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句子大全 > 正文

精选崇拜希特勒正常吗83句文案

2023-08-07 12:51:04 来源:精选崇拜希特勒正常吗83句文案 点击:59

崇拜希特勒正常吗

1、从1946年春天开始到1949年夏天结束,“去纳粹化”的清洗活动足足忙活了三年。在参与被调查的1341万德国人当中,有650万人曾是纳粹d员,这其中有将近50万名教师,65%以上的公务员,80%以上的法官和律师,都曾经是纳粹dd徒。

2、只是这段里希特勒随着自己名气的增长,一直不忘为纳粹招兵买马,意想不到的是,竟也有了一批盲目崇拜的信徒

3、欧洲现在那么多国家,多像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啊!如果希特勒成功了,那他绝对也是个秦始皇一样的存在。好了,话不多说进入正题!人无完人嘛,有点小毛病小怪癖也实属正常,那么希特勒的怪癖是什么呢?

4、尽管父亲不再反对,但是希特勒的艺术梦想也充满着坎坷。他中学没能够毕业,原因是数学和自然史不及格,而其他科目像德语、化学、物理、几何、也仅仅勉强及格,地理和历史是“良”,唯独绘画是“优”。

5、他想了一下,眼神突然透露出恨意,他握紧拳头说:“以前班上有几个同学,他们不好好学习,总爱欺负我,还在我认真听课的时候,不断大声咳嗽干扰我学习。”(崇拜希特勒正常吗)。

6、客观地说,在这一时期,希特勒相当勤奋和刻苦,无论是读书还是绘画他都是废寝忘食。在维也纳的日子里,他一共画了700多张图片,素描、水彩炭画、钢笔淡彩和油画大约在2000件至7000件之间。这种习惯他一直坚持,不论在一战前线的战壕中,还是后来在监狱里,总之他都没有撂下他的画笔。(崇拜希特勒正常吗)。

7、早在1920年代下半期,纳粹运动的种族主义纲领就吸引了德威的注意。1933年纳粹上台后,德威非常振奋,她从希特勒身上看到了在印度日渐遥远的雅利安种族复兴的希望。她认为纳粹主义和印度教是相通的,视希特勒为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毗湿奴的阿凡达(化身,Avatar)。传说中毗湿奴有十个化身,九个已经出现,她认为希特勒就是最后一个,带领雅利安人对抗整个世界的黑暗和堕落。她甚至在纳粹军人身上看到了印度教义:印度教规定,武士杀戮不是罪过,是履行种姓责任,但杀戮时必须保持超然,不投入任何情感。德威认为纳粹军人的职业表现,正体现了这个种姓美德。

8、也许有人会将这种疯狂的个人崇拜归结于希特勒出众的个人能力。抛开他的政治组织能力不说,希特勒是一个极其出色的演说家,他的演讲具有强烈的鼓舞性和煽动性,能够让所有听到他演讲的人都打了鸡血般热血沸腾。

9、七七事变后德国还试图调解中日停战,即“陶德曼提案”终因日本要价太高缺乏诚意失败。

10、结束了长途旅行,身心俱疲的移民们首先要接受严格的身体检查,有传染病的,尤其是当时的绝症——肺结核症状的,马上会被退货,禁止入境。

11、其他有关武器、军事战略和著名将领的书籍,希特勒也很爱看,比如恩斯特·荣格尔《火与血》,斯文·赫定《洲际战争中的美国》,汤玛斯·卡莱尔《腓特烈大帝的历史》等。

12、审理德威案件的英国军官原来想从她那里诱出一些有关纳粹残余势力的情报,不料听到的却是滔滔不绝的充斥了哲学、神学、美学、历史和其他种种高深学问的一整套宇宙真理观,包罗从古代印度和埃及到近代西方文艺复兴和政治制度的各种知识。她完全不像是一个女政治犯,而像一个给他们上课的大学教授。

