阶级在操控?拜登接替特朗普说明什么?说明美国的选举制不可能选出优秀的领导人,只能从两个都操蛋的人中选择一个相对不操蛋的人当总统。这实际也是资产阶级的有意安排。因为,资产阶级只需要“听话的傀儡”,根本不需要“精明的总统”。所以你看,选举的时候,美国公民都可以投票;投票之后呢?人民的利益立即被抛之脑后。所以才有病毒泛滥、毒品泛滥、枪支泛滥、“枪杀黑人”泛滥、宁可到处穷兵黩武也不管百姓民生的调调泛滥。

46、梵是奥义书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中的最高范畴,被认为是一切事物的本体或最高实在。奥义书哲学家对梵的论证分为两种:

47、古代印度哲学是印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中国哲学、希腊哲学并称为世界三大哲学传统。

48、印度哲学已具有近三千年的历史。印度哲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基本时期:

49、印度哲学的大部分体系都是以古代的吠陀经典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或者以它为理论指导,或者是以它为理论出发点。

50、在古代没有比中国地理环境更好的地方了,四周被高山大海阻隔,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四季分明。

51、●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9次会晤文艺晚会》全程回放

52、以古代哲学为代表,以思维为出发点,以瑜伽为核心方法。  

53、神和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是永生不死的,他们比人更高大、更有力量,而且主宰着人间的祸福和命运。奥林匹斯山的12个主要的神实际上就是自然力的化身。

54、古代时期(从公元前第一千年初到公元头几个世纪)、中世纪时期(中世纪早期,10—12世纪和中世纪晚期,17—18世纪)、近代(包括现代)。

55、约公元前9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随着铁器的使用,古印度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发展;经济的发展,增加了社会财富的积累,也导致了社会的进一步分化,雅利安各个部落完成了向国家的过渡;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也已形成。同时,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也明显增强,古代印度开始出现较系统化的哲学思想。因为最早的奥义书约在这一时期产生,所以我们称这一时期为"奥义书时期"。

56、世界的起源和发展、物质和精神的本源、灵魂和肉体的关系、物质运动的形式、时空的实在性、人类认识的能力和途径、思维的辩证发展、语言逻辑与实在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解决社会苦难的方法等,内容十分丰富,对世界影响巨大。

57、做一个思想的先行者,要了解中国哲学的流派,推荐先阅读冯友兰主编《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或者胡适主编《中国哲学史》等等。

58、谈到近三年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在“三大体系”建设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柯平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总结。第彻底纠正了过去哲学社会科学界简单照搬国外学科体系、片面追求西方学术体系、以发达国家的学派和学者观点为话语标准等错误倾向,形成了良好的学术风气,让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有了明确的方向。哲学社会科学学风和学术道德建设得到加强,学术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第哲学社会科学界取得了许多既有理论高度又能指导社会实践的重大成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努力深入实践,积极承担国家重大项目,不断开展社会服务。第“三大体系”建设全面铺开,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正在形成。学科体系在方位上有了新的突破并展开新的格局,学术体系在领域上不断丰富和完善,话语体系在要素上有了更多的中国元素和现代风格。

59、印度哲学开始从宗教神话中分离出来,以抽象思维的方式来探讨世界的根源、人的本质、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死后的命运等哲学问题,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思想体系。在《奥义书》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古代印度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最初的对立和斗争。

60、不过,科学本质上也是在与大自然斗争过程中对宇宙的认识,这也是为何科学回产生于西方的原因所在。

61、神权在中国并不显赫。在老子的哲学里,人神平等,所谓“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以道莅天下者,其鬼不神,其神不上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也就是说,人神共存,各依其序。中国的古老传说中,也充满着人与神的斗争。比如后羿射日、过年祭灶、三皇五帝。所以,尽管神被视为超越人类的力量,但中国人更愿意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对神大多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孔子甚至“不语乱力神”。

62、从三时(过去、当下、未来)实有,到无任何承许,你能理解到哪个层次,就学习哪个层次,不要用你的理解力作为正确与错误的判断标准。

63、第灵魂不死。每一个人死后,灵魂可以在另一个躯壳里复活。

64、印度哲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提出和探讨了很多问题:

65、全面完整地理解作者的思路跟框架,什么是读完一本书?我觉得最基本的要求不只是记住这些书的一些片段,而是知道作者写作这本书背后的思路和整个逻辑框架,能够记住作者在这本书最精华的观点,理解以及记住这些关键点(特别的、与众不同的、以前没有人说过的点)。