13、因为在他担任德国领导人期间,确实为德国带来了很大的利益,他让德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几乎每个人都过上来不愁吃不愁穿,丰衣足食的小康生活。

14、1937年,希特勒突然萌生要建造第三帝国新总理府的念头。于是他任命斯佩尔为总建筑师,工程期限一年。“花费多少钱,我不在乎;但要赶时间,而且要造的牢固”。希特勒给斯佩尔下了死命令。斯佩尔不负重托,调用了7000名建筑工人,日夜加班,终于只用了9个月就完成了全部工程。为什么希特勒要别出心裁地建造一个新的总理府?在一次晚餐会上,希特勒一不留神泄露了天机:今后不管是“谁踏进总理府,他就会有朝拜世界主人的感觉。”

15、他的父母也说,阿栋学习很拼命,但总是学不进去,非常苦恼,有时还撞墙,大喊大吼,偶尔还会打父母,甚至想过自杀。

16、其次,一战后德国的衰退和战后惨状,很大程度上皆因外部压迫导致。为了抵抗外部压力,德国在政治体制方面就要极端中央集权,个人独裁和崇拜由此而成。

17、的确,美国国内最大的族群是德裔,而非是英裔。现在因为有色人种比例的增长,已经有所下降,但也占到了超过六分之一的比例。

18、德国纳粹对华人迫害的高潮:关键词“中国行动”德语ChinesenAktion

19、“中国的国土面积虽然很大,但却是个不值一提的国家,而德国值得中国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应该在这里多呆一些时间。

20、阿栋又说:“我特别崇拜希特勒,我的人生经历跟他很像,也是被同学欺负,我希望像他一样通过自己的奋斗获得成功。”阿栋在家里收集了很多关于希特勒的物品和影碟,还看了的传记,立志成为像希特勒这样的人。”

21、所以这段时期是两国的蜜月期,宋子文亲赴德国签订了双边互助条约。

22、到了近现代,虽然游牧武装的威胁消失,但是来自先发工业国的威胁更加恐怖。这个阶段,外部势力不仅在武力上,就连在文明程度上都已超过华夏文明,所以中国第一次有了亡国灭种的威胁(古代游牧武装,只能在政治上消灭中原汉族政权,但却无力铲除华夏文明)。因此,这个阶段,对中央集权的追求,不仅没有被弱化,反而不断强化,并上升到强人大权独揽的程度,政治领袖在某些方面(尤其是精神领域)的权威,甚至超越了古代的皇帝。

23、然而当希特勒遇见电视台,一切都不一样了,他以独到的视野,透析当今德国社会真实的问题,犀利的言辞迅速获得了广大民众的心,成为了一个大嘴式的名人

24、虽然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世界的发展进程,但是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害与痛苦也是不可磨灭的。不过虽然希特勒是世界的罪人,但是他也给世界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25、传统时代,由于信息传播方式落后,领袖的个人影响力不能深入基层。其权威塑造,通常只是依附于其所取得的权力,最多也就是再添加一点血统出身、宗教身份等诸如此类的外在认定的作料加持。但这种权威背后,人们尊崇的更多的是权力、血统、宗教认定等外在因素,而非个人本身,所以不具备个人崇拜的基础。因此,在古代社会,世俗领袖除了确实建立过实实在在的大功业(比如拿破仑、成吉思汗等),很难让人对其个人本身产生崇拜。

26、希特勒虽然在世人心目中的形象是一个恶魔性行为,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希特勒长相十分英俊,真真切切的美男子一枚,即使放在今天,他的颜值也在线,不输当今的那些小鲜肉。

27、以往,我们对患者的学习障碍处理是“点对点”的。比如,孩子对课堂、老师、学校感到焦虑,学不进去,我们便针对主要的学习场景进行条件反射重建,比如进入校园时是什么感觉、开始听课的时候又是什么感觉等等。

28、到了19世纪中期,尤其是1848年欧洲革命(欧洲史上最大规模的革命运动)后,德国国内局势持续动荡;此时,美国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西进运动,在血腥清洗了原住的印第安人后,中西部大片的处女地等着人们开发。

29、假设希特勒在1937年突然暴毙,那么他绝对是个伟人。而如果他在二战中胜利,那么他将是英雄。

30、事情往往是这样,父亲越坚持儿子就越拒绝;而儿子越反感父亲就越固执。若干年以后,希特勒对自己的秘书施罗德(ChristaSchroeder)说:“我从来没有爱过我父亲,我更怕他。他脾气暴躁,动不动就打我。”为了自己的这个选择,希特勒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希特勒回忆道:当那个性格生硬严酷,脾气暴躁的父亲用棍子抽打他的屁股时,“我静静地数着一下一下打在我屁股上的棍子。当我胜利地告诉我母亲我挨了32下时,她以为我疯了。”无奈之下,老希特勒终于沮丧地丢下手中的棍子,在这倔强的孩子面前,他感到有些心灰意冷,而从那天开始,希特勒再也没有挨过父亲的抽打了。(克里克斯•施罗德:《在希特勒身边12年——希特勒贴身女秘书回忆录》 王南颖 金龙格译 作家出版社2006年出版,第43页)

31、德国国会大厦,苏联红军1945年曾在这里插上红旗,宣布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32、按照启蒙主义线性历史观,一神教取代原始宗教是进步。但否定一神教、回归原始异教,正是纳粹反启蒙主义精神文化的核心:纳粹崇拜的就是一个神秘的前基督教世界的日耳曼异教(occult)。纳粹的所有标志,例如卍、骷髅、双闪电、黑太阳光轮等都和这个神秘宗教有关,d卫军还有自己秘密的神庙和祭祀仪式。与此相联系,德威和纳粹都批判理性主义和科学思维,认为它们是对原始性和自然性的僭越。

33、从一开始的穿越,满身污垢的希特勒躺在一片翠绿的草地上,醒来,晕头转向,被小孩儿嘲笑···嚷嚷着帝国千秋大业的希特勒于现代社会显得近乎笨拙,又格格不入

34、“我们塑造了建筑,而建筑反过来也影响了我们。”               

35、这些场景带给我们的是一种不可思议的集体疯狂的印象。一向以科学、严谨著称的德意志民族为何会出现群体性的疯狂状态?为什么希特勒会获得万众拥戴,把个人崇拜搞到登峰造极? 

36、即使是新纳粹d人也不敢这么做,因为所谓的新纳粹d,他们虽然和纳粹有类似的思想,但是从来不敢把希特勒或者是希特勒的标志当做自己的代表。

37、1937年7月,据时受国民政府委派赴欧考察的刘伯谦的描述,面见希特勒时希特勒对中国代表团并不热忱,言语中还颇有轻视之意:

38、所以,我亲爱的纳粹、元首的崇拜者们,要是你们心中伟大的元首复活,可是非常需要你们去劳动营和集中营,为他们义务劳动呢?

39、德国人是不能想象,在中国的德国论坛之中有很多人会发布二战期间纳粹的军人图片,并且发表评论说这些军人很帅,军装很帅。他们也没有办法理解,作为二战胜利国同盟一方的中国,有那么多人会觉得希特勒很不错。

40、最后一点,是当时对阿栋的学习障碍处理得太表浅了,只是简单地做了几个关于学习场景的条件反射重建。

41、这段话表现了德威和当时欧洲泛滥的种族主义历史观的一致,这种历史观以印欧语系(即欧亚从不列颠到印度的多数语言共享一个起源)的发现为由,虚构出一个优越的雅利安人种。德威的“独创”在于她突出古希腊在这个种族主义世系中的地位,强调印度今日的高等种姓仍然代表了这个种族,此外“六千年前的太阳神”是她对古埃及法老埃赫那吞宗教改革时确立的太阳神崇拜的解读(尽管埃赫那吞的年代至今不到六千年),她认为那是受雅利安人的影响,这又把埃及文明也归到雅利安人种的名下。她为此写了一本《太阳之子:埃及国王埃赫那吞及其哲学》。对雅利安种族神话的这种泛化,和她后来对纳粹种族主义的认同一起,构成了一个泛雅利安的种族乌托邦。