66、以古代哲学为代表,以思维为出发点,以瑜伽为核心方法。

67、但也有将印度文明排除在外,将中国、伊斯兰、西方文明并列视为世界三大文化体系的说法。

68、很多书里面会有关于行动步骤的建议,除非你明天就打算做了,否则的话你不需要认真阅读,你只需要简单浏览。

69、既然这本书里30~50%内容跟原有知识背景是重叠的,这内容意味着是可以不怎么需要花时间阅读,甚至可以完全不读。剩下50-60%里,有一半是简单看看就能够理解,而且完全赞同作者观点,这个部分也不用太花时间。剩下还有20%,这是你不太懂、不太赞同或者说、全新的,这是真正要重点阅读的。但是,这20-30%里面还有一半是作者在做两件事情:举例说明和心理动员。让你不管从理性上去接受,而且从感情上什么也能接受,所以这个部分也不是要点。

70、这种观点认为,作为外在的、宇宙的终极原因的梵与作为内在的、人的本质或灵魂的我在本性上是同一的。梵是大我,是宇宙的灵魂,不生不灭;我(小我)是个体的灵魂;小我不是大我,但不离大我,是大我的不可分部分,二者在本性上完全同一。我(小我)有多种形态,但梵是其根本,是真正的实在(最高本体)。认识到这点,即可获得精神上的极乐和解脱,达到至上的智慧;而认识不到这点,把梵与我看作是有差别的两种不同的东西,则是无明(无知)。梵我同一说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哲学。

71、首先,这里的高效阅读不等同于经常大家所说的速度。

72、但中国文化有一个强大的力量,就是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持社会的平衡与和谐,非自然的就是理想化的,理想化的东西是浪漫的,无论这个民族处于如何困窘的地步,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浪漫“阿Q”,最终总是寿命更长,并能把这种心态传染给周围的人(甚至是敌人),而最终的结果是所有人在平静中的快乐。一个国家被灭掉,胜利者却被同化(如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清人入关)在西方人眼里简真是神话。英语成为世界语的原因之是就是因为战争的胜利,而这在中国不太可能,胜利者可能是最终的失败,因为他们将完全失去自己这个种群而成为失败者种群中的一小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好象中国人从没有败过,这个,西方人可能永远也理解不了。

73、此书疏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孔子、孟子、庄子、列子、董仲舒、王阳明等之几大流派。

74、纯粹理性批判:理论理性低于实践理性,科学知识应该让位给宗教信仰。

75、在这四大文化体系中,基督教世界和伊斯兰世界的生存环境最为恶劣。

76、印度思想不满足于单纯的解释世界,不满足于为认知而认知,它们都带有一种强烈的实用主义倾向:希望能够为人民提供一种正确的人生指南和获得解脱之道。

77、在吠陀时期,印度虽然已出现了哲学思想的萌芽,但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还不高,这些思想尚未完全摆脱巫术和神话的束缚,很难说它们是真正的、系统化的哲学理论。

78、中国哲学不关心自然问题,一切研究的现象都会被赋予社会性,如:围棋的理论就是谈人生与兵法;对天地等自然的探讨要与人事相结合;等等。正是这种对社会的关注,使中国的史学异常发达,通过对历史的总结而研究社会的走向是中国哲学的一个核心,最明显的就是中国的正统哲学家无一例外也兼是史学家。

79、表现的目的为人与社会的关系。与政治的关系较近。   

80、以希腊哲学为代表,以自然为出发点,以实验为核心方法。

81、在奥义书中,明显可以看出,存在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斗争的内容。唯物主义的代表人物是邬达罗迦,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耶若婆佉。

82、中国哲学存在一个隐藏的特点——实用主义。中国文化实际是真正意义上的实用主义文化。中国古代科学界在这里表现中国这种实用主义文化最为明显,中国的发明创造很多,但直正被持续发展的技术并不多,就是因为很多发明在当时看来并不实用。这与西方人不同,一种科学成果被证实以后,如果现在没有用,西方人也会想办法为以后可能的实用性保留它。但中国人是选择放弃,原因就是它现在没有用。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文化是最实用主义的文化。

83、中国文化体系我们都很清楚,大约可以用“和”字来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