42、这个灾难性巨变,进一步夯实了德威的希腊人意识,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她对西方主要国家英法的态度,发生了从疏离到幻灭的变化。作为希腊的主要盟国,英法虽然竭力瓦解奥斯曼帝国,但没有支持希腊的领土要求,对难民危机袖手旁观,作为战胜国之一的希腊,反而成了国际政治的弃儿。英法在希腊危机中的不作为,对德威来说绝不仅是外交政策的权变,而是虚伪、背叛和出卖,反映了其本质,这促使她放弃法国国籍,成为希腊公民。

43、“不是尼采?”里芬斯塔尔继续追问。“不是,我实在不晓得该拿尼采怎么办”,希特勒说,尼采更像是一个艺术家,而不是哲学家,他不具备叔本华那种水晶般清澈的理解力。

44、加之,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燃起了淘金热,在欧洲引发了赴美垦荒、淘金的高潮,此番移民潮,一直持续到了20世纪初。

45、希特勒以及纳粹的种族优越论的依据,源自于二十世纪前半页的国家、民族的工业、军事实力。中国当时是积贫积弱,饱受各列强欺凌的农业国,黑人则被希特勒视为野兽,把中国人和黑人相提并论,可见希特勒对中国的态度。

46、当英美在东南亚与日军交战时,美军在印度东部建立了基地。德威夫妇在他们加尔各答的家中开派对,殷勤接待很多美军军官,在和他们闲聊中套取情报,送给缅甸的亲日抗英民族主义武装,由他们转送日本人。这些美国人恐怕不可能想到,一个西欧背景的优雅女士和一个高贵的印度婆罗门,竟然会替日本人义务做间谍。

47、德威还在战后的新纳粹和形形色色的极右翼势力中建立了声望。她是“国家社会主义世界大同盟”(一个新纳粹的全球组织)的发起者。在参加这些组织的野营(仿效第三帝国青少年的集体活动)时,她甚至像年轻人一样,清晨起来在河里洗冷水澡,因为“只有意志薄弱的民主主义者才睡懒觉”。欧洲各国警方对她的名字非常熟悉,她多次遭遇拘留、传讯、驱逐出境和拒绝入境。

48、他还是德国冒险小说家卡尔·麦的忠实拥趸。希特勒曾回忆说:“我读过的第一本卡尔·麦小说是《荒漠追踪》,当时完全被惊呆了!我立刻沉浸在卡尔·麦的小说世界里,引发的直接结果是成绩显而易见的下降。”等到希特勒长大后,据说他还会在卡尔·麦的小说里寻求慰藉,就像别人到《圣经》里寻求灵魂的宁静一样。

49、二次大战和冷战的结局一度给人带来意识形态终结的错觉。但自1990年代以来,形形色色极端主义的观念和运动不断复活和强化,参与者既有上个世纪政治斗争中幸存的遗老,也有全球化时代崛起的新秀。他们挑战人们对20世纪极端主义政治运动的历史记忆和道德评价,重构被20世纪的政治实践瓦解的种族、宗教和阶级乌托邦,用各种意识形态话语觊觎政治权力,否认人人平等的民主原则。人类社会和它们的斗争也仍然围绕着那个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老问题:人之为人的一些基本权利和保护这些基本权利的基本制度。对莎维翠·德威的一定了解,不但有助于增强对极端主义意识形态的抵抗力,也有助于深化对现当代历史的一些基本问题的思考。

50、德意志第三帝国总理办公厅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封从德国农村寄给总理希特勒的来信。写信的是一位普通的果农,名叫布鲁诺.科赫(BrunoKoch)。他在信中写到:“我终于如愿以偿,成功地研制出一个全新的珍贵草莓品种。为了展现对帝国总理的敬仰和爱戴,我恳求将这个新品种命名为‘希特勒草莓’。”信写得十分诚恳,情感也很真挚。看得出,这位农民非常实在,真心实意地希望帝国元首能够接受这个请求,以希特勒的名字命名草莓。

51、这种假设没有满分回答,但瓦尔特·本雅明曾说过,你能从一个人的藏书里知道许多信息,譬如他的阅读口味,阅读的习惯。如果你看看希特勒平时都读些什么书,你就知道,他为什么变得这么残暴了。

52、在这种极端绝望的境地下,德国民众的救世主情绪逐渐抬头,他们渴望俾斯麦家长式的保护,渴望出现一位政治强人,对内压制分歧,维持稳定;对外集中资源,强势应对,进而提振民众的国家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

53、最后的一段,希特勒拍了属于自己的电影。有一句台词:为什么你们杀不死希特勒?因为所有德国人心中都有一个希特勒

54、德威极端主义思想的形成,和欧洲法西斯主义的崛起在时间上同步,但其产生过程和具体内容,又和人们一般理解的这些概念至少在知识构成和历史背景上不同。它不但有别于欧洲法西斯主流思潮,而且和席卷欧陆、波及英伦的大众法西斯运动也没有关联,可以说处于法西斯主义的边缘地带。但在这个边缘地带形成的那些观念,和她鲜明的个性相结合,却给战后法西斯意识形态全球性的继续生存,提供了一种特殊的土壤。

55、可是,如果病情继续发展,他会更加敏感、多疑,真的认为一般人的咳嗽也是针对他的,甚至变得有攻击性,想报复所有人、报复社会。那时就会发展成反社会型人格改变。

56、可是,那时我们对创伤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只关注了创伤带来的负性情绪体验和行为,忽视了情景和负性情绪导致的扭曲认知、身体感受等。

57、在怀揣“美国梦”的各国移民中,相对于热爱种土豆的爱尔兰人、情绪易激动,善于拉帮结派的意大利人、性格阴郁,不合群的波兰人,德意志移民显然更受欢迎。

58、在希特勒的指导和干预下,无论是帝国大厦,还是总理府;无论是冲锋队的办公楼,还是臭名昭著的外交部;无论是艺术博物馆,还是大型体育场......都呈现出上述特征。纳粹极权专制的政权,造就了德国建筑艺术在这一时期的单调、整齐划一的建筑风格。

59、对于这件事,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一书中做了详细的回顾:

60、谈到家庭幸福,人们头脑里就会一个共同认可的基本模式,夫妻恩爱,经济宽松,儿女学习成绩优秀,且各自都事业有成,所以说幸福的家庭都大致相似。谈到家庭的不幸,就没有一种固定模式了。都是各有各的难,各家有各家的苦,就单说家庭的破裂,各种破例的原因也会是千差万别。

61、当时国军最精锐的部队都是“德械师”,这些部队除了训练还有些不足外基本装备等于德国陆军的二等简编步兵师,装备水平并不比日本甲级师团低。

62、现在,阿栋已经完成了专升本,考到了一个本科院校,还准备继续考研,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比较清晰的规划,抗压、抗挫折能力也有很大提升。

63、阿栋表现得无所谓:“抓就抓呗,反正我报了仇了。”

64、纳粹高扬自然和动物权利,上台不久就颁布了保护自然环境和严禁虐待动物的法规,体现了上述原始异教的宇宙秩序观。纳粹美学引导德国人贴近自然、欣赏自然的美(纳粹发展高速公路和家用汽车,组织学生和青年远足和野营,也是为德国人创造踏访森林原野的机会),但与此同时,又仇视一切在他们看来是非自然的生物现象。纳粹认为纯种的动物要比“杂种”和低等级的人种更高贵,维护自然界的美,要比给低等级的人群提供生存条件更重要。纳粹宣传中不乏d卫军在战火中呵护动物的画面。

65、火炮是德国的75步兵炮、37平射炮、105轻榴和155重榴,甚至还有MK1坦克营。

66、很遗憾,这封信被英国政府的拦截了,没有交到希特勒手上。

67、这证实了我的猜想:那几个同学经常用咳嗽来干扰他,他对此非常焦虑、愤怒,长期多次之后,他便形成了条件反射;还进一步泛化,听到任何人的咳嗽声都愤怒,感觉被针对,有屈辱感。

68、多数来信是表达对帝国元首的崇拜和感激之情:“阿道夫.希特勒,我们相信你,没有你,我们就是一盘散沙;有了你,我们就是一个民族。”“你递给我们你的手和你的目光,这目光至今仍使年轻的心荡漾;美好的幸福它永远将我们陪伴,这一刻产生如此强大的力量。”还有不少是写给希特勒本人的情书,从“坚决保证真正的爱情”,愿意与元首结为伉俪,到表示立誓要为领袖献身。一些年轻的姑娘在信中写到:“亲爱的元首,听说您没有孩子,这令我难以平静”,“亲爱的元首,我想跟你生一个孩子,这是一位萨克森女人的愿望”。希特勒的办公室里堆满了这些求爱者寄来的精心编制的五颜六色的毛衣和漂亮的袜子。当然,这些信件希特勒本人是无暇拆看的,早早地就被手下人处理掉了。如果有哪位崇拜者特别执着,一而再,再而三地写信“干扰元首”,对不起,自然会有人通知盖世太保去收拾他(或她)。当时的德国,有不少写信者被宣布为“精神有障碍”,被送进所谓“疗养院”(古多.克诺普《希特勒时代的孩子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年1月)。

69、(新柏林建成后,作为第三帝国的首都,将会改名为“日耳曼尼亚”。按照希特勒的构思,施佩尔画出了总体规划图。整座城市的总体布局基于两条中轴线。其中最壮观的南北中轴线两端各有一个火车站。南北中轴始于南端火车站,穿过火车站广场上比巴黎凯旋门高两倍的柏林凯旋门,横跨斯普雷河,到达高290米、能容纳15万人的“希特勒圆顶大会堂”。沿途建筑全部使用花岗岩和大理石建造。按计划,所有建筑物将在1950年前竣工。)

70、希特勒满腔热情地来到慕尼黑,渴望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建筑艺术的天地,但是幸运的大门依然对他紧闭,慕尼黑艺术学院也没有录取他。他在慕尼黑的境遇和维也纳一样,既没有成为画家,也没有成为建筑师,仍旧是一个流浪汉,举目无亲,无所事事,囊空如洗。事业的挫折,生活的艰辛,人世间的世态炎凉,使得希特勒的内心充满了仇恨,他痛恨扼杀了自己艺术天才的维也纳和慕尼黑艺术学院,他痛恨使他没有工作,一贫如洗,身无分文的城市,他痛恨“居住在这座城中的犹太人、捷克人、匈牙利人、波兰人,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异族的混杂腐蚀了日耳曼民族文化的古址”,他尤其痛恨犹太人,他声称之所以“在绘画方面失败,完全是因为艺术品的买卖被掌握在犹太人手里”......((美)约翰•托兰 《从乞丐到元首》 郭伟强译 北京日报出版社 1989年4月出版第71页)

71、的确,柏林的这座新总理府确实起到了纳粹“强力意志”的符号作用。二战期间,正是这座充满着威慑与压迫感的建筑,让前来访问的捷克斯洛伐克第二共和国总统埃米尔•哈查心生胆怯,曾两次晕倒在希特勒的办公室中,并签下了耻辱的投降条约。埃米尔•哈查事后回忆道:在其人生最艰难的几个小时中,他走过广场的空旷空间,走过四分之一英里的长路,走过一个没有窗户、线条强硬的大厅,走在对手刻意用长路铺设、用泛光灯营造的氛围里。可以说这是欧洲最黑暗的时刻。“如果说建筑曾被用作战争的机器,那这里便是了。”

72、这种以弱博强的局面和持续的整体受压,决定了德国必须尽可能地整合国内社会资源集中用于对外博弈,相应的,在政治体制方面就要极端中央集权。毕竟,相较于权力被分散的民主政体,集权政体效率更高、权力更为集中,在发动底层民众、调动国内资源、煽动国民的国家民族情结一致对外方面有着天然优势,在列强间矛盾与冲突加剧、德国面临外敌打压的局势下,可以增加德国跟列强博弈时的战斗力。

73、两天后,我见到了阿栋。这男孩儿长得挺帅的,一米八的个儿,身材很结实,但有点紧张。

74、可以说是德国的援助帮助中国度过了七七事变后最艰难的一年时间。

75、那好,我们就来看看,这“平等的善意”,究竟是怎么体现的。

76、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后,随着电影、广播的出现和大范围普及,个人形象塑造成为可能,个人魅力能够更加直观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让人们更多的因为其个人魅力而倾倒。这种情况下,即便是普通人,只要个人包装到位,一样能蛊惑万民,而希特勒就凭借着其出色的演讲能力沾了新媒体的这个光。

77、反观另一幅照片,是希特勒一个人威严地端坐在中间,旁边是一大群美女站立在他的周围,美女们脸上流露出的表情是敬仰,是崇拜,是畏惧和奉承。在这幅照片里,希特勒的权势与孤独都让人一览无余。

78、第二阶段是1938年至战争结束,由于日本的极力投靠,德国同日本出于扩张的目的同时德国为了日本在远东牵制英法和美国,两国秘密结盟。

79、在印度期间,德威进一步发展了她的种族主义世界观。她十分担忧地看到,以印度教为基础的种姓制度已经被大大削弱了;穆斯林人口的增加,使得印度“穆罕默德化”,越来越像埃及和伊拉克这些穆斯林化的国家;此外,基督教的传播也影响了印度教的地位。为此她写了《对印度人的警告》一书。她参加了印度反英国殖民统治的运动,但加入的不是国大d和甘地的泛印度民族主义的主流运动,而是一个叫“民族志愿者联盟”的组织,以“雅利安使命”自居,由种姓纯粹的印度教徒组成,目的是维持婆罗门精英的政治权力。印度民族主义领导人尼赫鲁称这个组织为“印度的法西斯”。通过参加这个运动,德威实际上又为自己获得了一个雅利安印度民族主义者的身份。

80、我当时挺犹豫的,有人格改变的个案治疗难度难度非常高。换了现在,可能我会信心十足地接下来,但那时我们对人格改变的理解没有现在这么透彻,心理干预技术也没有现在这么成熟。

81、撇开这些抽象的定义,具体来说,纳粹化的德国建筑风格有这样几个特点,首先,建筑设计中要含有古希腊建筑艺术中柱式符号(多立克式、爱奥尼克式和科林斯式)。客观地讲,古希腊柱廊的确有一种顶天立地的英雄气势,矗立在神庙殿堂,弥漫着一种庄严、肃穆的神圣气氛。其次,建筑设计中要包含雕塑。希特勒认为,雕塑是一种“强力意志”的符号,最能体现日耳曼人种的高贵、“美与尊严”。而且大多数雕塑作品总是放在广场或建筑物前,因此它的宣传效果远比绘画要广泛得多。况且雕塑的材质不是青铜就是岩石,更能使作品保持长久,深入人心。最后,第三帝国的一切公共建筑设计,“都要突出8个字:高、大、宽、厚、深、重、威、严,为的是以‘势’压人,造成‘千秋帝国’永久的印象。”(赵鑫珊:《瓦格纳•尼采•希特勒》文汇出版社 2007年8月出版 第319页)

82、阿栋十分淡然地回答:“那时就可以把当时欺负我的几个同学全部杀掉,而且不留痕迹。”我非常吃惊,简直不敢相信一个孩子会有这样的想法。他的父母也被吓到了,显然,他们对孩子的心理了解得不多。